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同过程。一般来说,城市化阶段分为:初始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和再城市化阶段。
一般来说,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初期的产物。由于人口的快速扩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郊区也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这通常被称为郊区城市。
逆城市化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高的时候,人口往往会向郊区迁移。注:这里的郊区离城市有一定距离,而城市化进程中的郊区与城市接壤。
两者区别的关键在于原因不同。郊区城市化应该是一个城市自然扩张和良性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经济发展的现象。然而,逆城市化应该强调城市内部环境的恶化。
逆城市化:由于交通拥堵、犯罪增加、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甚至农村流动,城市地区出现“空集中化”,从而扭转了以人口集中为特征的城市化。城市郊区化,乡镇、开发区、工矿企业与城市、城市、农村融为一体,几乎市区与郊区紧密相连,互不分离。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郊区化的积极效应非常相似。
一是郊区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中心区的人口过剩、住房短缺和交通拥堵,改善了城市工作条件,促进了人地进一步和谐;
其二、注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通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区域规划,促使城市产业、部门在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协调布局,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在生产、流通、生活、消费等领域的整体功能;其三、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然而,城市郊区化建设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这种追求规模不断向周边地区蔓延发展的城市化建设道路,若任其发展下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系列“城市病”,最终使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城市化建设遇到阻碍而停止不前。这种“城市病”在中国开始逐渐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