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恩设计研究院创始人胡如山、郭
地下室的圆形剧场可以装水作为水景,也可以排水形成空表演和聚会的房间。
建筑常被称为“凝固的音乐”,这不禁让我们脑海中定格了一幅画面:那些荒诞的想法和概念终于实现了。但这张图所描绘的,可能只是代表了早期的创作,并没有展现出整个过程:实际上,建成的建筑在与用户的动态互动中,依然能保持“鲜活”的脉搏。
你有没有认真感受过,沉浸在空中,就像经历一场旅行?你和空之间有充分的互动。通过结构的穿插和线条的交错,一条暗流线索逐渐被感知——这是建筑师精心打造的空的节奏和韵律。是的,建筑的音乐还在流淌。这正是我们在新落成的安纳亚艺术中心所经历的。在那个清爽的夏日傍晚,我们跟随建筑师郭恩的脚步,走进这个儒恩设计研究室的最新作品。虽然我们的旅程从仰望它凝固的美开始,但最终还是沉浸在它的循环韵律中,让人久久享受。
不同大小的矩形开口穿插在模块之间,比例上的差异打破了重复模块带来的视觉疲劳。
艺术中心位于安纳亚镇的中心。除了一个尖顶镇电影院,还有形状和高度相似的红色小屋顶建筑。可以说,打造艺术中心的初衷,就是在略显枯燥的建筑群体中,有意识地打造一座与众不同、引人注目的“灯塔”,从而自然形成一个社区聚集中心。郭恩介绍:为这座建筑营造一种明显的纪念碑感,成为原设计的创意源泉。艺术中心外观厚重棱角分明,外立面由特制的混凝土模块浇筑而成。不同大小的矩形开口穿插在模块之间,比例的不同打破了重复模块可能带来的视觉疲劳。建筑的内部通过这些开口隐约显露出来,但无论你怎么大胆猜测,都无法想象建筑内部是如何“天上有洞”的。
圆形白墙上切出一个大的纵向开口作为露台,往外看可以看到中间空天井的全貌。
傍晚的夕阳照在艺术中心的入口处,我们从这里进入建筑内部。也许建筑师的意图是带着一丝黑暗的色调进入直接的光影。正因如此,我们的视角只会立刻被中心的纯白色庭院所吸引:我看到一个中等空的巨型圆柱体从地下室地板延伸到屋顶,它的表面用白色石膏处理过。几个狭窄的水平开口和一个大的纵向开口给这个白色巨人带来了一些透明度和轻盈感。
人行步道蜿蜒于中央天井,郭恩从遵循设计逻辑的体验角度带我们正式开启空之间的旅程。当我们慢慢爬上来的时候,我们的眼睛透过右手边狭窄的开口看到了中间空天井的底层,那里是一个圆形的剧场。虽然艺术中心的主体建筑是一个向内封闭的空房间,但由于空房间的设计以及空房间的适当切割,人们在探索空房间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对室内室外的认知。看似充满自然光的室外剧场,以及纵向延伸至屋顶的环形墙体,其实是建筑的核心“内部”。这里强调了中央庭院的概念,人们的注意力自然回归到中心,与环境建立了微妙的相对关系。
它延伸到屋顶上的环形天井空并且是开放式的,使得人们在探索空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对室内室外的认知。
事实上,天井周围的人行通道并没有完全连通。每升高一层,走道就会被某个空结构“隔断”。有时候,我们会被一个透明的玻璃暂时挡住,它背向玻璃对面的交错层空。有时候,我们需要穿过一整个展厅才能继续向上;有时候,我们发现自己在露台上,向外望去,可以看到空庭院的全貌。而这些“截止”和“暂停”都是在不规则规模的展览空之间。参观者在坡道的引导下缓缓攀爬,在以色彩为主题的展览空中短暂休息,在不同的色彩空之间切换,在动态和色彩中享受与环境和空的深度互动,深深沉浸在沉浸式展览所营造的无限感受中。
艺术中心开幕当晚,一场名为“后色”的光影展同时向人们开放。这块彩色玻璃是策展场景布局的一部分。
我们逐渐穿过这些由色彩营造的“虚幻空房间”,带着展览唤醒的细腻感知,缓缓抵达天台。当夕阳的余晖被抛下,不同颜色空之间的适度停顿和“消解”变成了惊喜前的希望、期待、迷茫等细腻情绪,都在那一刻绽放,夹杂着满满的阳光,原来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无论外观如何,建筑的空空间、结构、材质、线条所呼应的独特节奏,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找不到的。在这个艺术中心里,空之间的这个圆形奏鸣曲,只有人们与建筑保持积极的互动,才能完成。郭恩说:“一个建筑完成了,就像一个婴儿出生了。其次,它也有自己的‘生命’。”也许建筑师为空之间的体验者埋下的这条生动的节奏线索,就是让建筑活下去的“谆谆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