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今中外,每当社会制度发生变化,总会有一部分人流血而死。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完成了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很多人会认为这种转变是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但是如果没有吴起最初的激烈改革和商鞅的继承,春秋战国之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还是个未知数。这些给社会带来思想进步的人,被旧贵族打成了“刺猬”,其他人被旧贵族撕成了碎片,但现在我们都知道,他们的努力和牺牲是值得的。
同时,晚清时期,为了给风雨飘摇的祖国寻找出路,许多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救国救民的变法运动,这就是戊戌变法。然而,结果是众所周知的,政治改革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宣布流产。
戊戌变法的八大主力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其余六人全部被捕,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六君子”。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刘光第、杨锐、被推至菜市口。就在斩首前,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仿佛这一事件是一场巨大的欢乐。
那么为什么这些围观者会有这样的反应呢?最重要的是“思维落后”。没有新中国开放,每个人都有很高的知识水平。当时能上学的人相当稀少,更不用说接受过西方教育或留学的人可以和“外来动物”相提并论。
然而,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很少会认为清朝不仅“武器落后”,而且“制度落后”,而这群人就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听了康有为的建议,光绪皇帝也同意下放皇权,但光绪毕竟是傀儡皇帝,在朝廷没有实权。
康有为能够说服已经敞开胸怀的光绪皇帝,却说服不了每一个还沉浸在荣华富贵中的贵族阶级,那些人也无法理解。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庞大而根深蒂固的保守势力被严重低估,但戊戌变法采取了“温和”“和平”的方针。
结果,因为敌人心太软,旧势力不流血,那么流血的就是改革派。贵族阶级害怕自己的权利受到动摇,上层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大户也不甘心。因为戊戌变法要精简机构,任用新人,失去了他们辛勤耕耘的坚实基础。
法院一次性裁掉了上万名员工,没有任何措施来解决或安抚这些人。他们无法再支配,没有利益和顽固的思想就无法支持变法,甚至引起动乱,并广泛蔓延。此外,康有为还主张废除八股,批驳古文经学,甚至写文章论孔子。
这种激进的做法,不仅让在寒窗苦读几十年的人,只想以“四书五经”参与科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瞬间让他们的信仰崩塌,就连解放思想的有识之士也不高兴。于是人们更直接地发泄情绪,不仅在戊戌六君子被斩首时欢呼,还向他们扔烂树叶和臭鸡蛋。
但是,这次变法的失败也成功地让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武器和制度成为强国是不够的,还要解放思想。要解放思想,就要把清朝腐朽的制度连根拔起。其中,必然有一些流血和一些牺牲,这就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