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文字狱”就像一条生生不息的毒线,从秦朝一直延续到晚清。虽然时有出现,但无法根除。
对于统治者来说,“文字狱”不仅是肃清统治阶级内部异己势力的法宝,也是肃清普通民众异端思想的工具;既是进一步加强皇权的需要,也是巩固王朝统治的加强剂。
中国古代有三个集中的文学纠问:南宋初年当政,明太祖朱元璋执政,清朝康、雍、干执政。
摘要
那为什么前两次现在很少提起,清朝的文字狱却“被遗忘了几千年”呢?
首先我们来看秦桧的文字狱,更多的是一种排除文官系统异己的手段,而朱元璋的文字狱更多的是他自身特殊经历导致的一种变态心理。
清朝时,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占领中原,引起了汉人和士人的反抗。清初,反清思想一直存在于下层社会和许多汉族文人之中。
清朝为了巩固和保持统治地位,不惜杀人夺城,实行血腥镇压,但效果并不太理想。在长期的武力镇压中,清朝意识到单靠武力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在思想文化上下功夫。
于是,文字狱被扩大,试图通过净化思想文化,确立清朝的合法正统地位,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来解决汉族的民族矛盾和“中意之争”。
对于清代的文字狱,鲁迅的精彩比喻深刻揭示了其本质。统治者制造文字狱,让人们“停止说话”,禁止任何异端思想。士大夫的品格、气节和活力,被清朝无数年的摧残和斩首。谁敢“处士议”?清朝统治者真正满意的是“万马齐哀学”。
这才是清朝文字狱至今饱受诟病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