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敏 戎装巾帼胜须眉自强不息有担当 听青岛这位老红军讲述拼搏故事

栏目:科技 2021-09-28 21:32:55
分享到:

92岁的党员龚敏。

文字/图半岛记者张海宇

92岁的党员龚敏,家住宜都社区梅海苑小区。因为最近准备搬家,她和女儿忙着收拾东西。其中有几张老照片和奖牌,是龚敏珍藏的,她告诉女儿要小心保管。“这几年无论我走到哪里,这些老物件都像老朋友一样陪伴着我,让我想起了自己之前参军工作的奋斗历程。”7月6日,在梅海源社区,记者聆听了老红军艰苦奋斗的故事。

这位母亲独自抚养自己长大,并被帮助完成了小学学业

“这是我母亲在中间,一个彻头彻尾的农妇。她的教导对我的生活影响深远。”龚敏指着照片,把它介绍给记者。

龚敏和他的妻子与他们的孩子合影。

她的家乡在威海文登。她一岁半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把她带大。从小,小公民的妈妈就对她说:“你虽然是个女孩,但一定要像个男孩。将来,你妈妈会指望你赡养老人。”就这样,母亲没有选择再婚,而在家里全心全意地抚养着龚敏。该上学的时候,妈妈坚持让龚敏去村里的小学读书认字,尽管家里已经供不应求了。

为了帮助母亲分担农活,龚敏每周上三天课。当时同村有个好同学。她经常来给龚敏补课。在她的帮助下,龚敏顺利地从小学毕业。

受母亲的影响,龚敏从小就有很强的个性,骨子里有很强的不服输的精神。看到曾经帮助她读完小学的好朋友参军入伍,她深受鼓舞,意识到自己必须走出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母亲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穷人家的孩子很早就当家了,那时她才14岁。她考虑得很周到。她走后,为了让母亲有个同伴互相照顾,她找到村里的老支书帮她,并介绍母亲和一个老实人一起生活。

他得了第三名,被推荐去上大学

安顿好母亲后,龚敏独自前往8英里外的军事医院报名参军。经过勇敢的自我推荐,她成为了一名卫生员,救助从前线带回来的伤员。“那时候,我浑身是血,不怕苦和累。我想不分昼夜在医院好好干。”龚敏回忆道。

到目前为止,很多救援场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伤员在回来的路上死去,甚至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成为年轻的无名烈士,这让人感到非常难过。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龚敏深刻认识到,和平幸福的生活是战士们流血牺牲换来的,必须倍加珍惜。

战争紧张时,救援任务繁重。虽然离家不远,但龚敏几乎离不开家。母亲关心她的时候,就提着篮子,穿上十几双鞋垫和一些枣子,来到医院给女儿和战友分一杯羹。

在军区医院的那些年,龚敏日夜奋战在救治一线,得到上级和战友的认可,荣立三等功,1949年3月被推荐到冀南华中军事大学深造。“当时,医院推荐了16个人。我是他们中唯一的女同性恋。我非常自豪。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战争的支持,将来报效祖国。”龚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情绪激动。

自强不息传承赤子之心

在艰难时期长大的龚敏,从小就有一个信念,她一定不能被落下,她的女儿可以自力更生。从文登到暨南大学的路上,龚敏和战友们长途跋涉,鞋底都磨破了,干脆光着脚走,脚上有几个血泡。在当地老乡家里过夜,会用针在煤油灯上烤,挑出血泡。同志们看起来很苦恼,主动提出帮她收拾东西。她明白大家都累了,坚持不让她帮忙。

克服各种困难来到期待已久的大学后,他们还在等待努力。自己盖房子,自己种菜,龚敏作为一个农民,自然对这条路很熟悉,但她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为学历低,要求她在两个月内完成初中课程,达到至少60分后才能继续读大学。

龚敏知道这个机会应该由她自己赢得,所以她立即声明这是可能的。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她参加了军训,努力学习,熬了一夜。终于,她的辛勤汗水给她带来了满意的收获。短短两个月,她就完成了初中的重点课程,考了70分,获得了入学资格。

这种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她以后的工作中一直保持着。后来,按照组织的安排,她和丈夫相继去了北京、长春、成都、重庆等地工作。夫妻俩时刻牢记在部队接受的教育,感谢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培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任劳任怨,用微薄之力书写了非凡的人生成就。

前不久,宜都社区党委举办了庆祝七一活动,邀请龚敏教授了一堂特殊的党课。她佩戴着许多勋章和奖章,讲述着自己的初心和革命时代的故事,让年轻人深受教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