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教授 史上最年轻的教授诞生了 16岁上大学 24岁博士毕业

栏目:国内 2021-09-19 07:49:24
分享到:

天道酬勤,敢于攀登。

侯桃刚,1996年出生,今年8月毕业于北航空航空航天大学,9月被聘为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他直接通过了“讲师”的阶段,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

在如今博士毕业生普遍延期的时代,侯桃刚的出现无疑是一场龙卷风,引起了高校和社会网友的广泛讨论。

首先是博士毕业的问题。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国约有一半的医生会经过延期,有的甚至会延期几年毕业。已婚有子女的30岁博士生很多,近年来博士辍学人数不断增加。

侯涛16岁刚上大学,24岁博士毕业,本科四年,可见他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只用了4年,堪比火箭速度。他是怎么做到的?

原来他是在读直接博士,也就是说一些优秀的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不用答辩硕士学位,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而且,集中攻读硕士和博士的时间更容易取得巨大的成就,所以导师更喜欢直接攻读博士。

侯涛本科期间有多优秀?北航空有一个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叫“冯如贝”。参加比赛的学生大部分是研究生和大三大四学生。没想到侯涛大一的时候就参加了比赛,最后成了黑马,拿了一等奖。

他的词条是一款全功能的障碍物信息检测与越障探测车,具有“仿生姿态恢复”功能。如果不小心翻车,它会自动恢复原来的姿势,像平地一样爬上爬下。最后,这件作品被学校永久保留,放在主楼展览。

为了制造这个机器人,侯涛在大一期间疯狂地补上专业知识,寒假回家后加班加点。这部作品直接为他赢得了研究名额,也让他在圈内名声大噪。许多教授从他大一就注意到了他的才华。

从那以后,侯桃刚就一直失控。本科期间,侯桃刚火速参与了所有与机器人相关的科研项目。他在本科四年期间参与了7个科研项目,其中3个是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的,大四时制造的“医疗服务机器人”被改造成300台批量生产。

侯桃刚和机器人看似“一见钟情”,其实他们早在小时候就已经打好了基础。

侯桃刚从小就喜欢玩四驱。他不仅喜欢玩,而且喜欢拆卸。拆解后,他像科学家一样研究玩具车的各种结构和原理。虽然他经常不知道拆解后怎么放回去,但他还是乐在其中。

后来他的父母看到他这么喜欢四驱,就给他买了专门的跑道和各种改装工具。父亲在建材厂工作,经常给他带一些工厂加工的结构。侯涛刚上初中的时候,就学会了在每台挖掘机的每个关节上安装电机和牵引结构,自己做了“遥控挖掘机”。

当然,侯桃刚年纪轻轻就成了教授。除了自己的努力,他还与当前的好政策密切相关。

过去评价教授的门槛很高,在论文、专利、留学经历、奖项、承担项目等方面要求很高。近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这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逐步下放给高校,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自行探索教师教育聘任改革。侯桃刚被破例聘为副教授。

在侯桃刚自己看来,成为北郊的副教授是一种巧合。他原本打算出国做博士后研究,后来因为疫情打破了原计划,只好考虑在国内找工作。

说到学习体验,除了自律和坚持,侯桃刚认为学习效率才是最重要的。他曾经在高三的时候掌握了日语,在日本学习交流结束的时候,用日语做了一个回复,这让他身边的很多日本同学都很惊讶。侯涛经常因为本科期间在做项目而翘课,但考前冲刺后经常没有课程不及格,这得益于他的学习效率。

当然,这里没必要看到一些焦虑的朋友。任何一种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喜欢推销焦虑的人常说:比你优秀的人比你努力。但其实努力的程度是一种品质,是我们个人无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