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作品中使用一两首古诗词,往往可以让作品看起来更有档次,这也是导演们爱用古诗词的原因。其中,除了金庸的武侠剧和琼瑶的言情剧,还有《鬼故事》,我们想在这一期给大家讲讲。
这部由程小东执导、张国荣和王灏儿主演的电影,已经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其中四首诗也在网上流行了30多年。到目前为止,提到第一句话,很多影迷还是能带回那个故事。这首诗如下:
平湖十里
十里平湖霜满,青蓝相间。
望月,只赏鸳鸯不赏仙。
这首诗出现在宁和聂相遇之后,聂把这首诗写在一幅画上,表达了她对心上人的爱。这对恋人是灵魂伴侣。有了这样一首诗,画面真的很美。然后这首诗也被用在了这部电影的背景插曲中,听起来非常好听。
至于这首诗的作者,网上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是徐克,也有人认为是黄志光和梁雨生。目前,官方似乎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
虽然这首诗的受欢迎程度与电影本身的经典程度有很大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部高水平的作品。第一句《平湖霜满天十里》开头,就把读者带到了一个优美的环境,尤其是“平”字用得非常贴切,把长湖尽收眼底。这时,加上一个“结霜的天空”,天空和湖水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浓到无法溶解的时候,曾经是无限的悲哀。
有了第一句的铺垫,第二句“愁过年”自然接踵而至,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残的无奈。前一句中的“村村”和“十里”是量词,前景无边,但背景写在微小的苔藓上,两句之间联系紧密,张力极大。
在最后两句中,作者转动笔,描绘了女主人公的动作。“望月护月”描写的是一个女人在夜晚看月亮。整个画面完全符合第一句《平湖霜》的画风。
最后写了“只羡鸳鸯不羡仙”,一举表达了女主角的心意。“羡慕”两个字让整首诗朗朗上口。因为这部电影的热播,“只羡鸳鸯不羡仙”这句话在网上流行了很多年,成为了大家抒发情感的金句,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它是从何而来。
其实并不是现代人的第一次创作,而是唐代诗人陆的名句,原句更美。在《长安古意》中,鲁写道:得不偿失,宁死不做鸳鸯。
所谓“碧木”其实是一种鱼名,我国第一部字典《尔雅》中就有记载。古人喜欢把比目鱼比作男女之间的爱情。下一句“我愿做鸳鸯不羡仙”,由陆首创,历来为古代文人所推崇。事实上,鲁成为初唐四杰之一是毫无疑问的。
电影《平湖十里》无论是意境还是用词都是令人瞩目的。不过,近年来有网友表示,这首诗也应该模仿另一首诗。这首诗叫《别想》,是现代诗人白怡香清写的。全诗如下:
十里长亭霜满天,时发皆白。
此生无悔,此生无错,来世有缘。
微笑像花一样美丽,但脸像水。
爱是坚强的,只是相思是软弱的,你可以在彭山的家里跳舞。
我们仔细对比了两首诗的前两句,确实很像。《鬼故事》前两句是把“十里长亭”改成“十里长湖”,把“蓝头发”改成“寸黑头发”,最后把“过什么年”改成“愁过年”。
无论是巧合还是刻意模仿,在我看来,模仿都比原来多。因为它深刻地反映了人物的辛酸,而原著中的“龙亭”形象被太多人使用,远不如《龙湖》有艺术性。
其实像这样模仿的诗人还有很多,其中王波、李清照、苏轼都是模仿和改造的大师。至于最后两句,我实在看不出两句诗有什么相似之处。这部电影显然是在用鲁的诗。你觉得这部经典电影中的诗歌怎么样?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