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和3月是一个普通的日子……”
这是《平凡的世界》的开篇,被成千上万的读者熟知,双水村的孙少平和孙少安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生活》出版后,姚橹闻名全国。但是,他不喜欢打着著名作家的旗号到处去参加会议和活动,他想写一篇长长的、巨大的、13万字的《人生》,给自己一个40岁人生的告白,实现自己少年时的梦想。
所以,他计划花六年时间来完成这个想法。
他想写1975年到1985年的故事,反映过去十年社会的巨大变化。为了写这本书,他花了三年时间准备。
起初,他读了近百部经典小说,其中很多被读了很多遍:《红楼梦》三遍,《创业史》七遍。他想从这些伟大的作品中学习他们的结构和技巧。
路遥说:如果读书不是为了消遣,那就很难。
除了参考样板书,因为要写现实主义作品,还要储备各种知识,所以找各行各业的专业书籍来研究,避免在写作中犯常识性错误。
比如孙少安是双水村的生产队长,他对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成熟时间是绝对不会弄错的。因此,孙少安背后的作者路遥研究了农业、林业、商业、养蜂、养鱼、施肥、历法甚至土壤改良。
路遥这十年除了看书,还看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各省报纸、各地区报纸,磨手指看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就像搁在刀刃上”,他要用手掌和手腕翻页。读了几个月,虽然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但也让他知道了近十年来发生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即使写不出细节。
光读书是不够的,还要观察生活。路遥说,故事可以编,生活不能编。
农村的城镇、学校、工矿企业,他都去体验各种人的生活状态。他想了解某一种作物在另一种作物成熟时生长到什么阶段,以及陕北的民俗、婚丧嫁娶——作为一部大戏的导演,他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
他做了三年的准备。而真正的小说,一个字也没写。
三年过去了,计划的六年过去了一半,路遥开始正式写故事。然而,万事开头难。这样的书一开始怎么写?路遥又有麻烦了。
因为准备时间太长,经历太多,储存的知识太丰富,有那么一瞬间他不知道该怎么写,他迫不及待地把内心的激情倾注在笔端,展开包罗万象的画面。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写了很多开头,并不满意:“一页写完之后,感觉整篇文章都是牙齿和爪子。”
我不得不把它撕碎,重新开始。写了一页又一页,除了废纸篓里堆积的废纸,大脑和纸还是一片空白。
写了就撕,撕了就写,实在写不出来就在屋里走来走去,已经三天了。
三天后,他想起了托尔斯泰的一句话:艺术的惊人力量应该被抛在脑后。他想写的是三本书,“你要一浪高过一浪。”
他终于写出了平静而经典的开头:
正是这平凡的开始和平凡的一天,展现了平凡的世界,给无数经历过磨难的人带来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