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华宇讯据潍城报道,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中的肺炎疫情,
这比我们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复杂得多。
很多人认为瘟疫本身就是最大的灾难。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病毒本身得到很好的控制,
一切都会像17年前的非典一样消失。
然而,随着海外疫情的爆发,
可能是分心了,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指责中国。
艰难的国际形势,
让中国面临比疫情本身更复杂、更深远的考验。
中国有多难?
中国人该怎么办?
在中国抗疫的关键时期,奥地利也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
2月4日,奥地利联邦政府决定向中国捐赠紧急医疗防护物资,用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中的肺炎。此外,维也纳市长路德维希也进行了私人捐赠,支持中国抗击疫情。
萨尔茨堡市长普拉纳在接受奥地利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非常愿意帮助中国,这是共同抗击疫情的自然之举。希望我们能为保护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做一些小小的贡献。
然而,当疫情在奥地利爆发时,
无论是口罩等防护材料还是抗生素等药物,
奥地利人开始“反思”自己对中国医疗设备和物资的依赖。
奥地利经济部长玛格丽特·施拉姆·博克不仅向奥地利媒体指出,从中国进口的口罩在意大利南蒂罗尔不能使用,还在各种新闻发布会等场合多次强调,奥地利要摆脱对中国医疗设备和物资的依赖。
奥地利应为奥地利病人提供足够的奥地利药品,并为奥地利医院提供用品...奥地利不应该是一个为他人祈祷的国家,而是一个自豪、繁荣、独立和自力更生的国家...它突然成为许多奥地利人的愿望。
奥地利媒体也频频出现,未来的世界不再是“中国制造”的世界。
“去中国化”的声音甚嚣尘上。
就像特朗普在美国疫情爆发后的3月24日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说的那样,“我们永远不应该依靠外国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我想我们学到了很多。我们学到了很多。这场危机凸显了拥有强大边界和建立边界以及强大制造业的重要性。”
随着美国疫情的加剧,特朗普政府迫切需要摇起锅来,力挽狂澜,开始不断指责中国:
说中国隐瞒疫情;
据说新冠肺炎可能起源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说如果中国故意传播病毒,就必须承担后果;
据说中国囤积个人防护用品,从中获取暴利;
据说中国可能会推迟疫情信息的通报,目的是先生产疫苗,赢得国际商业竞争
……
脏水越泼越猛;
直到那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一个节目说:特朗普决定指责中国。
“决定”怪中国——“决定”这个词值得深思。
是否责怪一个人应该发自内心。
如果对方错了,那就怪他。
如果没有错,也不怪。
而“定责”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利益衡量的。
因为“这对我有好处”,“我决定怪你”。
特朗普此刻指责中国,中国不仅可以推卸他抗击疫情的责任,还可以迎合美国人民的不满无处发泄,为自己赢得更多支持。
美国一带头,很多国家就开始公开指责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荷兰、瑞典、巴西、加拿大……。
以德国为例,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此前对中国的抗疫工作大加赞赏,但在上个月底,她改变了语气,敦促中国“尽可能透明”,“提供更多关于疫情早期的信息”。
这种说法虽然委婉,但明眼人还是能看出态度的转变。
当时在欧洲发行量最大的德国《图片报》,直接炮轰中国“隐瞒疫情”、“违反国际法”,应该赔偿德国1490亿欧元。很快,德国媒体纷纷效仿,“联手”要求中国承担责任。
法国:
两个月前,马克龙总统说:“我钦佩中国政府采取的强有力的抗疫措施,我赞赏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抗击疫情。”。
但4月16日,他突然改变说法,称“中国处理疫情存在灰色地带,西方不要太天真”,“显然发生了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英国:
3月30日,英国外交大臣拉布回应英国对中国的指控时表示,“我们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合作”。
4月16日,就在马克龙发表上述言论的同一天,担任临时总理的外交部长改口说:“毫无疑问,经过这次危机,我们与中国的关系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好。我们需要他们给疫情问题一个答案。病毒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不能早点阻断病毒呢?”
