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山 庆祝建党100周年 淮南早期共产党人 丁文山 从“丁四老板”到县委书记

栏目:财经 2021-09-16 00:42:01
分享到:

淮南早期共产党人“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

丁文山从“丁四老板”到县委书记

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革命浪潮势不可挡。1923年底,安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淮南诞生,这是中国共产党寿县小店集的特别支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将革命的火花播撒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点燃了一颗星星之火,最终成为燎原之势。他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寿县小店集特别支部成立后,一批淮南共产党员深入群众,宣传革命理论,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和党员,筹备成立农会、妇女会,使党的基层组织在淮上迅速壮大。1928年,中共丰台特委在白塘寺成立,这是淮南地区较早的党支部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出身贫寒的丁文山加入了家乡的农民协会,成为党的秘密交通官。1928年初参加武装游击队,经淮上早期党员程阔亭介绍,同年11月入党。

“丁思老板”造反了

丁文山1901年出生于潘集区魏萍镇丁英村,当时潘集属丰台管辖。抗战时期,丰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立即接管潘集,旧址设在潘集镇,丁文山事迹介绍于此。事情变了。现在,丁文山的侄孙还住在老家。在他们的指导下,来自淮河早报和淮南的记者。通讯器中竟然能够找到丁文山的出生地。同时,丁文山的侄孙丁秀生是族谱的宗师,可谓家族中的“智者”。作为一名教师,他借助官方资料搜集了关于丁文山的资料,还原了丁文山的革命生涯。

70年代初,丁文山住在家乡魏萍镇丁英村,住在丁秀生爷爷家。现在,这座老房子已经变成了一座新建筑。

丁文山小时候只上过两年学,就辍学去当农民了。他十六七岁就学会了煮豆腐。农闲时他压了几千张皮,下乡赶集,生意兴隆。他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一个,做小生意,所以被称为“丁四老板”。他正直、坦率、慷慨,目睹了当局的政治腐败,他决心为穷人而战。入党后,丁文山在家乡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1930年,丰台区春荒。丁文山等人动员带领当地20多个村1000多户农民,砍掉地主家2000多亩豌豆,让群众度过春荒。从此,他在群众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丁四老板”的名号越传越远。1931年夏天,淮河泛滥,丰台以东沿淮河的十八座小山被洪水围困。中共丰台县委决定开展“抢粮、借粮、减租减息”运动。有食物可以拯救生命。听说有几个有钱人想拿走囤积的食物。丁文山动员船工只派穷人出逃,不派富人运送粮食。连续几天,老财主们都找不到运粮的船,城门上出现了“开仓借粮,减租减息”的标语,引起了他们心中的一些恐慌。一个姓王的有钱人不肯借。丁文山晚上放火烧了自家院子,还在屋子中间贴了“不借粮,放火烧仓库”的标语,把王家的财主吓得服服帖帖。

1932年4月,正是春荒。据可靠消息,国民党县政府用大船从淮河下游运送粮食到丰台,中午经过这里。中国共产党丰台县委员会要求王淼区委员会组织力量抢劫穷人。于是丁文山和孙广先、廖传泽一起,带领一百多名游击队员和部分群众,在大笋岗河湾拦截了国民党丰台县政府运送到二区的几十船小麦和高粱,分发给贫苦农民。同年秋,县委通知丁文山,游击队缺少武器,想办法举枪。通过内线得到区保安队刚收到10支新枪的消息后,丁文山就开始了这批新枪的想法。他用桐油换来了保安队食物中的豆油,让区保安队吃了桐油后又拉又吐。丁文山趁机解决了哨兵,把新枪绑在一起,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任务。

1933年,丁文山被任命为中共丰台县委委员。在白色恐怖下,他潜伏在淮河上的一艘船上,亲自印刷了当时在淮河沿岸地区颇有影响的县委地下刊物《红星半月刊》,在丰台、寿县、颍上三地发行。他有时穿着便衣,藏着一把驳壳枪,带着几个队员去一些区乡收集情报;有时装扮成“算命和占卜”的样子,到城里散发刊物和传单,这让敌人坐立不安。

