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日报》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开放发展”系列报道的第三篇开放文章。新福建客户端选了7个故事喂读者。
200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尾海关调研。
讲述人:
林兴才习近平精力充沛,务实。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马尾,198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个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台商投资区、高新区、地方行政区于一体的特殊开发区。在福建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马尾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任市委书记后,习近平要求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外看,成为带动全市经济走向世界的‘排头兵’”。
他支持开发区的建设,说到做到。1991年2月23日,省委、省政府在开发区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习近平代表福州市委、市政府作了12项表态,其中包括省对开发区的权利,以及市永不设卡;市委每半年至少研究开发区一次;市政府每月到开发区现场工作一次;市主管部门简化审批程序,一揽子解决问题。
当时一些项目的引进和保税区的建设,相关工作在审批过程中,涉及到市内几个部门,非常繁琐。因此,习近平特别重视现场办公会议。他总是提前提问,充分调研,然后在现场办公会上做决定,效率很高。
我们把项目引进马尾的时候,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入驻都很麻烦。往往一个项目进来,为了三五个人的账,就要去一趟市里。因此,1991年下半年,我们问市里,是否可以一次性给100个户口指标,方便引进人才。市里有些干部觉得马尾调太大,张口就想拿下那么多指标,所以意见不一。但是习近平欣然同意了。他只强调:“是否有利于一个地方的发展,不在于人口的数量,而在于人口的质量,而在于人口的构成。”当年马尾有两家工厂,11月8日召开现场会议后,相关干部技术人才的安置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户口一落户,他们的精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我还记得,春节前的一年,我去市里开会,晚饭后在招待所遇到了习近平。他问我开发区的工作进展是否顺利,我说现场办公会后有些事情落实的不够快。他当时没怎么说。没想到,一年过去,市委督查办的工作人员就来到了马尾,把过去几场现场会上解决的、解决了的、没解决的事项全部翻了出来。还没解决,现场敲定结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