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岛口罩 转产口罩 疫情下岛城企业有担当

栏目:游戏 2021-09-27 09:57:55
分享到:

目前,企业能做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青岛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选择放弃原有订单,果断转产疫情防控物资。口罩、防护服……一大批负责任的青岛企业在关键时刻展现了自己的“担当”。

服装企业改变生产口罩

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短缺,即墨区充分发挥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完整的优势,积极调度辖区纺织企业转移产能,生产急需的防疫物资。辖区内的速发、雪达、恒妮等骨干服装企业已开始利用现有设备改用具有防护功能的民用口罩。在即发集团的服装生产车间,200多名复工工人在缝纫机前忙碌着,加班加点制作口罩。机器噪音大、工人忙碌的生产线最初是企业用来加工服装的。企业接到转产任务后,立即对生产线进行改造重组,开始生产口罩。

在另一家改变生产线的纺织企业恒尼集团,多条生产线已经完成口罩的生产。2003年非典期间,公司承担了政府指定口罩的应急生产任务。再次接到换产任务后,公司毫无保留地将其海藻纤维专利技术应用于口罩生产,为口罩增加了更多的保护。

“接到转产任务后,我们立即整合了分厂员工,把本地员工放到了生产线上。我们将海藻纤维的专利应用于口罩的生产,使其更健康、更优质。同时,我们想以改变生产为契机。推动产品和技术转型升级,拓宽企业生产渠道,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青岛恒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总经理张玲说。

2月11日,华仁药业宣布拟为全资子公司青岛华仁医疗用品募资不超过1000万元,投资改建2条医用防护口罩和1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前者和后者的年产量分别可达2500万和4600万。

我奉命在危险中开发防护靴

近日,青岛三元彩衣公司紧急研发生产的防护靴被送往武汉,有效保障青岛一线医护人员在武汉的安全。

2月12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组获悉,一线医疗队队员因缺少医用防护靴,不得不在疫区鞋外使用塑料袋作业。

三元彩衣公司连夜组织技术人员设计、取样防护靴。仅凭几张照片,公司技术人员在两天内制作了几副样品,分发给市卫生健康委的专家鉴定,以及我市医护人员的佩戴体验。根据专家和医护人员的建议,经过多次改进,医疗防护靴完全符合武汉一线医护人员的使用标准。企业负责人高祖浩当场决定加班加点生产2000双医用防护靴,无偿捐赠给青岛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支援在武汉奋战的医疗队员。

也是在2月12日,青岛环球服饰有限公司接到通知,他们生产防护服的资质已经获批,随后全体员工迅速投入到当前的抗疫斗争中。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青岛环球服饰有限公司生产防护服5000套,具备生产防护用品的经验和技术。现有生产设备也满足生产一类医用防护用品的要求。2月8日,青岛环球服装在复工前连夜采购了一批防护布和医用无纺布,从浙江运回胶州。公司防护服和口罩将于近期投产,预计产能为每天1000套防护服和2万个口罩。

青岛大卫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学生服装制造商,拥有33年的服装生产经验。“疫情发生以来,看到很多人奔赴防控一线,我们真的很感动。知道他们缺少隔离衣等物资,我们想利用自己的优势,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青岛大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作松说。据了解,公司已改造无菌车间3000平方米,并申请二级医疗器械生产资质。申请获批后,每天可生产5000-6000套医用隔离衣。

生产变革背后的“青岛速度”

改产不代表想改就能改,尤其是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产品,需要相应资质才能开始生产。为了帮助企业尽快转产,在多个部门的配合下,这些想要转产并达到产能标准的企业可以尽快获得相关资质。

2月7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赴即墨区对姬发、雪达、恒妮等骨干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并调度指导企业利用现有设备改用具有防护功能的民用口罩。三家企业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取样制样,并于2月8日将样品提交市市场监管局鉴定。在市市场监管局的全力支持下,立即召开各相关处室、检验机构参加的专题会议,确定检验方案,安排专人依托服务,帮助三家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办理产品检验。2月14日,北京传来好消息,称速发集团送检的一款口罩通过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符合GB2626-2006呼吸保护用品自吸过滤式呼吸器KN95标准要求,具备上市条件。

三元色服装公司的换产程序更加快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一案一办”的原则,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配合。办理省外原料运输证、省药品监管局手续只用了半天,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手续用了一天。

要有速度,要保证转型产业的质量。2月20日下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组织8家转用非医用口罩的企业召开“保持市场供应,确保产品质量”专题指导会,指导企业做好非医用口罩的检验、生产和质量控制工作,避免在生产保障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青岛晚报/袖珍青岛/王庆记者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