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昨天在家长群里,一个小六学生的妈妈一直在后悔自己三年级没有给孩子上奥数课。
它始于一所私立学校的自招生数学卷,其中出现了几个数学问题。这导致了她平时成绩优异,但没学过奥数的孩子只通过了考试。另一个成绩不如孩子的学生,居然考了80多分。这惹恼了她,让她后悔。同时,她的经历也引起了很多家长的热议。
奇怪的是,每次小组讨论奥数,不是因为比赛,而是因为平时的提问和考试。例如,练习册中的一个思考问题,或者考试的最后一题,或者“你知道吗?”在书里。
当父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时,他们会感叹:“为什么小学数学这么难?!初中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事实上,如果你改变思维或者知道一些巧妙的公式,就可以解决这些看似奇怪的问题,也就是奥数思维。
例如,这个问题:
小明家里有一群小猫。今天,他拿了一桶鱼给他们。如果每只小猫带6条鱼,就会有20条鱼。如果每只小猫带5条鱼,就剩下15条鱼了。有多少只小猫和鱼?
家长,也许是初中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设置x和y用二元线性方程组求解。但是,只有上小学的孩子基本看不懂,这种方法一般不被学校老师认可。所以父母会把它当成一个大问题,想尽办法花里胡哨地解释,而孩子却常常会感到困惑和不解。
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解决了两个公式:
小猫:35
鱼:35×6-20=190
这是奥数中典型的题型——盈亏题。对于“一盈一亏”,使用以下公式:
是第二种解决方案吗?
当然,有些话题会出现“双亏”或“双利”。
可以看出,知道这个公式的孩子,不到一分钟就能完成题目。而一个不懂公式的孩子,还在冥思苦想,苦心算计。这是奥数的逆向思维。一张试卷上多几道奥数题怎么办?学生之间的差距自然会拉大。这就是为什么父母的孩子考试成绩不好。
看完上面的问题,
你还觉得奥数难吗?
只有尖子生才能学数学吗?
2
奥数,奥数,这个霸气的名字,引起了很多人的误解。因此,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派别。有人认为学习奥数利大于弊,也有人认为弊大于利,但没有人能说服对方。原因是没有具体的情况来权衡利弊。
详情如下。小学学习奥数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拿到杯赛名次,二是为了想得更高。不同的目的导致不同的训练内容和强度。
至于国奥杯排名,只适合少数有特殊数学天赋的孩子。如果强迫普通孩子去学奥数,去竞争,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就像训练身体素质一般的人参加奥运马拉松一样,不仅很难获得名次,还会造成身心伤害。
但这并不意味着马拉松不适合普通人。相反,很多长跑运动员热衷于马拉松,比如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而且,他们的身体素质、心肺功能、生活规律都明显优于普通人。由此可见,奥林匹克数学和马拉松一样,只要不是为了功利目的,而是为了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学习和训练,也可以成为大多数孩子的选项。更重要的是,奥林匹克数学训练将有利于孩子未来的科学学习。
只有“尖子生”的数学思维是奥数培养出来的?
任何一个孩子,通过适当的“数学思维”训练,都能达到发展思想、提高思维的效果。所谓“奥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变化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思维、空交互思维、立体思维等20多种思维方式。这些内容看似深奥,其实很基础,也很容易理解。它们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习奥数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方式。
奥数是优等生的试炼?
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很多奥数学习机构的课容量大,讲课进度快。所以只适合少数尖子生。大多数普通孩子跟不上节奏,就会产生挫败感和厌恶感。这是机构和教学方法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奥数不适合普通孩子学习。可见兴趣和效果对奥数的学习同样重要。
奥数一定要参赛,哪个是小升初的垫脚石?
为什么奥数的学习如火如荼?它离不开小升初!但是,这并不是选择学校深造的唯一途径,也不是获得奥运排名的唯一途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如何在自己喜欢的学校自主招生中取得好成绩是可选的方式。
由于其可量化和可选择性,奥数自然成为各学校的主要评价手段。做几张初中生自主招生试卷,你会发现虽然大部分题普通学生都能完成,但奥数题还是会穿插其中。往往正是这些话题成为了学生之间的分水岭。
所以,
如果条件允许,
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奥数!
三
那么学习奥数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1经济条件
奥数课不像文学积累。在家背古诗,看文学期刊,可以有效。大部分家长还是选择报辅导班,直接增加了教育成本。据调查,这一支出占家庭日常支出的20%-30%。
2时间条件
小学生应该处于相对宽松的学生年龄。但是,如果你选择学习奥数,每周要花4个小时的业余时间去上课。如果算上家长接送的时间,作业的时间,家长检查的时间,真的是一笔不小的时间投入。
3智力条件
如果学校的数学基础知识比较累,真的不建议学奥数。幸运的是,就小学数学而言,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都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