当你看到标题时,你肯定会反射出两个字-
是谁呀?
他真的不出名,至今没有正片。事实上,他在影视行业的“存在感”仅限于2011年至2013年拍摄的十几部短片。虽然四部豆瓣电影都得了7分,但没人知道。
他也有名声。在一次短片比赛中,肖恩获得了最佳影片,他也获得了最佳导演。他说肖恩鼓励他。许多大牌广告商一提到他的名字就兴奋不已,他还在一个广告短片集上与郭帆“竞争”。
然而,当郭帆拍摄《流浪地球》时,他别无选择,只能转战短视频——也就是今年1月,日活正式突破4亿Tik Tok。
导演金禾在东北出生长大,但离家20多年,被现实锤炼成南方口音。
金赫 受访者供图 图片由金河受访者提供
他的成长轨迹和我们相似。
上小学的时候和妈妈去韩国做贸易,被别人的AK-47打了。
我上中学的时候学HOT,游遍了整个城市,其实就是一个女主人。
绘画技巧不错。大学毕业后,画漫画,北电的导演们开始互相了解。那时他们都不是电影导演。
他想成为一名电影导演。
故事片的梦想有两个,其中一个走了批判现实路线,在第一次回顾中直接死掉——投资人;另一部是中韩合拍的猛男电影。一切准备就绪。我一抬起板子,社会风向立刻转了180度,所有的工作都停止了。
糟糕的生活,你不能战斗到死吗?
当他的存款几乎为零时,他又一次被迫回到了创业之初,并爱上了Tik Tok。
这个流行的Tik Tok叫——“我有一个朋友”。每一期对朋友来说都是一件悲伤的事情。运营一年半,粉丝560万,平台播放量超10亿,真的火了。
他的许多以前不喜欢Tik Tok的朋友转过身来,恳求和他们一起玩。他总的指导思想是四个字:重视算法。
金河不想玩了。
还有三年,40。他经常告诉团队里的每个人,他“留了一只手”——他想拍一部电影,杀了他。
第一位导演采访了这位冷门的电影导演,希望大家不带偏见地探索当下影视行业的真实变化,这才是真正的大众现实。
再回头看,你会发现金河最后一部短片《你是谁》挺有意思的,有点嬉皮,也玩表现主义,自负中带点天赋。当时,他被视为作者和导演。
那你是谁,在看这篇文章,激励你做导演?
01.迫于“正义”
——短片带了头,想拍食品安全。三四年后,我被一个故事吸引住了
2010年,我自己创业做广告电影,前一年赶上了微电影的潮流。我们和福特、奥迪,还有很多现代汽车、三星手机合作,也获得了一些奖项。从本能的角度来看,我并不排斥商业和创造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
金赫合作过的品牌 金禾合作过的品牌
直到2013年我拍完《你是谁》才停止。
为什么停下来?
当时觉得《你是谁》拍得很好,但是反馈不是很好。过了两三个月,我再看,发现形式大于内容,不接地气。
当时很多影视公司或者平台问我要不要拍剧或者改编小说的IP,他们都愿意做这样的板块。但是当时校园IP比较多,我不擅长犯罪。我没有对犯罪和悬疑做太多研究。
我没有IP感,短片也看够了。这样下去有点透支了。那些年,我一直在工作,在看书,在体验生活,这些都特别不足。感觉已经有人给我发工资了空,有点混乱。所以我觉得不如停下来,穿越这样一个阶段,选择在云南、青岛、上海生活半个月到两个月,和当地人交流,用之前开公司赚的钱谋生,写一些自己想做的剧本。
现在想想有点荒唐——因为我当时选了一个食品安全主题。
那是上海东方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它告诉我们,供应麦当劳、肯德基和必胜客的上海食品厂,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病肉和死肉。美国企业,他们来了以后怎么会这样?而且可以卖这么长时间。这个消息曝光后,大家都会花掉,有很多信息我个人消化不了。
就在那个时候,我结婚了,有了孩子,自然对这个话题感冒了。
大家都说我一直在做商业项目,所以突然选择了这么难的课题。我比较固执,我觉得自己是作者的导演,喜欢用自由的同理心拍故事。我只是不太明白——好与坏是什么关系?所以,我的电影片名是《谁不想活得光明》。每个人其实都想成为一个好人,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我们都需要理解和放下彼此的时代。
《谁不想活得敞亮》 谁不想活得光明?
