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腹泻 腹胀、腹泻 到底是乳糜泻还是肠易激综合征 专家揭秘这4点 帮你正确辨别

栏目:游戏 2021-10-05 12:44:01
分享到:

审核人:杨涛

食用某些食物后,患有乳糜泻和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胃痉挛、疲惫和腹胀。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吗?

一、乳糜泻患者的食物反应

患上乳糜泻后,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含麸质的食物产生反应。面筋是谷物中含有的一种蛋白质,如小麦、大麦和黑麦。

乳糜泻患者吃了谷类、面包等含麸质的食物后会感到非常不舒服。

1.患者群体

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患有这种疾病,但患者不到总人口的1%。一些不吃麸质的人可能对麸质敏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患有乳糜泻。

2.乳糜泻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胃痉挛、疲惫、腹胀或体重减轻。一些患者还患有贫血,这意味着身体无法产生足够的红细胞,他们感到虚弱或疲劳。

患者还可能出现反酸、烧心、皮疹或水泡发痒、手脚麻木或刺痛、关节痛、头痛、口腔溃疡或牙釉质损伤等症状。

患有乳糜泻的儿童更容易呕吐、腹泻和饥饿。他们会有一个大肚子或肿胀的肠道,并可能有一个不好的大便。

3.病因学

目前,乳糜泻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有些基因会增加乳糜泻的概率。有些人只在怀孕后或压力大时才患上乳糜泻。此外,感染也会引起这种疾病。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图片来源:酷站罗海

4.长期风险

久而久之,乳糜泻会损伤肠壁,患者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患者还可能患有乳糖不耐受症,并在食用乳制品后出现痛苦的疲惫感。

如果没有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患者的骨骼会变得脆弱或柔软,从而增加不孕或流产的风险。

患有乳糜泻的孩子吃不到足够的食物或营养物质,就无法发育出强壮的骨骼和肌肉,身体发育也会落后于其他孩子。

大约20%的乳糜泻患者在停止服用麸质后仍有症状,这些患者中有一部分患有IBS。

二、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影响大肠的疾病。约10%~15%的人患有IBS,大多数患者症状轻中度。

1.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IBS可引起严重的胃痛或腹胀、便秘或腹泻,或两种症状在不同时间出现。

和乳糜泻一样,IBS在进食后突然疼痛,患者突然想上厕所,大便可能带粘液。

部分女性IBS患者会在月经期间的不同时间点发作,如月经开始前几天的腹痛腹泻,以及月经期间的疲惫和便秘。

2.病因学

医生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IBS。当大脑向肠道发送如何消化食物的信号时,可能会出现问题。压力不会引起IBS,但会让患者感到烦躁。

3.长期风险

IBS不会引起任何长期的健康问题,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症状可能会反复出现。

三、乳糜泻还是IBS?

如果你吃了某些食物后立即出现严重的胃痛、腹泻或排气,你应该去看医生。

并告诉医生症状何时开始,以及可能的触发因素,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检查,找出问题所在。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图片来源:酷站罗海

1.验血

验血可以显示患者是否有乳糜泻抗体或血液中铁含量是否偏低,这是贫血的标志。

2.内镜检查

医生会通过一根带灯的细长管检查患者的小肠是否受损,并采集组织样本,也称为活检,以检查是否有乳糜泻的迹象。

3.骨密度检测

这是一种低剂量的x光检查,可以显示患者骨骼中有多少矿物质,可以预测骨骼的强度和骨折的可能性。

目前还没有IBS的测试方法。医生检查患者的症状,以排除其他原因,如乳糜泻、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如果没有上述任何症状,很可能他们患有肠易激综合征。

第四,治疗方法

无论是患有乳糜泻还是IBS,都有助于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避免吃可能引起症状的食物,运动可以保持肌肉和骨骼强壮,缓解压力。

1.避免含有麸质的食物

例如,小麦、大麦、黑麦、斯佩尔特小麦、麦芽或黑麦不能喝啤酒或麦芽酒,但大米、燕麦、玉米和土豆可以吃。

如果牛奶或奶制品很麻烦,患者应避免食用,并注意意想不到的麸质来源,如维生素或沙拉酱。

2.使用类固醇缓解炎症反应

如果乳糜泻已经对肠道造成严重损害,患者需要使用类固醇来减轻炎症。

如果不能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营养,患者需要服用钙、维生素D或其他维生素补充剂。

3.找出让你烦恼的食物

如果你有IBS,你需要找出困扰你的食物,试着坚持几周低FODMAP饮食,停止吃一些碳水化合物,然后慢慢地把它们加回你的饮食中,以便找出那些特定的食物。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图片来源:酷站罗海

4.多吃纤维食物

患者可以通过服用泻药或在饮食中添加纤维类食物来治疗便秘,也可以在附近药店买药治疗腹泻。

如果病人需要,医生可以开药治疗胃痉挛或胃痛。一些抗抑郁药可以缓解IBS症状,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普及,不能作为具体诊疗建议,也不能代替医生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禁止媒体擅自转载。如果是非法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欢迎微信搜索,关注微信官方账号中的腾讯医典,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