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剑楼随笔 香港文坛三剑客:有金庸和梁羽生 另外一个不是古龙

栏目:汽车 2021-11-27 03:11:01
分享到:

20世纪50年代,香港文坛出现了“三个火枪手”的说法。所谓“三剑客”都在《大公报》工作,即金庸、梁羽生、白剑棠大师。

1954年1月20日,30岁的香港《大公报》编辑陈,开始在梁羽生署名的《新晚报》连载自己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于是,新武侠小说的序幕就此拉开。

1955年,与梁羽生同龄的《大公报》编辑查梁勇也在《新晚报》连载了自己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署名金庸,加入了新武侠小说的阵营。

1956年,另一位《大公报》副刊编辑陈凡在《新晚报》连载了第一部武侠小说《风虎云龙传》,并署名为白剑堂主人。

有一段时间,《新晚报》因为连载武侠小说而铺天盖地。许多市民一大早就去报摊等最新一期的《新晚报》。

1956年10月,《大公报》的一位编辑想出了一个主意:既然武侠小说大行其道,那么金庸、梁羽生、白间堂大师三人就名噪一时,被称为“三剑客”。为什么不利用他们的名气在《大公报》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杂文和杂文,让读者看到他们除了武侠小说之外的另一面,这样肯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金庸、梁羽生、白间堂大师都同意。但是,金庸提出三个人开一个专栏比较好,每天一个。三剑客一起出去,影响会更大。编辑同意了。

10月22日,《大公报》副刊“大公园”版块刊登公告:“摘自梁羽生先生《龙虎斗京华》《草龙蛇传》《七剑下天山》;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和《剑沾御血》;白间堂大师的《风之传说》《虎》《云龙》等武侠小说在香港各大报纸连载后,深受读者欢迎,成为武侠小说的新流派。我们已经要求这三位作者用另一种方式为《大公报》写散文,当天就会发表。请注意他们。”

第二天,《大公报》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真事之前的闲话》,是为白间堂大师写的,相当于本专栏的序言。文章介绍了开设“三间楼论文集”栏目的来龙去脉及涉及的内容。“我们以后会在这个专栏里谈论一切。自然,我们非常希望受到读者的欢迎,但首先,我们要避免让读者感到烦恼。”

10月24日,金庸的第一篇散文《和小说》在《三剑》栏目发表;10月25日,梁羽生的第一篇散文《凌伟峰·伊兰珠牛虻》发表;10月26日,发表了第一篇散文《鲁迅与副刊》。此后,金庸、梁羽生、白间堂大师为这个共同的栏目,以不确定的周期写下了散文和随笔。他们不仅是武侠小说大师,也是散文随笔专家。他们以优雅而有意义的散文深受读者的欢迎。

1956年10月24日至1957年1月30日,金庸、梁羽生、白间堂大师在《三间楼随笔》一栏共发表散文84篇,每篇28篇。白间堂大师写下结论后,《三间楼随笔》栏目宣告结束。

1957年5月,香港文宗出版社将《三间楼论文集》中的论文集作为单行本出版。1988年,台湾省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发行影印本。1997年,上海林雪出版社再次出版。

《大公报》副刊《三剑斋随笔》的出版,是当时香港文坛的一件大事,影响很大。

在《三个火枪手》中,金庸和梁羽生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白碱堂的主人陈凡。白剑堂的主人出生于1925年,是三剑客中年龄较大的一员。他在金庸和梁羽生之前进入《大公报》。他是《大公报》的知名记者。他曾经发表了一篇34万字的《一个记者的经历》。

白剑堂的师傅虽然连载了武侠小说《风虎云龙传》,却进入了“三剑客”的名单。但这部武侠小说连载后反映平平,让白间堂的师傅对继续创作武侠小说失去了信心。于是《风虎云龙传》成了白间堂大师唯一的武侠小说。

有意思的是,金庸创办《明报》后,《大公报》和《明报》之间发生了一场“口水战”。白间堂大师作为《大公报》的主力,曾多次与金庸交手。可悲的是,曾经一起设专栏、一起写文章的好朋友,有一部分是“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