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卫 昔日沙场点兵一声“到” 今时法治中国建设“一生到”

栏目:体育 2021-11-30 12:06:38
分享到:

热血和豪情,

他们把青春献给了军营;

制服褪色了,

他们把忠诚转化为为人民的正义。

时光飞逝,

那年的绿色军装照,

现在,这已成为促进全面法治的斗争

司法行政道路上的奔跑身影。

有一次,战场上的士兵响彻云霄,一声“到了!”

成为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一辈子”!

岁月改变了他们的容貌和职业,

他们没有改变自己的诚意和初心。

八一建军节,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向他们致敬!

冲锋第一线的逆行战,“来了!”

“大家保持距离,注意安全,注意防护。”

“你是哪里人?去哪里?是不是发烧咳嗽了?”

……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熊新奎总是在社区忙碌。他是军方对军方的干部。1982年10月参军,2007年调入湖北省司法厅组织训练。服了25年兵役,“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

疫情一爆发,他就迅速联系社区成立志愿服务队,真正实现了“户多,一人不漏”,使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一副手套和一个面具是战斗服;温度枪和笔是“武器”;社区进出口是战疫的“阵地”。熊心奎就像一颗钉子,牢牢钉在卡点上,坚持了60多个日夜。

针对社区部分老人独居或行动不便的情况,他与社区下沉干部、志愿者轮流值班,为老人买菜、倒垃圾、送日用品上门,把党和政府的热心关怀送到老人身边,让他们安心待在家里。有一天入伍,军魂很强。一直默默为社区防疫一线做贡献的熊新奎,用行动践行了“一次一命”的铮铮誓言。

洪水向上游袭来,“这里!”

7月7日,安徽省歙县遭遇了50年一遇的洪水。也是在这一天,歙县经济开发区司法所所长吴华用8个字挽救了21条生命。

早上5点半,洪水迅速上涨。吴华在结束对担保企业的检查准备开车回去时,注意到不远处的工厂还亮着灯。他迅速转身冲向工厂,发现21名工人正在忙碌,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吴华大叫:“洪水来了!马上断电!”被唤醒的工人迅速关掉了开关。四分钟后,洪水来了。面对慌乱的工人,吴华平静地说:“爬上机器,找个安全的地方逃生。”正是这一系列行动使工人们脱离了危险。

当洪水来袭时,选择面对危险。这和吴华的从军经历有很大关系。出生在军人家庭的他,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1983年10月,他如愿参军。1987年7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刻起,入党的誓言就刻在了他的脑海里。2007年,他成为司法管理团队的一员。在工作中,他始终展现出爱岗敬业的军人作风,荣获“优秀党员民警”“安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民警”称号,荣立三等功。

近期防汛工作依然严峻,吴华每天排查灾后矛盾纠纷,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别人劝他休息时,他总是回答:“我是当兵的,不累!”

行政立法关乎民生,“来!”

去年“十一”假期,辽宁省司法厅法制处三级调研员杨玉峰和家人提前制定了出行计划。但就在放假前一天,他接到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尽快完成《辽宁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和化解条例》初稿的起草工作,并在放假后组织对初稿的讨论。时间紧,任务重。他说服家人取消旅行计划,很快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为了确定立法草案的结构框架和规定,他在起草前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认真研究了国内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法案的初稿按时提交讨论。经过调查论证和反复修改,该立法项目被列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2020年立法计划。目前,该议案已依法提请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大学毕业后,杨玉峰怀着报效祖国的心参军了。同年12月,他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人。退休多年后,杨玉峰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2018年进入司法行政系统,从事地方政府立法工作,将八年军旅生涯中培养的严谨作风和吃苦耐劳精神融入立法事业。无论是《辽宁省森林资源流转办法》还是《辽宁省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他始终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用法治的力量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十多年来,我守护着监狱的安全。“来!”

1990年3月,19岁的他怀着保家卫国的梦想,成为了一名空陆军后勤兵。2004年9月,他脱下军装,换上警服,转入四川成都监狱服刑16年。

刚到监狱的时候,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监管重罪犯的压力让刘高度紧张。为了尽快适应新工作,他经常一遍又一遍地查看相关资料,一遍又一遍地虚心请教老民警,一点一点地学习法律法规,逐渐掌握了教育改革的要领。面对思想极度消极的罪犯,他主动承担起管教任务,多次谈话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积极改造。

2008年,面对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他冷静果断地进行了处置,立即组织监区民警及时疏散、控制罪犯。在房屋和设备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没有罪犯被打死或受伤。

“要做到,你必须尽力!”当了16年警察后,刘在监区、纪律、政治工作等多个岗位上奋力拼搏。如今,刘在凉山州普格县李安乡专职禁毒副书记,正把法治送到禁毒战线的最前沿。

无论是身着军装还是警服,改变的是制服的颜色,但不变的是忠诚的底色。他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退役军人的庄严承诺和入警时的铮铮誓言。

严格坚持底线智慧矫正,“在这里!”

