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这句话:冬天在中间,单衣能撑过冬天。虽然就节气来说,冬天开始自立了,其实真正的冬天是在冬至这一天。古人虽然不知道冬至太阳离北回归线最远,但隐约发现冬至特殊,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也是严寒的开始。所谓“冬在中”,是指如果冬至出现在农历月中。“单衣能过冬”意味着这个冬天不冷,所以不用担心这个冬天会冷。一般来说,如果冬至出现在农历月中旬,通常会出现在11月中旬。这意味着冬季的严寒主要集中在年底的腊月,腊月过后春暖花开,也就是这个冬天的寒冷周期短,寒意会随着腊月的结束而结束。
再说一遍这句话:冬天到了,谨防春寒。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冬天发生在农历的后半月,“冷泉”通常会出现。引申的意思是这个冬天会更冷。因为如果冬至发生在阴历的11月下旬,就意味着这个冬天的严寒周期会延伸到立春之后,立春的气候是不可抗拒的。这就导致了接下来的春天,将成为寒冷空空气与春天气候竞争的战场。但是因为冷热空气的强弱随时会反转,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今天可能还是晴天,会有繁华的景象,第二天又会有风雪的状态,一整天又回到冬天。这就是所谓的“冷泉”。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冷泉”值得警惕。因为春天是农耕的开始。如果幼苗刚种下就遭受了冷泉,这将导致幼苗因冷泉而死亡,这将导致农民倾家荡产,甚至延误当年的农业生产。即使对于非农业群体来说,“冷泉”也会对自身产生影响:比如春天是一个疾病频发的季节,期间很多疾病会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恢复。“冷泉”带来的冷暖交替,会对人的免疫力产生影响。一旦因“春寒”免疫力下降,必然会引发疾病。2019年冬至在阴历的11月下旬,意思是“冬天结束了”。根据传世经验,2020年出现冷泉的概率很大。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应对寒冷天气的准备。
气象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影响气候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纬度、气流和地形。所以古人留下的语录有时也会偶尔偏离,但总的来说,以冬至出现的时间来预测今明两年的气候问题的准确率还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