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战争 “波黑战争” 谁是输家 谁又是赢家

栏目:国际 2021-10-09 02:57:20
分享到:

“波黑战争”是波黑三个民族之间的战争,也是前南斯拉夫内战的一部分。这场战争交织着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夹杂着宗教纷争和领土纷争。从战争的主要矛盾和形式来看,将其定义为民族战争更为恰当。从参战各方来看,无疑都是输家,而从战后局势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才是最大赢家。

“波斯尼亚战争”的历史背景

20世纪90年代,国际战略格局剧烈波动,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也陷入了深刻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分裂和民族冲突的漩涡中越陷越深,逐渐演变成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内战。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战造成了数千亿美元的损失,造成20多万人死亡和失踪,甚至造成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其中“波斯尼亚战争”最为激烈。

是什么原因导致南斯拉夫这个社会主义大国陷入这样的境地?

前南斯拉夫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西部和南部都面临亚得里亚海,是中欧一些内陆国家通往黑海和地中海的必经之地,也是中欧通往西亚的重要陆路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进行了反法西斯斗争。经过四年多的血腥战斗,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国终于以170万人的代价建立了。它是一个联邦多民族国家,由六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组成,居住着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黑山人和穆斯林。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前期奉行的民族“一元论”忽视了多民族之间的矛盾,但铁托的巨大威望始终将民族分裂的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然而,铁托死后,各共和国陷入了“民族矛盾”的泥坑。自1991年以来,事实上的共和国都形成了真正的分裂,尤其是克罗地亚推行的西式民主,直接导致了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的内战,进而相继独立。

1992年3月底爆发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战争”也是南斯拉夫内战的一部分。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位于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之间,人口约436万,民族结构复杂,宗教信仰各异,其中190多万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130多万塞族人信仰东正教;有70多万克罗地亚人信仰天主教。由于历史和宗教原因,这三类居民一直不和,民族矛盾尖锐。1991年10月,在塞尔维亚少数民族的反对下,克罗地亚人和穆斯林宣布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独立,从而引发了战争。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战争

1992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举行了独立全民投票。在投票过程中,在萨拉热窝教堂婚礼上被枪杀的塞族人遭到大屠杀,引发塞族暴动,并迅速蔓延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其他地区,武装冲突开始蔓延。这直接导致南斯拉夫人民军与穆、柯武装直接交火,武装冲突开始升级。

4月6日和7日,欧共体、美国等西方国家见事态发展过火,纷纷宣布承认波黑独立。因此,波斯尼亚塞族人也立即建立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共和国,并发动攻势夺取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全境的重要城镇。

塞尔维亚的行动得到了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南人民军的支持和鼓励。最初驻扎在克罗地亚的10万人民军迅速撤回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加强塞族居住地区的军事力量。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克罗地亚人和穆斯林也得到了克罗地亚共和国的全力支持,双方组成了一个军事联盟,团结起来反对塞尔维亚人。

因此,一场以塞尔维亚和人民军为一方,以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为另一方的大规模内战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全面展开。战争各方都想夺取尽可能多的领土,并把他们控制下的地区连接起来。因此,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在这片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总兵力一度达到50多万。战争的残酷令人难以置信。

经过一年多的激烈争夺,塞族、克族、穆斯林基本控制了少数民族占多数的地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民族武装分裂主义格局,其中占波黑人口32%的塞族控制了约65%的领土;占人口17%的克罗地亚人控制着大约25%的领土;占人口43%的穆斯林控制着将近10%的领土。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建立了政权。此后,虽然战斗在一些地区持续甚至升级,但战场的基本情况并没有太大变化。

1993年1月,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波黑交战三方领导人在日内瓦举行了内战爆发以来的首次直接和谈,讨论了联合国调解人提出的一揽子和平计划,包括波黑的领土划分、宪法原则、停火协议等。但该计划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波黑三大族群的历史恩怨导致民族冲突加剧的事实,提出将波黑划分为三大族群共同生活的10个自治省,这显然不利于在战场上取得优势的塞族人,因此遭到塞族人的拒绝。

