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山,另一面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目前,北京常住人口超过2150万,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2019年全年供水量达到41.7亿立方米,相当于290多个西湖的蓄水量。如何解决这么多人生产生活所需的水资源?首先,我们来看看北京的水源历史。
北京水资源历史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70多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古代人——山顶洞人。历史上,辽、金、元、明、清各朝都在此建都。辽、金、元在北京建都时,北京附近有许多河流和湖泊。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北京雁荡湖覆盖了数百里的方圆,后期因人类活动逐渐减少,成为现在的湖泊湿地。这些天然水网和湖泊是当时人们的生活水源,人们在远离水源的地方打井获取淡水。“胡同”一词在蒙古语中是井的意思,代表了井在古代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近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外国技术的引进,北京第一座自来水厂——孙河水厂于1908年建成投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新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北京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自然地形,把它改造成一个可以储存足够淡水的水库。这样既能解决用水问题,又能在雨季拦截储存多余的雨水,从而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一举两得。
官厅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水库,建在北京西北的盐淮盆地,位于北京和河北省的交界处。水库库容41.6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太湖。此后,官厅水库一直是北京的主要水源。但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官厅水库的水量和水质明显下降和恶化,于1997年退出北京市供水系统。
众所周知,南水北调工程于2008年首次向北京供水,那么从1997年到2008年的11年间,北京是如何解决水问题的呢?水源在哪里?答案是密云水库,距离北京中心城区90公里。水库建于1958年,仅用了两年时间就于1960年建成使用。建设能力约43亿立方米,位于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潮白河上游。建成后从未满载,水库最新蓄水量约23亿立方米。
密云水库的历史
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知道,在密云水库建成之前,北京周边建有官厅水库等大型水库和其他大小水库。然而,这些水库的水量仍然不能满足北京对水资源的需求。因此,密云水库的建设被提上日程。水库的建设始于1958年。在那个材料极度匮乏,施工环境非常恶劣的年代,密云水库基本上只用了两年就建成了,这是工程建设的奇迹。1976年,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水库大坝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说明水库大坝坚固,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
1961年“京密引渠”一期建成后,密云水库立即分担了北京大部分的用水需求,极大地缓解了北京的供水问题,使大家能够全心全意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的年用水量也在不断上升。为了继续保证北京市区的用水需求,密云水库自1982年起停止向天津、河北供水,成为北京市的专属水源。
现在,在南水北调和密云水库的保障下,首都北京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