类似“变脸”,经常发生。
《福布斯》杂志2020年4月10日发表文章:日本政府日前宣布,将准备22亿美元支持日资企业迁出中国,其中支持企业回日本的直接贷款20亿美元,支持企业迁往东南亚的直接贷款约2亿美元。
在福布斯发文的同一天,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拉表示,对于从中国迁回美国的企业,应该给予100%的直接报销;相当于美国政府支付美国企业从中国迁回美国的全部费用。
就连一向坚定维护全球化的默克尔也开始强调“经济主权”问题:
4月8日,德国媒体报道称,德国联邦内阁决定修改《对外贸易和支付法》,旨在防止受到当前形势冲击的德国企业被外资收购。该条例将由德国联邦议会投票通过。根据相关计划,如果来自欧盟以外的投资进入,德国联邦政府将不再需要提供对公共安全构成实际威胁的证据。相反,它只能通过提出预期损害来阻止外资收购。
德国中国问题专家史明表示,在饱受当今危机痛苦经历的德国,修正案的目标无疑是中国,这也是德国政界加入脱钩行列的开始信号。史明认为德国是欧盟的火车头,中国的投资必然会遭到整个欧盟的抵制。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英国将紧跟美国,与中国脱钩。因为英国疫情失控,约翰逊首相住院,中国出口到英国的试剂盒被污染,英国政府和民众愤怒,舆论逆转。英国媒体最新民调显示,92.5%的英国人要求指责中国。据悉,英国很可能会禁止华为进入英国5G市场。
而且,在疫情冲击下,西方世界可能会关上通信大门,将中国完全排除在5G之外。
这些只是脱钩潮的冰山一角。
有人惊呼:中国要亡了,世界在冲向“去中国化”。
有人说:世界上谁怕谁,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自己就够了。况且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世界离不开中国。
在包括奥地利在内的欧洲,右翼势力日趋活跃,反全球化、反“中国制造”的舆论开始抬头。正如奥地利经济部长在各种场合提到的,中国的影响力增加太多,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福祉构成巨大威胁。是时候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加强国内生产能力了。
如果反全球化趋势已经形成,欧洲与中国脱钩也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王群大使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代表王群大使在《欧洲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消除干扰全球能源安全的人为政治化因素》称: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并希望世界尽快战胜疫情,疫情过后全球经济尽快恢复稳定,全球能源需求尽快恢复正常,供需再平衡进程尽可能缩短。我相信,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上述目标。然而,全球经济复苏和能源市场再平衡的进程,不仅取决于疫情本身和相关的经济、市场因素,还取决于一些人为政治因素的干扰。它们带来的干扰和影响不容小觑,国际社会应齐心协力应对。
中国驻奥地利经济商务参赞,享有很高的业绩
中国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一趋势?
《欧洲时报》采访了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商务参赞。
高兴乐表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其他国家形成了相互依存、共赢的关系,双方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单向“依赖中国”。新冠肺炎的突然爆发已经蔓延到世界各国,这进一步证明了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当出现全球危机和挑战时,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只有国际社会增强信心,齐心协力,才能凝聚起战胜危机的强大合力。
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威胁到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引起一些国家反思自身产业结构,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经济发展有内在的客观规律。
当前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是全球各地企业多年共同努力、理性选择的结果,是要素成本、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改变。
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各国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理解企业诉求,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如果人为推动与中国制造业脱钩,只会增加不确定性,为各国摆脱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尽快复苏制造障碍。
中国企业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在当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欢迎和高度赞誉。中欧作为重要的经济伙伴,正努力如期完成中欧投资保护协定谈判,扩大投资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相信欧盟及成员国在调整对外投资政策时,能够坚持不歧视、透明的原则,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合理诉求,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营造公开公平的投资环境。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中国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和国际惯例开展对外投资,要求企业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与投资者的商务谈判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周边的产业链是几十年有机增长的结果。至于这种调整是否真的会很快实现,高兴乐表示,综合来看,不排除少数行业和企业为了分散风险,在全球范围内重组产业链,打造多元化的货源。考虑到整个供应链的调整费时、费力、费钱,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承接,也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如下:
第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大规模调整意味着不堪重负。自20世纪80年代全球产业链兴起以来,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了全球近30%的工业增加值和约20%的中间产品贸易。它是30多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国和60多个国家的最大进口国。自1980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北京航空空食品公司成立以来,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100万家,实际投资2.2万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商投资东道国之一。
第二,从逐利资本的本质来看,长期来看,中国将是其最佳选择。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完成R&D、设计、生产、营销等所有商业化流程。2020年,营商环境排名全球第31位。作为人口大国和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巨大的消费升级潜力。国际资本充分发挥要素成本优势,逐步加大在中国的布局。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资本的主要利润来源和市场。
第三,中国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做了出色的统筹规划,进一步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中国发挥制度优势,率先控制国内疫情,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资稳外贸的政策措施,包括促进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推动落实稳外资政策、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成为稳定外资的“金针”,增强了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信心。
高兴乐表示,目前,我国吸引外资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大规模撤资。从长远来看,它仍将是全球资本最受欢迎的投资热点。美国驻华商会、美中商业理事会、日本对外贸易组织等机构的调查显示,3月以来,中日两国的中日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趋于改善,投资意愿明显增强,考虑调整产业布局的企业数量很少。4月份,中国实际利用外资101.4亿美元,同比增长8.6%。今年以来,一些跨国公司加快了在华投资步伐。零售巨头好市多宣布将在上海中国大陆开设第二家门店,丰田将与一汽合作在天津投资建设电动车工厂,星巴克将在江苏昆山投资1.29亿美元建设星巴克全球绿色咖啡烘焙工厂。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以欧美日为首的“去中国化”浪潮?
