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毛泽东在昌黎县中梁山乡后梁山村观看
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贺信
这张独具风采的珍贵照片,在毛泽东逝世一年后,被收录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毛泽东主席照片选》中。
在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昌黎县的农业、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1956年,该县建成了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力推进公私合营运动,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昌黎县作为中共唐山市委常委、唐山特办驻地,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1949年7月,新中国成立的各项工作都在紧张的准备之中。昌黎县在原有人民教育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北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县级人民文化中心;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月,昌黎县文化馆演出的幻灯片先后参加了河北省和全国的幻灯片放映,并受到国务院文化部的表彰,使昌黎的文化工作逐渐在全省和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58年夏,唐山地委、专署迁离昌黎县时,昌黎县建立了七个人民公社,开始了大跃进运动。同年11月,昌黎县成为唐山市和秦皇岛市之间的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县。当时取消了卢龙、阜宁的县制,除了属于迁安县的水峪、刘嘉颖外,卢龙县的大部分县都并入了昌黎县。阜宁县也分为两部分。洋河以东地区属于秦皇岛市,洋河以西的渤海、汾坨、曹东庄三个公社合并为昌黎县,使昌黎县成为唐山市、秦皇岛市唯一一个南接渤海、北接长城、东临洋河、西接滦河的县。
1958年,中共唐山市委、唐山专员迁至唐山市,河北省第一家果酒生产企业昌黎果业酒厂在碣石山脚下诞生,昌黎由此成为河北省果酒生产基地。
到1957年,他利用滦河、青龙河出产的甲鱼,以及碣石山地区盛产的玫瑰香、桂圆葡萄。经过多次实验,他酿造出了享誉国内外的鲳鱼酒。在果酒试制成功的基础上,昌黎果业酒厂的筹建工作迅速展开。经过多次调研协商,决定在昌黎县西门建厂,并邀请轻工业部广州设计院设计厂房并联系相关生产设备。没想到,1958年春,正当建厂计划准备实施之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提拔了“钢铁元帅”。一切经济工作都让位给“大炼钢”,昌黎水果酒厂被迫延期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河北省工业厅与唐山特办工业局协商,决定因地制宜用唐山特区自筹资金建设昌黎水果酒厂。省级建设项目改为特区项目后,原工厂建设方案被迫放弃,厂址改为南关县,计划与唐山特办一起搬迁至唐山市唐山手工业局,利用闲置的办公室、仓库、宿舍等房屋和大片区域进行厂区改建,节省大量基建费用。1958年8月,昌黎果酒厂在新选定的厂址破土动工,建成水塔、厂房、酒池等生产设施,宣布正式成立河北省地方国营昌黎果酒厂。就这样,经过近四年的酿造、准备,以及巨大的波折,河北省第一家酿造葡萄等果酒的企业终于在碣石山脚下诞生了。自此,昌黎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果酒产区之一。
1949年至1958年,昌黎县是唐山特区的省会城市,这对昌黎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为有利。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而且极大地改变了昌黎的整个社会面貌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8年夏秋季,中共唐山市委、唐山专员公署及其所属单位陆续迁出昌黎县,但中共唐山市委党校、特区财贸干部学校并未随之迁出。一些单位和工矿企业下放至昌黎,新建的专用影院和观众席移交昌黎使用,使昌黎各项事业继续蓬勃发展。不仅如此,由于昌黎多年来一直是唐山特区的省会城市,在省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喜欢的地方。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长期在这里设址调查鸟类分布;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所辖的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语言研究所等主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都把昌黎作为新老研究人员的劳动培训基地,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青年研究人员纷纷来到昌黎城乡参加劳动培训和进行调查研究,给昌黎的经济文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959年,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管辖的单独成立的历史研究所,组织专家学者帮助昌黎县编纂《昌黎县志》;文学院的专家学者帮助昌黎县收集撰写了许多革命回忆录;语言学研究所的专家学者编纂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昌黎方言志》。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在昌黎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撰写了反映农村基层实际情况的调查材料,如《河北省昌黎县近期公社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农村食堂是否有优势》等。《河北省昌黎县最近公社的工作情况和问题》呈交给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后,迅速批发给全党;农村食堂有没有优势,是农村公共食堂问题的真相。虽然在庐山会议上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但实践很快证明,列举的例子是准确的,提出的问题是尖锐和中肯的。纠正全国农村盲目推行“公共食堂”的错误,是一份极其难得的调查材料。
1961年7月,昌黎、卢龙、阜宁都恢复了原有的县制。昌黎县将原来的7个大公社划分为38个小公社,取消行政区,成立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关闭公共食堂,逐步恢复农业生产活力,从而克服了三年困难时期,恢复和发展了县域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