他被称为“绝望的三郎太”,在军营中长大。1990年3月至2016年11月,调任广东省司法厅。“退休不会褪色,退休也不会退缩。”这句话一直在他心里。他就是广东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局二级调研员吴刚。

吴刚从事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以来,积极转变角色,严守“安全稳定”底线,努力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在此期间,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完成了“智慧矫正”建设、监狱戒毒民警延伸管教、远程视频采访、世界律师大会保障等一系列任务。

疫情防控期间,“连续轮岗、昼夜轮岗”已成为吴钢的常态工作。他积极协调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相关部门,起草材料、报送信息、传达指示、组织协调等工作有序开展。他每天组织分析整个系统和行业的疫情,并根据情况提出完善的策略和措施。每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努力奋斗,他总是回答:“我们肩上有责任,心中有爱,所以一定要对得起使命!”

真情助助排毒,“来!”

换工作永远不会改变你的本来面目,忠诚永远不会褪色。

1987年10月,秦永新穿上军装。从那一刻起,他坚定了自己“奉献青春、忠诚党”的初心。2007年,秦永新转入江苏省宜兴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年后,他被分配到常州市司法局担任后续照顾指导站常务副站长,专门从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后续照顾工作。为了保证吸毒人员不重新染上毒瘾,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回归社会,秦永新始终将情感和法律融入到工作中。

2018年的一天,秦永新突然收到照顾对象赵的短信,说自己得了癌症,再活一次的希望破灭了。秦永新立即从宜兴抵达常州。当从医生那里得知赵的结肠癌可能已经晚期时,秦永新拿出自己仅有的1000元现金,塞到了赵的手里。此后,秦永新先后十余次前往相关部门,帮助符合条件的赵成功申请低保。2019年,在秦永新的努力下,赵也拿到了廉租房的钥匙,有了自己的家。今年年初,赵赶到车站送横幅。他紧紧握着秦永新的手说:“秦站长虽然不是我家的人,但比他家的人强。”

秦永新用自己不抛弃、不放弃的真情重燃了对关爱对象的生命希望,甚至诠释了一个不辜负使命的老兵的忠诚。

为人民普及法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去吧!”

在移居当地的27年前,魏初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段兴邦曾是一名驻守边防哨所、招收国防新兵的军人,在军营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长期的军旅生活形成了他勤奋敬业的作风。2009年初来到当地司法局工作时,他认为司法局的工作是“摆摊普法,坐在一起搞调解”,简单易行,没有硬性指标。

2010年春节后,段兴邦去强制隔离戒毒所调研时,遇到了一些十五六岁,本该在学校读书的青少年。其中一个说他只知道吸毒很好玩,却不知道是违法的。初中回家前被送去强制戒毒。段兴邦得知他们是因为不学不懂法才走上这条“毒路”后,深受感动。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法治宣传工作任重道远。他当即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法治宣传工作做好、做实、做实,特别是把青少年普法作为法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之后,他组织中小学法治教师培训,编写、印刷法治课堂读物,三年内完成泉州10个县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目标。

11年来,段兴邦用行动书写了对党的忠诚。

合理的法律调解真正的和谐,“在这里!”

忠于职守,恪尽职守。河南省开封市祁县司法局兴口司法所人民调解员贺彪总是这样问自己,是在部队服役还是转业到地方工作。

1990年3月,贺彪参军。在部队期间,1998年参加抗洪抢险,抢救物资,疏散群众,连续奋战35天。这些经历让他对关爱人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15年10月,来到祁县司法局兴口司法所,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因为他善于将法律知识与当地的习俗和民俗相结合,为村民解决矛盾纠纷,他的调解总能让大家信服。

今年5月25日,贺彪正在整理档案,一群人冲进了司法所。原来,某村正在按照相关政策进行道路修复工程,6名村民发生纠纷,导致工程暂停。了解情况后,贺彪和村干部立即赶赴现场,本着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原则,采取“背靠背”“面对面”等调解方式,从6户人家的邻里情况到全村的规划,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解工作。最终我们达成了调解协议,不仅缓和了邻里关系,还替代了村道的正常建设。谈及为何如此棘手的纠纷能顺利解决,他说:“只有站在普通人的立场,谈感情,释法,才能调解出真正的和谐。”

在司法行政系统中

也有很多人经历过军旅生涯

曾经的橄榄绿、海军蓝、空军白色

不仅仅是记忆中的颜色

这是一种信仰

这也是用忠诚描绘的生活背景

在这个属于你的节日里。

给所有的士兵和曾经穿军装的你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