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钢琴
4月22日晚,爱尔眼科2020年财务报告和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同时披露。报告显示,2020年营业收入将为119.12亿元,同比增长19.24%;实现净利润17.24亿元,同比增长25.01%;实现非净利润21.31亿元,同比增长49.12%;经营净现金流同比增长60.87%。
费用方面,以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为主,分别达到10.66亿和14.25亿,同比分别增长1.71%和9.23%。虽然R&D费用同比增长7.84%,但也只有1.64亿,与销售费用相差甚远。
相比之下,今年一季度的表现更为亮眼:营收35.11亿元,同比增长113.90%,净利润4.84亿,同比增长509.88%,扣非净利润5.09亿,同比增长1870.84%。
对于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公告称,一方面是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导致医院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是同期受疫情影响可比基数较低所致。
在一季度业绩利好的推动下,其股价曾在23日一度上涨近16%,截至下午收盘,上涨10.97%收于70.63元,总市值2911亿元。
医疗纠纷尚未结案,股价受到影响
爱尔眼科一直是机构持有的白马股。但仔细观察,其股价自今年2月中旬以来经历了大幅回调,从最高点92.69元跌至最低点54.08元。即使是今天收盘,其股价也在较高时期下跌了23.8%,至92.69元。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春节过后,受大环境的影响,团团通的白马股接连下跌,爱尔眼科作为基金持有股,也难以幸免。另一方面,很难说爱芬医疗纠纷的白热化不会对企业造成影响。
爱尔眼科在年报中也提到:“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媒体和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个别事件可能会被迅速放大或演变为产业事件,公司可能会受到影响或波及。”
始于2020年12月31日,当时爱芬发布微博称,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做了白内障手术后,视网膜脱落,右眼几乎失明。截至目前,这场纠纷已经持续了近4个月,频繁出现在微博热搜,双方隔空就多次叫嚣。
就在三天前,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再次回应与爱芬的医疗纠纷,称政府相关部门多次进行核查论证,医院已提交全部病例资料。同时表示,经工作组和医院复查,认为发生在Effen手术后5个月的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系;爱芬的所有案件数据都是真实的,没有篡改和伪造。同时,也承认医院在诊疗流程、病例书写、规范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
然而,埃芬不买,再次质疑...
其实并不是唯一让爱尔眼科陷入舆论危机的事情。据报道,2月26日晚,一名自称爱尔眼科员工的网友在微博爆料,称自己在爱尔眼科子公司重庆爱尔做了屈光手术。治疗三年后,由于外科医生未按要求详细说明后遗症和禁忌症,裸眼视力下降。该员工认为重庆爱尔对此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计划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目前这些争议还没有定论,爱尔眼科在年报中也一直表示“医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决定了手术会有一定的风险”,并且“随着门诊和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绝对数量可能会上升”……至于资本市场如何消化这些事件,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疯狂扩张之后,商誉依然很高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其主要业务是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外科服务和医学验光。2009年,带着“第一民营医疗”光环的爱尔眼科正式登陆创业板。截至目前,其市值已从不足40亿元飙升至近2911亿元,累计涨幅超过70倍,成为众多机构的宠儿,也被称为“眼科茅台”。
对于民营医院来说,盈利能力是生存的关键。回顾爱尔眼科的发展,离不开增发募资、并购等资本运作。
2016年12月,爱尔眼科宣布拟募资24.27亿元,计划收购两家产业M&A基金孵化的9家医院资产。
2018年拟募集固定金额17.2亿元,用于收购滨州湖滨爱尔眼科医院70%股权、朝阳眼科医院55%股权、东莞爱尔眼科医院75%股权等建设。
2020年1月,爱尔眼科宣布以18.7亿元的价格发行股票收购30家医院。
2021年3月26日,爱尔眼科披露增收计划,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6.5亿元,用于重点省会、直辖市重点医院新建及迁建扩建。
据统计,2009年10月上市之初,爱尔眼科共有21家分公司和子公司,其中眼科医院19家。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1月,爱尔共有眼科医院和验光中心600多家,其中mainland China 500多家,香港7家,美国1家,欧洲80多家,东南亚12家。
然而,这些外延并购的结果并不都令人满意。2020年年报显示,长沙、武汉、成都、沈阳、重庆、衡阳、东莞、深圳、广州、南宁的爱尔眼科医院对公司利润贡献最大。这些子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近30亿,约占总营收的24%,实现净利润超7亿,约占45%。这10家子公司中,有6家是爱尔眼科上市前成立的。可见,老公司仍是其业绩的“中流砥柱”,部分收购或后期新建医院的内生增长能力有待提升。
一路并购的扩张也带动了爱尔眼科的顶级口碑,尤其是2017年之后。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0年,爱尔眼科的商誉分别为2.49亿元、4.48亿元、4.48亿元、21.22亿元、20.62亿元、26.38亿元和38.78亿元。对应各年度,商誉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9.76%、13.75%、11.01%、22.79%、21.42%、22.18%和24.95%。
不难发现,其商誉近年来一路攀升,占总资产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
对于2020年的大额商誉,爱尔眼科在年报中解释:本期收购眼科医院、诊所37家,确认商誉共计1,593,154,501.87元。商誉形成的原因是合并成本大于收购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确认的金额。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2020年,爱尔眼科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也在逐年增加。这四年,截至期末,总价值分别达到1638.41万元、1.28亿元、4.45亿元和7.88亿元。
不断的医疗纠纷和高额的商誉是爱尔眼科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未来,爱尔眼科如何保质保量发展,可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