为了让塞族人签署这一不公平的和平计划,美国和西欧国家对南斯拉夫和波斯尼亚塞族人施加了巨大压力。除了美国对塞尔维亚军事目标的空攻击外,还解除了对波斯尼亚穆斯林的武器禁运,并提议成立军事法庭审判塞尔维亚领导人卡拉季奇。迫于压力,卡拉季奇在5月的雅典会议上签署了万斯-欧文和平计划,但波黑塞族公投拒绝了卡拉季奇的签署。然后,克罗地亚人和穆斯林之间的战斗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中部重新开始。

自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内战爆发以来,克罗地亚和穆斯林社区结成联盟,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共同对付塞族人。穆斯林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穆斯林为主,居民占多数的国家。然而,由于军事力量不足以对抗塞尔维亚武装部队,他们试图利用克罗地亚部队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然而,克罗地亚人却想利用穆斯林的力量攻击塞尔维亚人,从而控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建立“大克罗地亚”。

因此,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在共同反对塞尔维亚人的同时,争夺地盘的冲突时断时续,不断加剧。自1993年4月双方签署《万斯-欧文计划》以来,根据该计划划分的领土,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中部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斗,其激烈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塞族人与双方之间的一些战斗。

在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交战的同时,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共同提出了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分为三个国家政治实体并建立联邦的新建议。虽然穆斯林不同意,但不可能改变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现状,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成为穆斯林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三方领导人于1993年8月回到日内瓦的谈判桌,开始了关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分治的新一轮谈判。但困难依然不少,一些地区新一轮冲突不断发生。经过长时间的谈判,由于美英法的介入,塞族逐渐失去了军事优势,被迫同意南斯拉夫参加美国主持的波黑和谈。

1995年11月21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美国签署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和平框架协定》,该协定后来被称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代顿和平协定》。根据协议,波黑成为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51%的土地被穆斯林-克罗地亚联邦占据,49%的土地归塞族所有,波黑战争终于结束。

谁是输家?谁是赢家?

冷战时期,前南斯拉夫面临外部威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遏制了民族间的矛盾。但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民族矛盾成为其主要矛盾,“波黑战争”由此而来。

当然,各民族聚集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导致了波黑各民族之间的诸多矛盾。因此,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宗教矛盾成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战争的催化剂。

“波斯尼亚战争”造成27.8万人死亡,200多万难民,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0亿元,大部分经济设施遭到破坏。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波黑人民都是最大的输家。

相比之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成为最大赢家。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历史上被奥地利、土耳其、德国和意大利占领,这些国家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在1990年,中情局就宣布南斯拉夫将在18个月内沦陷。北约国家为此制定了周密的战略计划:在南斯拉夫倡导政治多元化和多党政治,支持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反对党上台,然后支持他们离开南斯拉夫,从而挑起武装冲突,最后把战争烧到波黑。事实上,“波斯尼亚战争”应该证明了这一点。

“波斯尼亚战争”前夕,在塞族、穆斯林和克族就波黑未来达成协议之前,北约国家仓促承认波黑独立,无疑加剧了该地区的民族冲突。虽然“波黑战争”是波黑内部全面矛盾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北约国家出于不同的战略利益推动了战争的发展。

比如美国一直将塞尔维亚视为“欧洲最后的共产主义堡垒”,所以一直站在反塞尔维亚的立场上,然后借助“波黑战争”在战争中发了大财;例如,奥地利、意大利等国为了扩大本国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领土,瓦解了南斯拉夫,促进了波黑战争的发展。此战之后,亲苏的塞尔维亚被大大削弱,北约的安全领土被大大推进。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无疑是“波斯尼亚战争”的赢家。

结论

波黑共和国终于独立了,但在美国主导的框架下,波黑真的独立了吗?近年来,随着西方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该地区的持续投资,它实际上已经成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最大债权国,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西方实际控制下的国家。此外,虽然根据《代顿协定》的框架,所有族裔群体显然都恢复了和平,但在实际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它仍然是一个“分裂”的国家,三股势力长期对峙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民族矛盾必然长期存在。未来会是什么样的画面?北约国家会再次收获胜利果实吗?

参考文献:《波黑战争》《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热点预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