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美村 厦门“红色沙美”纪念馆 记录红色记忆

栏目:科技 2021-11-25 19:59:36
分享到:

沙美村农民协会旧址。记者陈晓卿摄

“红沙美”纪念馆记录着红色记忆。记者陈晓卿摄

网站名片

沙美村农民协会旧址位于翔安区新店镇沙美社区中部。1927年2月,中共党员彭有普、彭在这里成立了沙美村农民协会,宣传革命思想,打击土豪劣绅。大革命时期,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动员农民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剥削的斗争。

1991年11月,沙美村农民协会旧址被同安县人民政府申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4月被翔安区人民政府申报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月的鹊山下,到处都是红花绿柳。在喜鹊峰的顶峰,可以俯瞰金门和英雄三岛,俯瞰海边的村庄。其中有一个依山傍海的小村庄,就是翔安新店沙美社区。

作为革命老区的基地村,这里还保留着一处曾经的革命旧址——沙美村农民协会旧址。近日,记者走进沙美社区,感受到了红色的美好。

开办夜校|

教平民学习文化

沙美村农民协会旧址建于清代。原为私宅,捐赠为“同安县第十公立第二民族学校”校舍,1997年重建。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这个院子的砖墙。古厝坐北朝东朝西,卵石墙,砖木结构,分三间房,砖墙,面积约200平方米。

走出农民协会旧址大门,就能看到沙美学校旧址。记者看到,由于台风“莫兰迪”肆虐,沙美学校和农民协会旧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沙美学校旧址的小黑板依然可以看到。

“这里曾经是沙美村农民协会的活动基地,也是共产党人聚会、聚集的地方。”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大革命时期,革命家彭友普介绍了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来这里教书,并以教师身份报道革命活动。他们开办平民夜校,让穷人学习文化,了解革命原理,激发阶级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在这里接受革命教育的许多农民后来都加入了安南永工农红军游击队和闽中同安游击大队,从事地下革命斗争活动。

演文明戏|批判旧封建礼教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同安县早期革命家彭有普、李松林、李一冉就在沙美村开展革命活动,组织农会,带领农会会员结合高中生表演“文明戏”。

据悉,“文明剧”以方言说唱表演,妆容简单,内容短小,大部分暴露了旧封建礼教的毒害。它的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农村群众的喜爱。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传播红色革命种子的有力宣传武器之一。

《解放缠足》《禁止种植鸦片》《三个轻松的仆人》《学会说普通话》……这些当年深受百姓喜爱的经典剧目,开始在沙美演出,之后深入麻香、新圩、向东山等区,甚至到当时的、后村、南河、同安彭厝等沿海角落。

比如《三个轻松的仆人》讲的是一个“黑心地主”雇了一个仆人签订条约,但是奴隶到期了什么也得不到。地主换了奴隶,第三个仆人不受条约约束,却用智慧教训“黑心”地主,让他心慌。这样一出戏大大增强了劳动人民的野心,破坏了地主阶级的威望。那年它巡回了许多比赛。

红色传承|建设红色沙美纪念馆

在充满红色文化的沙美大地上,沙美人民不仅努力保存革命遗址和遗迹,还以另一种形式记录了属于祖先的红色记忆,以崭新的面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记者看到,沙美社区居委会旁边,一所独具特色的华侨建造的沙美学校十分亮眼。原来,2014年10月25日,在翔安区委、区政府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沙美社区利用华侨建沙美学校旧址建立了“红色沙美”纪念馆,作为沙美学校百年校庆、沙美农民协会成立88周年的献礼。

走进纪念馆,记者看到入口处右侧摆放着棉纺细纱机、犁、杉木桶等革命量产工具。“红色足迹”“红色土地”“百年名校”……纪念馆内有三个展厅,面积65平方米,以图文的形式向人们讲述这片热土的红色历史。

红色故事

够不着

镇压土豪

1927年3月30日晚,沙美小学创始人之一、同安农民协会主席、中共同安支部书记彭友普带领100多名农民深入虎穴,镇压了当时为民作恶钓鱼的麻香商会会长、反动分子陈建景。

进入陈宅后,彭有普和农民武装在屋内外都找不到人。然后他们耍了一个聪明的花招,在周围埋伏,假装撤军。的确,他们发现陈建静躲在墙角。陈建静想活捉他,但陈建静紧紧抓住柱子,试图拖延等待他的武装人员的救援。这时,马巷内到处都爆发了激烈的枪声,彭有普一行不得不宣布自己有罪,当场将其击毙,这对马巷人民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这一事件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同年4月29日,同安国民党右派召开“保党扶蒋”大会,通缉共产党员。彭有普首当其冲,只好前往彭有普岳父位于、顾同一边界以南的前坂村家中,暂时躲藏一段时间,然后分批前往南洋。

浓雾罩

晚上突破

1936年农历三月,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政委彭德清率领部分游击队突破敌人封锁,从安溪转移到当时的沙美村。游击队白天下去帮农场当亲戚,晚上聚集在沙美村刘佳小楼开展革命活动。

3月7日晚,大雾弥漫,汉奸易培祥、国民党联合保险公司董事李启良等人在沙美设伏,企图围捕革命者。彭德清一行在浓雾的掩护下成功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