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0日,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下令以美国为首的军队入侵伊拉克。
不同于以往的每一场战争,伊拉克都推出了“记者随军计划”:让记者直接加入美军作战单位,在军事行动过程中与士兵同吃同住。
在节目的高峰期,有600-700名媒体代表申请参军。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首次邀请大批记者参军报道前线。
允许媒体亲自报道和报道,既达到了美军影响舆论的公关目的,又通过全方位的详细叙述控制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成为应用“聚焦幻觉”行为经济学原理的经典案例。
“焦点错觉”是故事发挥影响力的重要底层逻辑之一。
一个
在1991年海湾战争和之前的阿富汗军事行动中,大多数媒体的参军申请都被美国决策者拒绝。
毕竟记者随部队采访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不便甚至泄密。
然而,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允许来自不同国家的记者随部队进行采访。原因之一是美军吸取了1991年海湾战争的教训。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严格限制媒体采访。结果,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纽约时报》等媒体挖掘的消息给美军制造了很多麻烦,让美军处于极其不利的被动地位。
因此,与其被媒体“挖”出来,不如美军“积极提供”消息,掌握舆论主动权。
同时允许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记者采访,让记者成为美军和陆军先进武器的“志愿宣传员”,从而形成频繁的对伊宣传攻势。
根据美国军方的假设,随军的记者和摄影师被安置在军队中——不是几天或一周,而是一直呆到战争结束。
美军称之为“嵌入的全过程”:一个记者要时刻跟随一支军队,从装备齐全开始,到部署,到结束战争全过程,再到统一后的“胜利阅兵”。这可能需要“两周,两个月,也许两年”。
就新闻媒体而言,与部队一起工作的记者可以向读者和观众传达详细的战斗经历。在此之前,他们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机会。
此前的军事行动限制了新闻信息,但这一次,新闻机构有望捕捉激动人心的视频和照片,回归第一人称叙事,媒体人的夙愿有望实现。
陆军记者,又称“战地记者”,最早诞生于19世纪初的欧洲,是随着现代报业和军事的发展而产生的。
战地记者根据个人经验和知识在战场上撰写战争报道。因此,他们的特殊活动不仅贯穿了整个现代新闻史,而且贯穿了近200年的战争史。
战地记者,包括作家、摄影师和摄像师,不仅可以为外交决策提供参考,还有助于塑造军队和国家的形象。
而且,战争中的新闻资料也将成为一些战地记者在战争期间或战后创作文学作品的“第一手资料”。
2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记者们亲自来到现场,不仅作为展示军事行动的窗口,还与士兵本人及其个人环境取得了联系。
因此,在这场战争中,大部分陆军记者报道的都是媒体喜欢发表、大众喜欢观看的内容:第一手战斗记录、情感丰富、有趣的战斗故事。
根据后来对伊拉克战争的研究,随军的战地记者可以在自己的报道中插入普通人感兴趣的元素的三分之一,而在非战地记者的报道中,这些元素只有1%。
随军记者的叙述几乎完全集中在部队身上:士兵的日常活动、衣食住行、如何准备战斗、使用的战术、在战斗中有多英勇。
而且,军队记者发表的所有新闻报道中,93%采用了军人视角,而非军队记者采用军人视角的不到一半。
在大多数情况下,所有部队都出色地完成了为士兵提供食物、衣服、物资和训练的任务,大多数士兵勇敢而高效。因此,军方有充分的理由向那些第一手报告的人展示这些方面。
由于媒体领导被记者随军的节目所吸引,往往会对部队进行有利的报道,这对记者的培养、选拔和解聘,以及报道发表前的审查过程都有一定的作用。
当时,军队中多达71%的记者进行了报道,这成为了伊拉克战争的头条新闻。
在美国入侵伊拉克一年后举行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时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媒体关系主管的里克·朗表示:
坦率地说,我们的任务是赢得这场战斗。信息战是战争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主导信息环境……总的来说,我们对结果非常满意。
后来的学术研究分析了当时来自伊拉克的消息,发现陆军记者写的报道明显对陆军更加积极。
三
然而,随军记者的报道大多没有进行“宏观叙事”。
比如,只有2%的记者报道“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大部分记者都没有质疑当时战争的合法性;军事报告也没有提到这一行动对美国立场和海外军事力量的影响。
可以说,现场的媒体记者都在关注“故事的细节”,这消耗了他们所有的时间、精力和脑力。
离开作战部队回国后,很多陆军记者开始反思这些报道任务给自己带来的注意力局限。
因为,当他们在战场上时,他们的焦点总是放在士兵和他们的生活上,这决定了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媒体议程。
新闻分析师、社会学家安德鲁·林德纳对当时发表的文章进行了广泛的评价。他想:
军事报道不仅占据了所有相关报道的绝大部分,而且主导了公众的注意力。
由于大多数头版战争新闻从来不强调战斗的原因,只报道谁在战斗,如何战斗,公众获得的主要媒体信息是显而易见的:你应该关注战争的进展,而不是背后的原因。
在全面分析了有关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后,《第一次冲击》一书的观点是:
这些内容主导着公众的注意力,定义了哪些因素在公众眼中是重要的,比如那些与个人行动和战场结果相关的因素;哪些因素不重要,比如那些与战争最初的合法性和地缘政治目的有关的因素。
影响力教父罗伯特·狄奥迪尼认为:
考虑到前线作战是美国在战争中的重要力量,而更多的宏观战略因素是重要弱点,记者随行随军节目的作用是将巨大的成功带到舞台中央,同时将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巨大失败隐藏在一角。
西奥迪尼说。
聚焦的错觉确保了这种技术的有效性。
四
“焦点错觉”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思是人们倾向于关注事件的某些特定方面,但事实证明,这些方面并没有最初想象的那么重要。
比如你刚买了房子还没交房的时候,你会经常梦到自己将来住在里面的时候生活会有多美好——但是真正搬进来的时候,你并不会整天享受家里的房子。
比如一个人刚失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黑暗,觉得自己永远离不开对方,但时间终究会治愈爱情。
此外,在做广告时,商家经常说某些商品是“必需”的,这似乎与没有它的日子相去甚远。其实都是夸大其词,尤其是奢侈品——当你花光所有的钱去买这些商品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根本就不是必需品。
一旦我们开始思考某件事,它就变得很重要。因此,“焦点错觉”是因为我们的思维集中在这一点上,所以我们会高估这一点——我们看不到其他任何东西。
对此,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内曼曾说过一句格言:
生活中没有什么比你思考时的想法更重要。
其实很多事情并不重要,只是因为“我们觉得重要”。
可以说,“故事战”既是军事战争,也是商业战争的一部分。
为什么细节生动的公司叙事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是“聚焦错觉”带来的魔力。
当你沉浸在一个有血有肉的公司故事中时,你会不自觉地专注于渲染的细节,而忽略了公司的其他方面。
聚焦错觉原理是一枚“硬币”,它有两面:对于读故事的人来说,可能会掉进情绪感应的坑里;对于讲故事的人来说,是吸引眼球的杀手锏。
无论如何,隐藏在叙事中的聚焦幻觉的力量是一种客观存在——大多数人都被它所控制,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控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