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冻品批发市场经历了自发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盲目发展阶段、规范发展阶段、质量提升阶段和集团化发展阶段六个发展阶段。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过30年的发展演变,已从最初的“零批”逐步发展为“以批发为主”的经营模式。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近5000个,其中亿元以上的占34%,覆盖国内80%以上的人口,占农产品流通份额的80%以上。
“当然,在如此巨大的交易量下,冷冻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国肉类协会冷链物流分会常务副会长、济南维尔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汪增新提到,“目前冷冻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交易秩序混乱
由于批发市场面积大、交易规模大、人员流动大,市场管理难度大、环境凌乱、交通拥堵等问题,多年来并没有太大改善。
2.市场监管不力
与零售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相比,农批市场的管理水平并没有随着规模的扩大而显著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全流程冷链、可追溯理念的提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3.区域布局缺乏整体规划
我国大部分冷冻产品批发市场都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缺乏统筹规划和布局,影响了产品的配送效率。随着城市圈的不断扩大,市场从建成时的“位于郊区”变成了“中心区”,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4.经济效益见效慢
市场作为经济的主体,首先考虑的是生存和收入问题。其投资主体多为企业,市场的投资、经营、管理、损益均由企业独立承担。信息系统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无法快速提高市场经营收入。
5.冷藏设备老化
传统冷库建设模式多为集中的大型冷库,主要储存大宗商品,无法满足现有渠道。特别是在电商环境下,生鲜品牌对仓库管理的需求多样化,导致仓库整体利用率低。冷库作为生鲜食品流通的核心环节,由于缺乏生鲜食品的管理经验,未来面临着强大的挑战。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冻品批发行业多次遭受重创。但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稳定,餐饮业也逐渐复苏,冻品批发市场也迎来了“小洋春”。对于冷冻批发市场的未来发展,王增新表示,“功能性、公益性、信息化是冷冻批发市场发展的主旋律”。
1.批发市场仍然是中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我国70%-80%的城市农产品消费仍通过批发市场流动,批发市场的“集货”和“散货”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不可替代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流通份额将持续减少,疫情也加速了零批次的市场分离。
2.批发市场的公益方向会更加清晰。
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解决“卖难”、稳定生产销售、保障供应等重要公益功能。
3.批发市场将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互联网+农批市场”新模式将成为未来农批市场发展的主要模式。
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规模化经营,重视市场内部的数据采集、信息发布、智能支付、追溯管理、电子商务应用等功能,加快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其次,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深度整合体系,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将肉类、蔬菜、水产品、水果等行业纳入农批市场整体管理,存储市场商户购销、食品检验、交易明细、销售终端等方面数据,打造完善的市场多环节信息库。
最后,我们善于运用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相关消费特征,深入分析消费者的购物偏好,精准寻找营销点拓展消费群体,开发相关产品体系,拓展消费群体,推动“互联网加农批市场”模式的发展。
作为北京建工旗下中国冷投集团推出的线上信息服务平台,冻品交易港将继续秉承“以科技手段为先导,打造中国领先的冻品行业综合服务平台”的目标,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以及优质的线上线下服务,为冻品行业赋能,推动冻品批发行业快速发展。
声明
文章由冻品交易港综合整理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