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南宋是北宋的延续一样,西辽也是辽国的延续。
徐金国崛起后,辽太祖卢野·阿保吉的第八个孙子率领残余势力大举西进,建立了今天的新疆和蒙古,史称西辽。
很多人对西辽的历史并不熟悉,因为中原的传统史书在南宋时期还是正统的,关心西辽的人自然不多,而西辽又不与南宋接壤。
随着铁木真的崛起,蒙古汗国开始侵略周边国家,这使得西辽的相关历史逐渐浮出水面。我们不能从《宋史》中学到的东西,可以在《元史》中找到。
西辽似乎并没有实现成熟的中央集权,反而更像是一个强大的联邦制国家。由于各属国独立程度较高,西辽中央政府对属国派出的督军会较少。
了解了邵建存在的背景,我们自然就能理解邵建的存在意义:这个官职的存在意义,是为了保证各个下属国家的政治可靠性。少坚作为西辽中央政府的代表,通常有着高于地方长官的地位。
有了地位,必然会在当地称霸,必然会因为利益纠纷与当地实力派发生冲突。对于这个事实,高度独立的依附国自然不会愿意屈服。当他们决定站出来反抗时,触发因素通常是监督的减少。
这就决定了西辽国家的性质:根本无法形成合力,只能勉强维持统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甚至在铁木真崛起后,西辽也开始分裂,大大削弱了其实力,为铁木真省了不少事。
西辽的灭亡主要是三股势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个打倒西辽的势力是西辽东部的下属国家。他们杀了驻扎在西辽的绍坚,主动投靠蒙古汗国,这意味着西辽东部不得不面对铁木真的战线。
传统史书在征伐回鹘、喀喇虏时,通常强调西辽在这两个地区的奴役和压迫,强调回鹘、喀喇虏一方面在反抗西辽的奴役和压迫,另一方面又敬佩铁木真的大仁大义,于是决定杀辽投降蒙古汗国。
事实上,真实的历史显然比这种描述更加复杂。面对新的蒙古汗国,回纥人和哈拉鲁人需要考虑一个问题:未来应该向谁臣服?经过一系列利弊分析,他们放弃了西辽,转向蒙古汗国的怀抱。
回纥和哈拉鲁为什么选择向蒙古汗国投降?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不投降蒙古汗国,随时可能遭受蒙古汗国的军事打击。维吾尔人和哈拉鲁人显然不想面对这种情况。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选择向蒙古汗国投降,就可以避免这个结果,回纥和哈拉鲁自然不会拒绝。
第二,不投降蒙古汗国,就无法面对以屈楚律为代表的草原势力的压制。屈楚律是铁木真的宿敌,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西辽似乎并没有和屈楚律为敌的意思,相反,它的意思是依靠屈楚律来对抗蒙古汗国。
这样一来,如果回纥和哈拉鲁继续臣服于西辽,他们可能不得不接受以屈楚律为代表的势力,大举进入自己的版图。并让屈楚律代表的力量进入国内,这可能会威胁到他自己的统治。就这一点来说,看看后来被屈楚律翻脸的西辽就知道了。
第三,作为西辽的附庸,可能没有传统史书上说的那么不幸,但也未必比归顺蒙古汗国好多少。
在这种背景下,回纥人和喀喇鲁人并没有拒绝臣服于蒙古汗国,铁木真对他们敏感的行为感到高兴,将女儿嫁给了他们的君主。从那以后,他们与金家的关系一直很融洽。
从这一点来看,回纥和哈拉鲁向蒙古投降时,获利颇丰。因为反抗蒙古汗国的结果是人民的死亡、臣服和高官厚禄,以及自己民族的保全。
消灭西辽的第二股势力是花刺子模,失去了控制他们的机会,甚至取代了西辽在中亚的统治。
公元1219年,蒙古汗国西征时,华拉墨子的首都是撒马尔罕。但撒马尔罕并不是花拉子模的固有领土,公元1213年并入花拉子模。也就是说,在蒙古汗国西征期间,撒马尔罕成为花刺子模的都城才不过6年。
从这个基本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蒙古汗国不断扩张的同时,花刺子模并没有停止扩张。铁木真决定西征的主要原因是对花拉子模的扩张感到震惊,后面会提到。
扳倒西辽的第三股势力是草原世界的残余势力,主要来自奈曼司、柯烈司、弥尔乞司。他们在与铁木真的对抗中失败,不得不逃到西辽或西夏寻求庇护。
西辽基于遏制蒙古汗国崛起的思想,接受了这种残余势力。可惜的是,随着这种残余势力在西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反客为主:前乃满部首领孙可汗之子屈楚律,成为了西辽的统治者。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西辽的旗帜还在飘扬,但西辽早已名存实亡。关于这段历史,我以后写蒙古西征的时候会详细分析,这里简单说一下。
屈楚律成为西辽统治者后,无视西辽的宗教信仰自由,强迫穆斯林皈依基督教和佛教,引起了人们的民怨沸腾。
此时铁木真选择率军进入西辽,受到了西辽人民的热烈欢迎,“吃釜浆”的场面并不少见。最终,铁木真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几乎占领了整个西辽。
许多历史学家和作者在普及蒙古相关历史时,往往只谈统一草原、西征、伐金、伐西夏。
在我看来,西辽的灭亡绝对可以和上述事件相提并论,只是因为西辽灭亡的太快,而这个国家在汉人的相关史书记载中没有存在感,所以其地位被低估了。
可以说,灭西辽为铁木真的西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蒙古汗国将西辽纳入版图,其主要手段不是依靠暴力。自然,它可以很容易地从西辽地区获得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否则,蒙古汗国占领西辽时,不仅得不到反馈,还可能承担高昂的统治成本。
第二,蒙古军队作为解放者出现在西辽,可以有效地撼动更广阔的西部地区。换句话说,蒙古军队只要能取得一些胜利,自然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甚至“看不起风”的效果。
因为蒙古汗国在西辽的统治对更广大的西部地区有示范作用,人们自然会觉得臣服于蒙古汗国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
只要我们详细了解蒙古灭西辽的历史,自然就会明白蒙古汗国的扩张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从灭西辽和攻西夏两件事可以看出,蒙古汗国软化统一战线的高明手段,如果能用政治手段解决,就绝不能靠军事手段。
由于在这两个国家的广告效应,蒙古西征的进程进行得很顺利。
最接近事实的猜测是:一方面,蒙古军队无情地屠杀了敢于反抗的人;另一方面,我们用软接触来争取和购买那些愿意合作的人。
愿意合作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魔鬼。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被送到前线当炮灰,而是维持占领区的地方秩序。
如果当鬼子的结局是当炮灰,将来谁敢投降蒙古人?
如果用两个鬼子或者占领区的人当炮灰,是很划算的事情。为什么那么多侵略者一直不愿意用,只有蒙古人用?
只要理解这两点,就能理解政治宣传的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