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圆珠笔加盟 “笔”锋之下各奔前程:晨光后发先至不料转型受阻 真彩上市不成欲做玩具

栏目:国际 2021-09-19 02:55:18
分享到:

曾几何时,黄晓曦创办的真彩文具与陈湖雄创办的陈光文具在文教办公用品领域展开激烈交锋,先后冲击资本市场。到目前为止,M&G文具已经上市5年多了,但真彩文具却要“一走了之”。

虽然黄晓曦今年7月刚刚登上2020CAMA中国广告营销奖的领奖台,当时的《财经》。com在百度搜索栏键入“真彩文具”,第一个弹出的相关词条是“真彩文具是怎么消失的”“真彩文具被陈光打败了”。

另一方面,M&G文具登陆资本市场后,营收每年增长30%左右,市值增长9倍,成为文教办公用品制造业的榜首。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M&G文具原有的节奏。2020年上半年,M&G文具的业绩不仅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其引以为傲的零售终端也出现了2017年以来的首次萎缩。

两个90后成长起来的综合性文具品牌,正从峥嵘的“春夏”中走出来。一个是在广东建厂的技术人员,一个是从上海起家的业务员。蔡镇和陈光生来就有不同的基因,但他们都将对方视为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没有他们的相互竞争,或许国产书写文具还会在欧美日韩品牌的夹击下继续挣扎。

“笔尖”往事

1986年,研究生黄晓曦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由于错过了出国的机会,黄晓曦在老师的建议下进入广东省文化体育进出口公司做外贸工作。黄晓曦出色的英语水平让他在工作中更有实力,很快就升到了业务经理的位置。1991年,黄晓曦获广东省外贸“金牌业务员”奖,奖金5万元。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黄金销售员”今年放弃了外贸工作,选择下海创业。从文具行业从业者到企业家。

经过几次考察和调查,黄晓曦把目光投向了“中性笔”。当时“中性笔”并不叫这个名字,日本公司把这种兼具自来水笔和油性圆珠笔优点的新产品叫做“中性笔”。

“中性笔”由于书写手感舒适,墨水粘度较低,性能比普通的油圆珠笔更流畅,被视为油圆珠笔的升级产品。同样,在制造方面,“中性笔”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也更高。当时国内没有这种产品,如果生产出来,需要进口关键零部件。

对于曾经有技术背景的外贸从业者黄晓曦来说,一半是商机,一半是挑战。

1994年,黄晓曦投资200万元在广东汕尾创办了一家钢笔厂。中国第一支“中性笔”组装完成,介于水和油之间的产品被称为“中性笔”。

创业之路往往漫长而漫长,黄晓曦也不例外。第一批“中性笔”因为油墨干燥的缺陷,成为黄晓曦产品试用的前浪。直到1996年,黄晓曦终于掌握了写字、墨水、工艺的最佳匹配技术,推出了第一款自研产品“蔡镇009中性笔”,后来卖了一亿多元。

这时,陈湖雄还在做文具代理。通过多年的经营和销售文具,陈湖雄从一个普通的销售员成长为韩国等地文具品牌的总代理。与黄晓曦主动改轨不同,陈湖雄在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目睹上游品牌的倒闭后,开始了创办钢笔厂的想法。

1997年,陈湖雄和弟弟陈创办了朝阳中韩实业有限公司,开始生产和销售文具。1999年,陈湖雄选择在上海奉贤区建厂,并将公司总部设在上海。2001年,由上海奥力文具有限公司、朝阳中韩陈光实业有限公司、韩国自然人LEE YUN JA共同出资的中韩陈光正式诞生,陈光文具初具规模。

此时,真彩文具在技术流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公司在自动化生产、注塑、印刷、精密模具制造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陈湖雄把陈光在韩国的设计部门通过资源积累起来作为代理。同时,他根据自己的营销经验,大力拓展校边商圈,对产品的外观和寓意大做文章。

从效果来看,陈湖雄并没有辱没“国家总代理”的原名。2011年,M&G文具年收入达14.47亿元,远超真彩文具9.52亿元的年收入。

从两家公司披露的专利数据中,不难看出其产品的实力。

2008年陈光文具成立后,免费获得中韩陈光、陈光集团注册的各类文具相关商标,并通过资产重组逐步整合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名下的所有文具相关、R&D、制造、销售业务。截至2014年4月22日,M&G文具拥有47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观设计专利443项。

