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龄 一个女孩的精分史

栏目:国际 2021-10-04 09:05:02
分享到:

美国一所大学的心理咨询师将一名24岁的女孩送进了精神病院,因为几起创伤性事件。精神科医生没有心理治疗,也没有开药,但是护士服务态度很好,在躁狂症发生的时候还把她绑起来。

父母把他接回来,他在国内医院吃药,这让他变得又傻又傻。医生说这很好,但是你不能一辈子没有药。父母看到女儿呆滞的样子很无奈,就给他在公司找了一份打字的工作。在这份工作中,女儿做不好,总是迷迷糊糊的,即使情况稍微触动她,她还是会有躁狂。

父亲觉得他应该为女儿建一个家。一旦他们老了,就会有人照顾她。于是我帮她找了一个年轻人,一个农村高中毕业的年轻人,同意给这个年轻人一套房,转移他的户籍,找个好工作,这当然是国家准备的工作。条件是他们不要孩子,要照顾女孩一辈子。

女孩不接受男孩,于是父母逼他们领了结婚证,让他们住在一起。女孩又一次变得狂躁,被送进医院,用电击换了药,然后像提线木偶一样从医院出来。男孩坚持要离婚,他离开了。父母来找我帮忙,我坚持要退一些药,让女生思考,表达情绪。家长说医生不能停药,停药会生病。

我流下了眼泪:“你想要这样的人,还是想要一个有爱有恨,能哭能笑的人?”

我父母说:“她会生病的。”

我问:“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父母说:“听说你治疗得很好,想让你把女儿的病治好。”

我说:“你不撤药,我用心理咨询怎么调整她?你女儿没病,她是心理障碍。比如,如果她在美国被偷或被抢,她肯定会害怕和不安;当男人在谈论她的朋友做爱后不理她时,她一定很生气。人家本来是要一夜情的,但是当她是终身大事的时候,她肯定想不出来。她的性观念与美国现实不同。这些问题没人去解决,被迫吃药捆绑电击的她更是心碎。虽然她的自知之明部分丧失,但她仍然有良好的感知和自己的判断。

如果你相信我,就按照我的要求,按照心理咨询的过程和她的表现,一点一点把药撤下去,直到她像正常人一样有完整的社会功能。

不管是医院治疗还是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我们想要的是一个人正常,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而不仅仅是控制症状。是为了控制症状,一个人被控制了症状之后也是正常的,不是为了治愈跛行导致的残疾。她的昏迷不是另一种异常症状吗?如果人吃感冒药缓解咳嗽症状后瘫痪了,你觉得医生治好了吗?"

父母对孩子表现出很大的治疗欲望,但又不敢接受我的要求,怕我不能给女儿做心理调节。他们咬紧牙关,先吃了些药。

收回一半奥氮平后,女孩看到我哭了。因为她听到了我对父母说的一切,她看着我,放声大哭,偶尔说一句话。三天后停药半片,另外两种药也停药了。女孩走进诊室时,和父母吵了一架,在诊室里大声哭了起来。等她哭累了安静下来,我给她做了音乐治疗。

女孩音乐感很强,很快就把情绪投入到音乐中,又哭了,躺在我怀里哭。一周后,她又收回了一半的奥氮平,我们可以一起进行正常的谈话。她很生气,害怕精神病院,对父母无效的行为很恼火。她感情用事,但对我很尊重。

两天后,她对父母的怨恨平息了。我们仔细仔细地回顾了她在美国之前的状态,以及她到达美国之后发生的事情。这时她的情绪很容易被我安慰,她也能控制自己。三天后,她的认知能力完全正常。我让她找份工作。她找了一份三天发传单的工作,但第四天就不想再去了。

一个星期后,她一家三口回家了,我们在三个月内远程会诊了三次。她离婚了,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开始了她所谓的新生活。

四年后,我回访她妈妈,她妈妈说她又找了一个男朋友,准备和男朋友开公司。当我问她对那段病史有什么看法时,妈妈说她不再认真对待了,但她不想提我们的情况。可以匿名告诉别人。

这是医生常识中精细点的常规做法——药物、捆绑、电休克,但这些都不能解决心理障碍。当他们仍然有他们认为的症状时,治疗效果就会从原来的左转向右。与其大惊小怪,不如保持安静。医生也想拯救世界,但治疗经验有限。

我认为心理咨询的效果应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完善和拓展社会功能,帮助一个人过上正常的生活。这种效果最需要的是各种神经症、儿童抽动障碍,以及精神病学诊断标准中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分数或其他精神疾病。

第二层是提升生活健康指数,提高生活幸福指数,比如婚姻情感问题、育儿教育、职场心理问题等等。当然,在神经症、抽动障碍、心理求助者恢复社会功能后,他们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