果然,剧本写完之后就开始碰壁了,很“过瘾”。大家都以为我写了一本特别的商业书,可是一听到题材,连剧本都没看!我当时也拍了一部导演解说片,花了不少钱,但是他们觉得你现在就是这样。很多朋友在这个位置上感觉有点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能真正理解,当时连《垂死挣扎》都没出来,真正的题材没钱赚。
三四年后,我陷入了一个故事。
已经被拒绝了,我的收入、积蓄开始进入越来越清晰的状态。可能当时火气很大,我关了快半个月。我花了15天写了另一个故事,叫做《江海》。如果食品安全不允许,我就说说校园暴力。只是重点不在孩子,在父母。我的观点是,如果你结婚生子,就要做好抚养的准备,否则你的后半生将是一个赎罪的过程。其实整部电影都是以一对父子的视角讲述一个家庭故事,里面充斥着犯罪动作片。
当时交给企鹅影业,对方很喜欢。有必要做,预算也比较高,我挺感激的。演员对宋佳的反馈也相当不错。他想参与,也想联合投资娱乐。电影定在青岛和釜山拍摄,我去首尔找当时韩国著名的电影公司。这是一家由希捷娱乐公司的董事创办的公司。另外,我聘请的制作总监做了《阳光姐妹淘》,他们给的策划很完美!
只是一步之遥,环境变了,一切都停止了。
2018年,一段时间几十亿美元的内地电影变得极其罕见,几乎没有新导演的参考案例。
接下来,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些事情——
我还能做什么?
02.被“生存”所迫
-坚持你想要的,但你不能开枪。你只能告别这个行业
选择成为Tik Tok是最后的手段。
我记得在准备这部电影的时候咨询过郭帆。我们事先就认识了。我们以前一起参加过颁奖典礼。又一年,我们为奥迪拍了一部微电影。我在拍电影的时候,郭帆一直坚持要找个公司拍《流浪地球》。我觉得它很棒,很棒。我问我是否想再次成为一家公司。他建议我继续做公司,生产团队坚持,总比没有强。
坚持自己想要的,却拍不出来,只好告别这个行业。
两个选择要么是接市场上的商业项目,要么是在山东开一家民宿或者咖啡店,挺惬意的。我真的这么认为。
就在之前,我和很多视频网站合作,加了很多互联网圈的人,发现身边很多人都在看Tik Tok。我自己去看了,结果中毒了。我拔不出来,它变粘了。那时的Tik Tok和现在真的不一样了。它当时给我推荐的都是现实生活片段和原生态的东西,没有涉及戏剧,也没有炒梗。
第一次决定做Tik Tok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不喜欢,传统行业影视圈的朋友也不同意。他们有一个典型的理论。在这种媒体环境下,孵化一个新IP的成本非常高,吸引100万粉丝需要花费数百万。我只是在想,我有很强的电影制作能力,可以写剧本,可以指导,可以拍照,可以多钱少钱拍照,可以做后期制作。把握好全过程和核心质量控制。最后我只能买得起短视频,关键推荐算法不需要推广成本,而是用硬实力。
微电影之后,我已经错过了网剧IP改编的出口,为什么不通过这样的流量出口再抓一次呢?
一开始我的名字不叫“我有一个朋友”,但是有一个另类叫“换个角度看人生”,没有那么口语化,最后我选择了“我有一个朋友”,因为我觉得它有更大的世界观。
头像曾经是一张特殊的文艺图片,但“HI”这个字却一直在。打个招呼。每个故事都是朋友,我想传达这一点。我把背景换成了夜晚俯瞰地球空,因为在夜晚,地球上的黄灯,特别像金矿,是大约十年前一位韩国教授来中国时,朋友给我的一些感受,说中国是故事宝藏,所以我记住了“宝藏”这个词,这个词非常接近我的创作观,成为了我现在的头像。
演员确实是个问题,但是找业余的也没那么贵。刚开始觉得不太好,就问了老家的法晓东青。他之前跟我跳街舞,他的形象能站得住很多角色。我说,你为什么不来加入我们呢?他当时很傻。这是为什么?