相比之下,真彩文具更注重技术创新,在备墨、制笔、墨笔匹配、自动化生产及设备等方面形成了诸多核心技术。截至2014年5月21日,真彩文具拥有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外观设计专利191项。

资本加速器

无论是设计驱动还是技术驱动,陈光文具和真彩文具都在各个文具市场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招牌。为了进一步冲刺,两家公司于2014年对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均将营销网络的建设和拓展作为下一步发展重点。

事实上,两家公司之间的销售渠道分布从未停止过。

截至2013年12月31日,真彩文具建立了由2093家经销商和渠道客户组成的网格营销体系,覆盖近300个地级市场和1000多个县级市场。通过与经销商的合作,有效控制了6000多家终端零售店,分销了2万多个零售终端。

M&G文具更糟糕。构建了“一级合作伙伴29家,二、三级合作伙伴近1200家,涉及零售终端5.7万余个”的全国营销网络,全国学校端商务区各类终端覆盖率高达80%左右。

从以上数据来看,M&G文具实现了“后来者居上”,其零售终端规模堪比两款真彩文具。不仅如此,在陈光文具业绩蒸蒸日上的同时,蔡镇文具的利润却连续四年下滑。

2014年,M&G文具营业收入30.4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亿元。而真彩文具对应数据仅为10.35亿元和3196.66万元。当时M&G文具的年收入是真彩文具的近三倍,净利润是真彩文具的十倍。

业绩差距较大的两家公司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结果也大不相同。M&G文具在2015年初成功上市,而蔡镇在等待两年后终止了IPO。

登陆资本市场后,M&G文具失控。2019年营收突破100亿元,归母后净利润达到10.6亿元。通过已知财务数据计算,M&G文具2011-2019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9.06%,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30.13%。

截至2020年9月2日,M&G文具总市值已达668.95亿元。与上市之初72亿元的总市值相比,M&G文具的总市值在5年内增长了9倍。

然而,坐拥“资本加速器”的M&G文具不可避免地“恼火”。

转型之痛

8月22日,陈光文具发布《2020年半年报》。截至2020年6月末,其营业收入为47.61亿元,同比下降1.6%;归母净利润4.65亿元,同比下降1.44%。

不仅业绩自上市以来首次下滑,陈光文具引以为傲的零售终端也出现了缩水。

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M&G文具零售终端近8万个,较2019年年报中的“超过8.5万个零售终端”减少5000多个。

除了疫情的影响,文具行业本身也在发生变化。M&G文具在2020年半年报中写道:随着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零售行业开始了新一轮的重构和创新。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出生率下降,文具行业对数量增长的贡献减弱。更多的增长来自消费升级和产品升级。

数量增长已经枯竭,渠道升级、产品升级成为综合性文具厂商突破增长瓶颈的唯一法则。然而,对于M&G文具来说,零售创新伴随着亏损的痛苦,产品升级无法摆脱质量问题。

目前,陈光文具的零售业务分为陈光生活馆和九牧杂社。截至报告期末,M&G文具在中国拥有404家主要零售店,包括109家M&G生活馆和295家九牧杂社。遗憾的是,这两种业务形式尚未摆脱盈利困境。

2017年至2019年,陈光生命博物馆亏损7949.7万元,2020年上半年继续亏损3888.2万元。

另一方面,陈光文具的产品也存在很多质量问题。2018年,M&G文具因文具抽检不合格而发起两次召回。当年3月,M&G文具召回部分原色中性笔,数量约11万支。半年后,因“陈光”牌透冰胶棒挥发性有机物总量不达标,可能对人体造成感官刺激,中国大陆召回受影响产品,共计15.36万件。

此外,还有人对M&G文具的性价比表示怀疑。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有消费者直接表示:“质量没有太大提升的时候,价格先涨了。”“质量配不上价格”。

转型升级是企业与市场磨合的过程,必然会产生另辟蹊径赚钱的想法。

“落选对手”真彩文具在2017年终止IPO后,很少出现在媒体上。然而,财经。com通过田玉娥了解到,2020年7月10日,真彩文具变更经营范围,新增“一般项目:玩具制造;玩具销售”。

6天后,陈光文具也改变了经营范围,增加了新的许可项目:出版物管理;食品业务;包装装潢印刷;文件、材料和其他印刷品的印刷。纺织品、服装、鞋帽、家居用品、体育用品和设备的批发和零售。

转眼间,已是9月的金秋,2020年的第一个“学校汛期”将比以往来得更晚。成立20多年的真彩和晨光,不再是死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