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楼古桥实地考察
作者|陶子林
位于宁乡东南部的花明楼镇是一个丘陵地区,山川密布。金水的干流和支流流经该镇,如泉水景观、滘府水、火扇水、石板塘水和十里水。为了解决人们生产生活的便利,先民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各种溪流河流中修建了许多特色古桥。如今保存完好的建筑有20多座,其中单拱石桥8座,盖石梁桥5座,一墩盖石梁桥5座,三墩6座,四墩2座。
位于花明楼镇杨林桥村,原大源山村,隔金盆相望。地理坐标:北纬28度5分40秒,东经112度38分17秒,海拔94米。平石桥,两墩三跨,全长7.5米,水面5.5米,宽1米。桥墩长1.6米,宽0.8米,高2.2米。同治《宁乡县志》载:县城以南五十里,彭文藻主张营建。石桥距离县道X085线20米,已经失去了通行价值。整座桥是由岩石制成的,保存完好。
长岭大桥
位于花明楼镇杨林桥村余家湾,隔金盆相望。这座桥长11.5米。2002年拓宽改造为公路桥。如今,两端的桥墩都被保留了下来。清嘉庆《宁乡县志》显示,监工彭文藻是在县城以南五十里处单独修建的。
九龙桥
位于花明楼镇金源村陈家坝。清嘉庆《宁乡县志》载:县南五十五里,湖塘为刘所建,已九十余岁。
大可大桥
位于原先锋村商纣组花明楼镇金源村。地理坐标:北纬28度4分47秒,东经112度37分23秒,海拔65米。原来的一墩两跨石桥在2017年加长了8.5米,也就是两墩三跨。原总长13米,水锋长9.3米,桥宽1.45米。桥面一侧用两根石筋作为护栏。桥面由四根宽0.36米、高0.25米的石筋组成,中间两根石筋,外侧两块紫色砂岩。桥墩宽1.05米,长4米,高2米。进水口两侧修建9米岩石护岸,进水口两侧修建3.5米岩石护岸。如今,这座桥的主要功能是拦水坝。
华林大桥
位于花明楼镇杨林村铁落塘组。地理坐标:北纬28度4分49秒,东经112度38分26秒,海拔83米。原来的桥宽2.2米,现在水泥加宽到3.2米,长4.5米,由五块岩石组成。清嘉庆的《宁乡县志》载:宝始建于县城东南五十五里。刘宝是的第一个祖先,也就是刘迁居南塘。
红宽桥
位于花明楼镇金源村,宋卡村原红宽塘组。地理坐标:北纬28度5分7秒,东经112度36分22秒,海拔80米。这是一座用岩石建造的石桥,现已加宽成一座混凝土路桥。清同治《宁乡县志》显示,洪宽桥在县城东南50里。
长寿桥
位于花明楼镇金源村,现已改建成公路石拱桥。清嘉庆《宁乡县志》载:“昌九桥在县城以南五十里,修长桥容易。今天,它被称为长桥。”今天的场名是“长实段”。
长寿上石桥
位于花明楼镇金源村白果树组,隔赤子塘水。地理坐标:北纬28度5分17秒,东经112度36分46秒,海拔72米。一个桥墩和两座石桥是由岩石制成的。大桥全长7.8米,迎水面长5.8米,原宽1.9米,后期混凝土加宽至2.85米。清嘉庆《宁乡县志》显示,在县城以南五十二里处,原木已立,易世勋、易定复、易会基等主张抬高砖石。
仙人桥
位于大源山村石门洞花明楼镇杨林村。清同治《宁乡县志》显示,仙人桥建在县城南55里的金盆山,启若灿在任贤湖畔得名。
尚赫大桥
《民国宁乡县志》记载,尚赫桥位于白石桥下。
关桥
位于花明楼镇潭子冲村月塘组。清嘉庆《宁乡县志》载:县南六十里,南塘象鼻山脚下,明代刘所建,相关文庙以此命名。
炎陵大桥
它位于花明楼镇花明村,梨树村的山坡池塘里。雁翎桥把水扇过火,顺流而下,流入金水。明朝万历年间,周其凤捐资修建翁桥,名为启功桥,后为道光吴佳。是母亲王80岁寿辰的祝福语,又改翁桥为平桥,后改名雁翎桥,现又拓宽公路,修建水坭桥。
白石桥
位于花明楼镇常山村。在《民国宁乡县志》中,白石桥穿越黄龙坝,南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