高兴乐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风雨兼程,迅速果断采取非常规防控措施,在较短时间内阻止了局部疫情蔓延,保障了14亿人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秩序安全稳定,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同时经济发展压力巨大,今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目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序推进,各项经济指标逐步改善。截至4月14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到99%,中小企业复工率超过80%。铁路、机场、能源、外资项目基本复工,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3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5.8%,均较1-2月明显收窄。4月份,出口实现今年首次增长,增长8.2%。3月以来,乘用车日均零售量增至3万辆以上。与此同时,疫情迫使中国产业和消费加速升级,涌现出许多新的商业模式、高质量供给和消费习惯,正在适应、引领和创造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需求。3月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8%和8.9%。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智能手表和3D打印设备产量分别增长125.3%和87.7%,网购量增长5.9%,占零售总额的23.6%。无接触配送、在线课堂、远程办公和远程医疗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中国正在推动经济发展尽快回到正常轨道,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克服困难,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高兴乐说,经济全球化浩浩荡荡,勇往直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像其他任何事情一样,这个过程永远不会一帆风顺。目前遇到了民粹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急流。“去中国化”是“去全球化”的表现,应引起倡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各国警惕。
历经千百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坚强,无论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的冬天,它都能承受,依然会坚韧挺拔。
中国积极稳妥地应对这一挑战。一是坚定不移支持经济全球化,推动互利共赢的全方位开放,推动开放进程中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全球经济复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是加强国际协调合作,确保全球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减少对产业链的冲击。同时,在健康医疗、智能制造领域,积极打造国际合作新增长点,实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
三是继续做好稳外资工作,重点帮助解决复工复产困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此外,还将发布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发展业务。
对于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将如何变化,企业家如何在全球产业链变化中生存,高兴乐表示,正如刚才所说,国际贸易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有利于发挥各国资源禀赋优势,降低全球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总的来说,分工合作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疫情可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对产业链的调整产生影响,使其向两个方向演进:一是纵向分工趋于缩短,如跨国企业调整加工制造布局,构建“小而全”的内部产业链;二是横向分工趋于区域集聚,回流到某个国家或几个邻国进行集聚生产。
作为企业家,首先要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思维,善于从变化的国际形势中把握大势,谋划长远发展。要做好主业,做产业链的“耐心资本”。同时,要善于化危为机,抓住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新机遇,加强产业链延伸投资。
第二,坚持诚实、开放、包容原则,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与发展伙伴共担风险、互帮互助,巩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复苏发展。
最后,要勇于自我革命,加大R&D创新力度。针对本次疫情中供应链、产业链暴露出的问题,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补短板、堵漏洞、扬长避短,集中优势力量攻关关键科技问题,将技术、工艺、渠道、品牌等核心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奥地利前总统、奥中友好协会主席海因茨·菲舍尔
当然,除了“去中国化”的声音,奥地利也有能客观分析形势的有识之士。日前,奥地利前总统、奥中友好协会主席菲舍尔撰写了题为《关于新冠肺炎和奥中关系的一些思考》的文章,积极评价奥中在抗疫方面的合作,批评了奥地利媒体和欧洲媒体对中国的一些负面报道,呼吁奥中、欧中相互理解,共担责任,共同迎接中奥建交50周年。
菲舍尔表示,2021年,奥地利和中国将共同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双方将以愉悦和自豪的心情回顾中奥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伟大发展。然而,最近几周,奥地利媒体出现了许多不同趋势和内容的中国报道。
中国发生疫情后,奥地利联邦总统、联邦总理和我作为奥中友好协会主席,都向中国表示慰问和同情,并询问我们可以提供哪些帮助。奥地利政府和人民迅速采取行动帮助中国。奥地利华侨华人和华侨团体积极开展募捐活动。奥中友好协会通过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捐款支持湖北省抗击疫情。在两国长期友好关系下,这一幕是奥中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美丽画卷。
当疫情发生逆转,中国向奥地利表示同情、关心和援助时,同样和谐的一幕并没有出现,气氛似乎变了。奥地利和欧洲国家的一些媒体记者存在偏见和不公平,经常采用和引用未经核实的错误或片面观点,令人遗憾。
菲舍尔说,奥地利和中国的政治制度确实不同,欧洲和中国不仅是伙伴,也是全球市场的竞争对手。然而,这不应该成为欧洲和中国在困难时期互不信任、减少合作的理由。危机过后,欧洲和中国将更加需要彼此,并将承担更多共同责任。只有更多地倾听和理解对方,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对方。各方应客观报道和讨论两国的异同,相互学习。
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无论是困难时期还是顺利时期,奥中、欧中都要努力开展好合作。这是奥中两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庆祝建交50周年,收获两国公平合作丰硕成果的最佳方式。
前总统菲舍尔写了原文德文:
安卓用户可以在各应用商店搜索下载“华宇”APP,无需翻译即可浏览世界各国媒体的新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