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招聘信息引起了黄金消费者的注意。昔日线下贷款巨头常恒集团开始在教育分期领域发力。
“教育分期是我们今年业务的一个发展方向。”一位接近常恒的人士说。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常恒一年前就开始在教育领域布局分期,但“体量太小,更多贷款是用自有资金发放”。
然而,最近的迹象表明,常恒在教育舞台领域做出了巨大努力。在加大招聘力度的同时,常恒加快了外部融资。据悉,资金成本为10-15分。
挑个好时机?
线下贷款的发源地常恒有着悠久的转型历史。
“去年听说他们要做网上现金贷款业务,进入具体的分期场景。”一家头部互助黄金企业的创始人说。
据悉,常恒有意在今年进军军事医疗美容分期领域。
常恒在教育领域的布局阶段似乎更早。
“他们在19年初成立了一个教育分期团队,但在市场上没有太大的动静,也不接受外部资金,用自己的资金放贷。”业内人士张说。
经过一年多的沉淀,常恒选择在2020年初分阶段启动教育。
从本质上来说,场景分期业务的关键是依靠风险控制模型来控制业务风险。
没有几年的数据沉淀和完整的周期,金融机构几乎不可能获得高质量的模型。
从这个角度来看,随着自有资金小规模积累风险控制模型,行业面临洗牌期进而集中力量。常恒在教育舞台上表演似乎是合乎逻辑的。
另一方面,经过2016年、2017年、2018年近三年的大浪淘沙,玩家清算和市场规范化程度有所提升。
三年前的教育分期市场,出现了小牛项目、龙门、蜡笔分期、借贷熊等一批分期机构。当然,百度是最有名的。
这些金融机构提高通过率,降低年化利率,取消担保基金,打价格战。
实力弱、资本储备不足的小机构怎么可能是百度等巨头的对手?那些粮草储备不足的机构,只能被活着的巨头拖垮。
当然,主宰世界的巨人也有自己的烦恼。
之前,深圳网云、深圳海纳、深圳申软骗取学生教育分期,跑路;后来尚德和微博管理不好,倒闭或者倒闭后就停课不停贷。
此外,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教育机构已经暂停营业。
“常恒现在正是努力进行教育分期的好时机。团队用自有资金和小规模低调跑了一年,积累了用户数据,找出了教育分期的坑,坐等教育机构跑起来打雷。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市场出现了空短缺。”张对说道。
此外,线下起家的常恒拥有庞大的线下推送群体,这也是进入教育分期领域的一大优势。毕竟无数的中小学教育机构分散在全国各地。如果常恒采用直接运营模式,直接与教育机构合作,无疑更容易控制风险。
资金成本约为10分
目前教育分期场景的出资方较为谨慎。
在经历了一系列被骗贷款和逃离教育机构的事件后,他们开始利用资金门槛和反向筛选作为贷款机构的分期平台。
在教育分期的战国时期,分期平台的资金来源除自有资金外,还包括同业拆借、银行信贷、P2P基金、资产证券化产品等。
其中,P2P融资门槛最低。
“当时拿P2P基金几乎没有门槛,市场上热钱满满。”一个修炼者叹了口气。
教育机构管理不善,分期机构后期风险难以控制,不少出资人亏损后退出教育分期领域。
再加上P2P的分批倒闭,教育领域的基金分期也就屈指可数了。
“目前的教育分期市场是银行和持牌部门的天下。没有这些机构的资金支持,这个行业是不可持续的。”上述从业人员表示。
银行、持牌黄金消费者等机构只与教育分期领域的大型平台合作,甚至在对接资金时还要发布坏账率等数据。
此外,这些金融机构的单一授信额度过大,小平台吃不了兜着走。毕竟教育分期名单不小,也不是轻资产行业。
这也可以解释常恒大力教育分期的内在逻辑,即板块大,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有规模优势。
据常恒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常恒正在教育分期领域寻求包括银行和持牌机构在内的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费用大概10分左右。”
另一位业内人士于泽表示,在银行与教育平台的直接合作中,资金成本约为14个点。
对于常恒来说,不知道这四个资本端的优惠点能否覆盖相应的风险。
还是有隐患的
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常恒进入教育分期领域也有相应的困难。
2019年11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公告,征求《关于加强预付费消费市场管理的意见》等7个文件的意见。
根据教育贷款的规定,培训机构不能引导消费者使用分期贷款支付大规模消费。这里的“大消费”应该是指万元以上的课程。
培训机构无法积极向消费者推广阶段性产品。
“对于分期机构来说,这一规定限制了教育分期领域的新玩家进入头部平台的可能性。怎么让教育机构把你介绍给用户?”玉泽说。
更何况,头部教育机构已经被百度人牢牢控制,留给新玩家的空不多。
如果只能和二线教育机构合作,利润无疑会减少很多。
头部教育机构拥有优质的学生资源,其中很多都是大学毕业生,办学机构本身的风险相对较小。
但在二三线教育培训机构,学生资质不高,导致坏账率高的风险,资金方也会相应增加资金成本。
可以肯定的是,在医疗和美学分期之后,教育分期是常恒的下一个强项。然而,如何面对和解决常恒教育分期领域的风险,值得关注。
本文为黄金消费领域原创稿件,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