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电影 《大决战》三部电影,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非辽沈战役莫属

栏目:美食 2021-11-28 11:44:25
分享到:

《大决战》三部曲电影,总导演是李俊,但3个电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又分别有其他导演负责。

在总体风格上,在剧本方面就有一个总的统筹,保证三部曲的气质一致。但是毕竟三部电影是由不同导演执导,除了总导演是李俊之外,分别成立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西柏坡我军指挥部、南京国民党军指挥部5个摄制组,分工协作,每个导演负责各自的戏份,最后剪辑成3个电影。

所以3个电影虽然总体气质类似,但是还是有所区别。

那么《大决战》三部曲哪一部拍得最好呢?我认为非《辽沈战役》莫属。

《辽沈战役》按照豆瓣资料显示,是由导演杨光远负责。豆瓣评分8.2,这个评分在我看来绝对低了,豆瓣对于这种主旋律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向来评分有所压低,咱们就不多说了。

但是林彪对于攻打锦州一直心存疑虑。

在这场军列上的3人对话中,林彪说他对之前四平之战依然有心理阴影。

但是看到锦州危急,蒋介石命令华北的国民党军北上解围,还从海路增兵3个军,在葫芦岛登陆,向东增援锦州;同时廖耀湘兵团也从沈阳出来向西增援。

在行进军列上,得到刘亚楼汇报后,林彪再次犹豫起来。

然后刘亚楼退出房间,林彪一个人站在那里,火车外灯光不停变换。

战场的形势,就如同这列火车,一旦运转起来,除非分出胜负,很难停下来。

而窗外灯光变幻预示着林彪内心的波澜。这个镜头实在是太有深意了。

这个孤独的背影,是辽沈战役决策过程中林彪内心摇摆和斗争的最具代表性的写照。

我一直觉得,这个林彪独自在站台停留,踱步思索的镜头,是这部电影的精华所在。

战争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的我们已经知道了解放战争最后结局,但当时身处其中的林彪,虽有打胜仗的信心,却也不敢说战争局势全然掌握在他手中。他也会犹疑,他也会害怕,这个孤独的背影,代表着军队指挥官的害怕。

最终,林彪还是下定了决心。

但是这部电影,用这短短几分钟,几个镜头的转进,完美诠释了历史上攻锦州之前林彪的心境。

所以我说《辽沈战役》拍得最为惊心动魄,最是跌宕起伏,真正是一波三折啊。

后来1961年罗荣桓元帅逝世,毛泽东专门写诗悼念,其中重点提到了当年攻打锦州的战略问题。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可见,辽沈战役的锦州方向,实在是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阶段最为关键的一步啊。在10多年后,毛泽东依然印象深刻。

而电影则很好地表现出了这一点。

如果说《辽沈战役》最大的优点是故事性最好,拍得一波三折,《淮海战役》最大优点是战争场面拍得特别大气磅礴,毕竟三大战役最大规模的野战军决战都发生在淮海战场。

我还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淮海战役》的这种大场面。就拿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来说明吧。

这个2分钟长镜头以装甲车辆作为开始,而且镜头是从坦克的底盘底下扫过,配以BGM。

接下来,大场面出现了,先是看到有5路纵队,排成一排,各自行进。

然后镜头拉到了河这边。

随着镜头的拉伸,我们还可以看到步兵队列一直在变换队形。纵队的队形一直在交叉、汇合,然后再打散。

数以万计的部队和各种装备,配合此次渡河拍摄,这应该算是一次准军事演习了。这个调度难度之大,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

长镜头都是一次拍摄成功,所以拍摄之前一定要进行演练,保证拍摄过程之中不乱,否则就要重来。

因此《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这个2分钟的镜头向来被称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光是一个行军场面就拍得如此壮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战争场面。《淮海战役》最后2场围歼战,就是在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在陈官庄围歼杜聿明兵团的战争戏,真是拍得气势如虹,最后解放军冲锋的画面,冲击力非常强。

围歼黄维兵团解放军的冲锋画面

所以《淮海战役》这些大场面拍得真是好。

但是《淮海战役》由于是华野和中原2个野战军联合作战,比起《辽沈战役》统一由林彪指挥来说,有点重点不够突出,所以整体还是略不及《辽沈战役》。

至于《平津战役》主要围绕着双方的和平谈判这些戏份,重点刻画政治斗争方面,这些戏很难出彩。

所以说《辽沈战役》最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