1934年9月,丁文山因出卖叛徒被捕入狱。1936年12月12日Xi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第二次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丁文山于次年3月获释。出狱后,他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在村前破庙设立秘密联络点,着手恢复党的基层组织。

打鬼子锄奸

1938年4月,中共安徽工委批准成立中共丰台县委,丁文山任副书记,同年8月任县委书记。他带领游击队在太平集、桃王集进行抗日、反奸斗争,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6月,丰台沦陷,日伪维护主席徐禄初灭了齐集、古沟的百姓。1939年3月19日中午,丁文山得到情报,说徐璐初准备逮捕丁文山等地下党员,想在这一带建立据点。“徐璐初他们买了大烟,晚上抽完烟他们会睡个大觉。先杀徐禄初是个好机会。”当晚,丁文山带领游击队翻墙潜入维修会议大院,活捉了徐璐初,在会议中抓获20余人,缴获长枪7支,短枪1支。第二天早上,徐璐初被带到古沟集执行死刑,其余人员被教育释放。集市上的村民看到了,纷纷鼓掌。

1940年7月至11月,中共丰台县委建立了以潘集为中心,东有黄高,北有万福集,西有上塘,南有嘉禾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有20万人。丰台、怀远、蒙城三个根据地的统一,对当时在淮上猖獗的日伪形成了沉重的打击,成为开发华中、东临苏北、南接淮南的重要枢纽,当年8月,丁文山奉命开辟潘集东部第二区,并任区长。他率领新成立的区中队的游击队与日伪作战。一天晚上,丁文山带领区队15名战士,每人做了一顶柳条帽,不知情地包围了老牛坟的日军炮兵楼。在丁文山的指挥下,枪声大作,子弹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在沉睡中,日军惊慌失措,在探照灯的帮助下,从炮楼里拼命射击。丁文山让战士们把柳条帽放在土堆上,迅速撤离。敌人以为土堆上的柳条帽是偷袭的士兵,整夜放空枪。直到天亮,老牛坟的敌人才发现自己被困住了。

1940年11月10日上午,人们发现一艘日本摩托艇从田家庵向西航行到丰台。丁文山立即率领30多名成员占领魏萍河有利地形,设下埋伏。当天下午摩托艇返回平家湾时,区域队队员正在指挥、殴打日寇离开拖轮,仓皇出逃。丁文山立即安排人连夜将军用物资用拖轮运送到丰台办事处,并得到通知和表彰。

1941年1月21日,日伪绥靖第六团奉丰台县委指示,闯入田鸡东朱家沟过年,要求丁文山率领第二区队星夜出发,第一区长官王子云在谢杰街西北的瓦沟岩集中待命。新四军第688团团长冯也带着一个营的兵力提前到达。为了统一指挥,一区队和二区队组成了一个连。他们与688团合作连夜赶到朱家沟,却扑向空。当时,敌团已经逃到嘉禾苏图庄。第二天早上6点,我们在苏图庄遇到了敌人。我们的士兵作战勇敢,火力充足。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70多个敌军团被打死打伤,剩下的残部全部投降。日伪军团长杨立言、副团长王受之被活捉,缴获长短枪100余支,机枪1挺。这次战役受到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的表扬。

不久,丁文山被调到皮绥铜业委员会工作,尽管斗争艰辛曲折,他仍坚持武装斗争。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丰台县委员会和县政府成立。任命丁文山为县县长、县地方武装大队队长,带领县大队开辟新河区、古沟区、潘集区。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丰台县委决定成立兵种司令部。丁文山也是指挥员,率2000多人,400担架支援解放军。

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3月,丁文山任丰台县委副书记。1950年任阜阳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1952年,他带领几十人在犀首湖开辟并建造了一个农场,并在那里担任农场主任。20世纪60年代,他回到省农垦厅工作。不久,在寿溪湖农场干部群众的一致要求下,丁文山再次回到寿溪湖农场担任厂长。1974年,丁文山在丰台去世,享年73岁,现葬于丰台南屏山烈士陵园。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雪峰吴昊

编辑童飞飞

初审孙

期末复习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