董卿只是各方面都不好过,所以他问这种状态是否合适。我说是的,你经历了从高处坠落的过程,世界温暖又寒冷,快乐又不尽如人意。你之前看过,更接近我想要的角色的感觉。后来我请他周末来拍戏。拍完之后慢慢发现真的挺好的,就让他不要上班了,和我一起做这个号。
这位女演员起初并不是一棵漂亮的树。去年年初,她第一次找到了一个叫思敏的女孩。她有那种亚洲人的形象特征。你分不清她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是韩国人还是日本人。就像《寄生虫》里演姐姐的女孩一样,很有特点。但是和董卿的年龄差太小,没有化学反应。
有一天,我在刷Tik Tok的时候,刷了舒眉。当时她也在演Tik Tok。当她失明时,她觉得自己看起来很国际化。有舒淇这样的地方,有周迅这样的地方,不容易形容。
我联系她去试镜。她是哈尔滨人,当时来北京不方便。她的家人和朋友一直认为我们是骗子。北京影视公司太多了,骗了一个小姑娘。她突然告诉我,我们为什么不赌博?她是球迷,碰巧那天晚上圣日耳曼对阵曼联。她说我们可以随意赌一把。如果我赢了,她会过来,如果她赢了,她也不会怪她。
我非常喜欢内马尔和姆巴佩,所以我赌圣日耳曼。结果那天晚上他们没打,我输了。我说没关系,你不能来,所以我去那里预订下周的高铁。我在大连拍戏,就从大连去哈尔滨找她。见到她后,我试着拍了几部电影。没错,她和董卿有化学反应,他们有共同的呼吸。
舒眉当时在一所大学工作,做行政管理,相当安逸稳定。我爸是老师,我很清楚。然后去上海拍了一个宝马客户。结果,她来到了上海。一天晚上,她哭得很伤心。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说她已经辞去了大学的工作。
当时我没有跟她声明一定要用她。我说你这样做我当然很开心。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在幕后做,除了作为演员。我很难保证你以后能做得多好,能不能成为一线,但我会继续拍一辈子的电影。你在幕后做了之后,我们还是会成为好同事,收入也会比哈尔滨好很多。就这样,让她下台加入我们,从上海开始拍照到成都,再到杭州,如此顺利。后来流量被给了不少,3000-4000万播放!几十万上百万的人很容易喜欢!
在那之后,一些人开始在街上认识她。现在她有一百万自己Tik Tok的粉丝。她在这里仍然是一个优秀的裁缝,所以我让她走了,做得很好!
03.迫于“舒适区”
——出来上课的人很难适应短视频,但我以后会拍电影
其实我刚开始做Tik Tok,没有收入,但是透支了。有那么一瞬间,我想放弃。但那只是一瞬间,很容易过渡。
Tik Tok最好的地方是哪里?你可以测试,一步一步来,就像融资一样,你可以先做一个产品模型,融一个种子轮,再做一个新作品,融一个天使轮,分析每一个,其实不断给你反馈。过去我们是在公司自己的会议室做测评,而Tik Tok只是让创作者直接面对用户,得到反馈,知道优势在哪里,完美点在哪里,如何进化,如何改变,这是创作者通过其推荐算法最大的优势。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强调故事叙述的?其实没有特别大的临界点,顺其自然就行了。有些角色很粗糙,但故事很有同情心,会很受欢迎。相反,一些明星的Tik Tok不会受欢迎,这需要考虑。我也不自觉地发现,我拍了很多感伤的故事。去年主要是宣传董卿和舒眉的CP,正巧很完美,形象符号适合消化这些情绪。但我不希望我们只是一种风格。似乎我们听“我有朋友”的时候,就会多愁善感。所以我顶上的电影是一个舞者,没有故事,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各种可能,觉得未来会有很多变化。
但比原来的短片更难。难度是什么?
比如传统拍摄中,制作人在经营一个团队,各个部门都在配合,这一点非常明确,所以每个部门接下工作就足够了。但是那种团队拍Tik Tok很难,因为短视频很不清晰,庞大的规模根本承受不了这里的冒险。此外,每个公司都必须在一开始就控制成本。在这种心态下,传统电影人很难适应。
因为我们习惯了拍摄-停止-休息-晃动一段时间再通过,专注于一个地方做,做,而且只做那部分工作。但是,Tik Tok作为导演,要全程控制,保持不断更新的心态,转身没有时间停下来,没有时间休息,从常规的课堂上很难获得适应感。
去年春节我们有三四个月没有休息。如果我们在路上拍摄,很难保证演员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当我在《我有一个朋友》的时候,我告诉大家我以后还是要拍电影的。我给所有用户的印象是应该有一个电影标准,场景尽量不要重复,服装不要重复,布景要光线好,各方面都要往电影的方向倾斜。一旦标准提高,准备时间和场景选择时间,包括我们在这里进行物料管理的时间,都会变得很大,我们去的每一个地方都会重新开始。
我们队一直是10人以下,现在9人,平均年龄27-8岁。一个人有多个角色。除了当演员,董卿还有自己的行政制作。他以前会发声,所以他也能录音。他不会有传统行业人的思维,他会为所欲为。
也有换班的时候,但商业片停不下来,因为有商业植入,不能耽误,所以张力一直在。首先,我自己不能崩溃,否则团队会崩溃,因为我是一个细节控制者,会在很多方面伤害他们。毕竟创作者很自私,为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他会让团队无条件满足这个需求。然而,事实上,在创造的过程中并不存在无条件的满足。很多场景都是有限的,那为什么我开始找的人都是很积极的角色呢?
