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海报 《花木兰》海报遭群嘲 中国观众的审美被误读

栏目:娱乐 2021-09-18 08:22:36
分享到:

1905电影网特辑《花木兰》终于在9月11日在国内备案,同时该片也登陆海外流媒体平台。相信有观众已经看过这部电影,并给出了相关评论。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在口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我们暂时不会评价这部电影的内容,而是谈论它的海报。花木兰发布定档海报时,观众因为定档暗自欢喜,都吐槽:太土了!

这部电影的海报被吐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电影宣传被确认引进后,中国观众被海报“惊呆”了。

这两张海报从色调到排版都很老气,有老戏的味道。

有人直接在网上吐槽,花木兰的海报可以和网络电影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很多网络电影早已“洗心革面”。比如今年爆款的《鬼故事:人间大爱》,整体设计很有质感。

那是木兰的设计。有问题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看到木兰的其他海报。虽然不抢眼,但有自己的匠心。

显然,这种情况是海外影视公司对中国观众的严重误解。这种误读只存在于花木兰吗?不,还是通过这部电影再来说说海报吧,还是聚焦电影的主海报。

01

误读美学

主要海报是什么?从官宣到一部电影的上映,经常能放出10多张海报。就宣传者而言,最重要的海报之一是主海报,它经常被用作各种售票平台上的展示海报,也用作公交站牌和展览前电影院的展示海报。

换句话说,主海报是电影最重要的门面。相比之下,团体海报在这类海报中更为常见。在业内,大众有一个观念,观众可能不会看每一部预告片,但海报会在观众最初的选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然,木兰的海报可能会“说服”很多观众。

为了强调这群大咖,弱化了电影中场景沉重的演员。比如场景多的演员安,海报上“找不到这样的人”。

这种“卖脸”的情况不仅发生在木兰身上,也发生在特尼特身上。

海报左下角的迈克尔·凯恩在电影中出现了不到10分钟,但它仍然被用作卖点,并在海报上突出显示。虽然很多观众可能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作为诺兰电影中的常客,这张脸很快就能让人想起之前饰演蝙蝠侠系列的管家阿尔弗雷德。

相比《快银》中的亚伦·泰勒-约翰逊,虽然戏份更重,但观众对他的名字更熟悉。然而,无法面对面做出的样子也没有出现在海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卖脸”的海报已经成为外部电影的标准。《复仇者联盟4》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把所有的超级英雄都尽可能地放入了这个画面;《星球大战8》也在努力往里面塞进各种各样的角色。这种海报有一种因为怕漏了一个角色而损失千万票房的感觉。

对于上面提到的这些全球大片,电影人往往会针对不同的海外地区,搭配许多不同风格的主海报,以适应当地市场。但从这些海报的结果来看,或许他们误读了中国观众的审美。

02

真正的美学

过去,有人会开玩笑说,一张好的海报值几百万的票房。诚然,这种略显夸张的数字表达更多的是为了说明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能够吸引观众消费。但实际上,真正能吸引观众买单的海报依然是我们上面提到的主要海报——大部分都是团体海报。

团体海报远不止是“编码人头”的任务。同时,他们应该表现出潜在的、明确的方向感和空。同时要向市场全方位突出自己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流浪地球》中,它的组海报也把人物全部堆砌起来,但在空之间的布局上下了很大功夫,同时也展现了电影应有的精致、宏伟和人性。这张海报非常直接地给观众一种硬派科幻气质。

或者比如Leap的团体海报——画面定格在女排队员在跳水、拦网、扣球等赛场上奋力拼搏的精彩瞬间,整个动作完美契合了运动员跳跃、投篮的整个动作弧度。

与此同时,设计师将主角放置在左侧,身着红色制服的女排姑娘们与画面右侧醒目的金牌“夺冠”“和谐相处”。观众很难不期待这溢出的热血在屏幕上沸腾。还有这张《秘密访客》的海报。虽然只是固定海报,但其群体形象表现同样惊艳。

这张海报效果明显,突出了超强阵容,也展现了电影的气质。海报上有五个人围着一张长长的餐桌。看似是餐桌,实则是四面体矛盾空。每个角色都处于完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

通过排版无限放大群体海报的空感并不少见,动物世界也是如此。

设计师采用了埃舍尔经典画作《上下》的概念——无论上下,都有一个无尽的楼梯,设计师强调用错觉图形打造一个圆形的结,让人物可以留在其中。这种设计不仅让不同的角色都可以融入其中,而且完美契合了电影本身的气质。

上面提到的四张海报,从商业到艺术,在不同的纬度进行了展示,它们最终传达的美学,都是中国电影海报近年来进步的标志。

03

美学背后

中国电影海报处于目前的状态,确实经历了市场与观众长时间的审美磨合。早在千禧年,当时不成熟的中国电影业并没有让业内人士意识到宣传营销的概念,而只是停留在发行思维上。电影海报只是一个简单的剪辑。

事实上,学摄影的顾长卫参与设计的《最后的晚餐》群像海报,更具艺术性,并没有得到投资者的肯定。

然而,随着中国电影的逐渐崛起和正式进入百亿票房市场,业界对电影的宣传和营销越来越重视。随着市场上几个成功的营销案例的出现,大家逐渐细化了营销思路。

而能被观众直接记住的电影海报,也不断被关注。这时,一张简单的主海报已经不能满足创新的宣传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探索下,业界更加关注电影海报的美学。尤其是以黄海为代表的海报设计师逐渐走上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观众逐渐发现,中国电影海报正经历着从数量到质量的巨大变化,就像中国电影的质量一样。

电影海报的设计也正在融入电影行业,不再只是艺术的一面,还有更深层次的价值。自从电影策划以来,很多海报团队都加入了进来,并给出了他们的计划。同时,团队会参与到剧组的拍摄过程中,并据此拍摄拟定的方案,打破以往剧照设计的刻板印象。

回到上面提到的海外电影海报,可以看出,并不是电影人没有好看的海报素材,而是他们选择了不适合的海报作为“特价”。是你提升审美的时候了。中国观众和过去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