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勇 12所高校论道 百家企业问诊 这个园区打开了产教融合的正确方式

栏目:教育 2021-11-26 14:33:04
分享到:

真正意义上的产教互动,最终还是需要创意园这样的平台进行翻译。

又一个毕业季。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909万,全国求职人数将超过1000万。

显然,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这是历史上最艰难的就业季。

矛盾的是,用人单位在选拔1000万人才的机会中陷入了“用工荒”。特别是在区域协调发展、产城融合发展的集群经济背景下,设计人才的招聘突然成为各大企业人力资源的重中之重。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精英?社会应该采取什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平台级的沟通和对接。

重庆创意园扮演这个角色。链接高校、学生、企业,6月23日,园区举办“设计新城新未来”202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战略论坛。

据悉,重庆创意园携手重庆12所高校,联动园区数百家企业,推动设计领域产教融合。

01

专业和市场脱节?一线企业有话要说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众多业内知名人士分享了他们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方面的努力和经验。

研究品质公社创始人、设计总监邓志超分享了设计师应该具备的职业敏感度,提出了“无边界设计”的概念。

他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把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把灵感与激情统一起来。同时,他认为设计空应该是流动的,设计理念应该是模糊与纯粹相辅相成的,要打破常规,设计无边界。

墨谷室内建筑设计公司董事长兼总设计师陈墨表示,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离不开偶像的灵感。

他分享了设计大师裴明的传奇人生,并进一步指出设计的底层是扎实的专业基础,而核心是综合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竞争,设计领域需要特定的复合型跨界人才。

尚层国际运营设计总监尧尧表示,目前设计类毕业生与企业脱节现象相当突出,且由于设计师的行业机制,就业后晋升渠道相对狭窄。

为此,尚层国际创新推出了“师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匹配设计师,让他们成为“师徒”工作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快速突破成长的障碍。

重庆园岛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景岚也是本次活动的嘉宾。他说,目前各大高校的相关专业划分得很细,学生毕业后很难快速适应企业的就业要求。

为了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旦公司有合适的项目,他会邀请高校的师生加入,从测绘开始一起跟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同时,景岚还呼吁,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实现就业,高校可以考虑邀请设计师到学校授课,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行业最新变化和趋势。

02

联系高校探讨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代表高、对当前高校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精彩的阐述。

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高表示,设计需要使命感、时代感,作品要接地气、有温度、有人文关怀。

重庆文理学院作为重庆市教育系统唯一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多年来一直在培养乡村全科医生。高指出,不仅城市需要规划设计,而且乡村振兴和农村危房改造也离不开设计。

这就要求设计出来的作品要有温度、接地气、有新时代新农村的味道,肩负起“脱贫攻坚”的使命。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现代国际设计学院院长阴军表示,近年来,学院不仅“打开校门”,让企事业单位入驻学校设立工作站,让学生在学校参与市场化实践,还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工地、公司,让学生在大学真正完成角色实践。学院与重庆创意园的合作是一个重要体现。

为此,学院创新打造了“新艺术”项目,将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知识与市场化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导向,让学生在大学完成角色实践,更好地走上未来之路。

最后,与会人员进行了精彩的圆桌讨论,达成了设计行业应更加关注民生的共识,共同呼吁企业、高校、园区之间开展更紧密的合作。

“一切为了人才,为了一切人才”,这是设计行业高校毕业生顺利进入职场的护航。

据重庆创意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重庆创意园作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国家级创意空办公室、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一直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战略发展,助力国家双创事业发展。

自2018年起,重庆创意园启动产教融合战略发展项目,先后与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外语外贸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到目前为止,它已经与6所大学和20名创业导师签订了合同。

其中,与重庆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开展的“3+1”综合培养计划,近三年已为20多家企业输送了100多名学生。

本次论坛,我们与重庆工程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深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12位创业导师,共同推动产教融合、双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园区与园区优质企业联动,打造“小语种+跨境电商”产教融合模式。今年,在“重庆创”的核心品牌标签下,重庆创意园已联动园区内200多家设计相关企业,为培养设计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03

面向2.0时代的产教融合

长期以来,产教融合是企业与高校沟通的重点。

过去多以产业为导向,企业和高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普遍的市场化问题:

比如企业内部驱动力不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可能导致企业的长期存在。

再比如,专业建设是不可持续的。由于缺乏企业参与,教育工作者对行业缺乏深入了解,双方未能真正按照行业趋势培养人才。

最终,产教融合流于形式。

在重庆创意园等园区的引领下,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从园区的产业趋势来看,重庆创意园在产教融合上细分为各个小领域,再结合园区内企业的资源环境优势和高校的科研、人才优势,聚集相关产业和教育资源进行深度交流。

这样的发展论坛不仅是设计领域,重庆创意园还围绕新媒体、跨境电商、技术应用等领域发挥集聚创新效应,不断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宽度、长度和深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产教融合其实只是校企合作。真正意义上的产教互动,最终还是需要重庆创意园这样的园区来做“翻译”。

这不是孤立。

青岛打造产教融合生态,上海打造产教融合示范高地,沈阳推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在各地产教深度融合中,工业园区成为联结各方的关键引子。

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几年后不难发现,在园区、企业、高校、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产教融合已经走向2.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