最近我也开始筹建青年团,又重新激起了我各方面的激情!不是为了好玩,和别人略有不同,我们记日记!我挑战大家21天写21篇日记,每天1000多字。他们认为导演在做什么。他已经很累了。为什么呢?但我觉得,一年后,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事物的,包括我也希望他们能够拥有某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洞察人生。
去年5月,我们在这一天开始赚取收入。第一份名单是宝马和碧桂园。我们没有找任何一个广告,因为这些顾客是我们的粉丝。与以前不同,你必须投标,提出建议,征集稿件,召开许多会议。Tik Tok没有这种东西。
之后,我一年可以赚几百万的利润,90%以上我没见过的客户都是在Tik Tok平台上交易的。我以前认为这不容易,这个地方是个笑话。现在感觉特别好,想进来,但反正已经成型了。仅在Tik Tok平台上就有几十个模仿我们的账号,其中很多都有数百万粉丝。他们问我怎么办,我跟他们分享,他们就抄了。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至少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当前的故事,关注当代生活。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基本上一个半月拍不出片子,都是从之前拍的素材上剪下来的。我们两天前开始复工。我们现在在威海,这里已经30多天没有疫情了,这里人也不多。我们尽最大努力去海边,那里没有人,这里的很多餐馆都恢复了正常秩序。
看过朱写的《劳力士回家的路》,挺喜欢他的调性。他本来是老板,结果是演员,很有意思。但是不知道以前做“食品安全”什么的时候有没有受到很大的打击。我现在比较中立,没有那么咄咄逼人。我过去很有攻击性,但现在我倾向于在我的生活中找到一些非常小的东西来同情。
Tik Tok会衰落吗?我会继续做吗?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短视频为什么火爆。因为“长视频”丢失了很久,对于广告的播放量来说,无限拉长了本该12集就讲完的故事。得加长到50集,60集,70集。其实是一种灌溉。大家对这类工作的“敏感度”明显下降,留言数量也跟不上Tik Tok的量。这说明我愿意和你交流的这种情感已经打磨得很少了。是因为老百姓真的不用看,拿起手机,自娱自乐,自给自足。既然你拍不出我想看的,那我身边有那么多有趣的东西,就让我拍吧!
Tik Tok正好抓住了这样的心理需求,但只允许每个人拍摄15秒,这是非常固定的。这太棒了。大家第一个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我拍电影拍不了90分钟,拍电视剧拍不了四五十分钟,但是我好像15秒就能拍出来。有很多BGM,这种音乐,他匹配后真的有感觉。
让大家这样拍完,通过推荐算法,只有刚开始下载Tik Tok的人,才会看到和得票最多的人相似的最佳作品。得票最多的作品绝对是好东西,同理心强。所以如果你连续刷八行,你的同理心极高,然后你会有两个视频做好评测试,所以它的中毒程度是瀑布般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Tik Tok的崛起。
我目前的计划相对清晰。第一,做好短视频,让短视频成为我们不断与用户互动的媒介,让每个人都有一个期待,持续关注我们的某种状态。通过短视频,可以训练演员,培养与用户的一些互动性。今年,我们也开始招募更多的摄影师。我以前自己也是摄影师,自己也有点累。但是今年我也想招聘一些执行董事、摄影师等等,慢慢打造这个团队的流水线。
完成后,我们将在第二步尝试拍摄在线视频和电影。前几年关门的时候写的剧本,投资都比较高,现在计划三年后开始运营。目前想拍一些小成本的剧本,不需要找投资就可以通过广告制作销售。因为我特别不想像以前那样经历等待的过程,里面没有对错,所以我能理解。
你问我会不会把Tik Tok的短视频叫做“作品”?是的,我大概拍过三到五部电影,这里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不亚于一部电影。
采访、写作/法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