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包括上海和香港的数百名患者,发现在亚洲人群中应用PHI也可以减少过度的针吸活检。图片由肿瘤医院提供
中新网7月9日电目前,前列腺癌已成为威胁中国老年男性健康的主要杀手。在9日举行的2021浦江前列腺癌高峰论坛上,记者了解到,由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叶定伟教授领衔的中国人群胚胎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我国高危及转移性前列腺癌人群BRCA2基因突变率较高,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本研究证实了中国和西方人群的遗传相似性,明确了中国人群的首选遗传检测范围。“这一系列成果在基因层面取得突破,有望改变我国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效率低、手段单一、副作用大的现状。”叶定伟教授说。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亚太前列腺协会候任主席叶定伟教授9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接近100%,而中国这个数字还不到70%。叶定伟直言,“中国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早期诊断患者比例低。近70%的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大量晚期患者无法获得良好的生存。”
据报道,欧美发达国家前列腺癌患者比例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早期筛查的普及。针对目前前列腺癌筛查不足的现状,叶定伟教授团队探索了精准前列腺癌筛查基地+精准前列腺癌筛查服务站的模式,将区域医疗中心的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区。近三年来,相关项目已覆盖上海全区,精准筛查3500余人。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大多转诊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根治性手术,有效提高了这些“潜伏”患者的5年生存率。
晚期前列腺患者往往需要局部治疗结合全身治疗。准确的分期和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图片由肿瘤医院提供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多学科团队在首席专家叶定伟教授的带领下,针对我国人群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困境”,创新筛查标志物的选择,率先推广前列腺癌社区筛查模式,采用全程精准治疗模式,保障了患者的长期生存,提高了控尿功能和性功能的恢复。据报道,目前我院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82.6%。
“目前,PHI应用于欧美国家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该指数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那些急需穿刺的患者,准确地‘拉出’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叶定伟教授也直言,“但不幸的是,亚洲人缺乏相关的研究数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叶定伟教授发起的一项临床研究,纳入了沪港两地数百名患者,发现在亚洲人群中应用PHI也可以减少过度的针吸活检。叶定伟告诉记者,他的团队还通过中欧合作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东西方人群应用的PHI临界值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首次揭示了东西方PHI检测参考值的差异,通过设置符合中国人特点的PHI阈值,为更有效地诊断中国人前列腺癌奠定基础。“与欧美国家相比,晚期患者占据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最重要部分。晚期患者往往需要局部治疗结合全身治疗。准确的分期和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同日,叶定伟教授表示:“常规医学影像无法准确分期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给治疗带来困难。”叶定伟教授团队率先开展相关精准医学影像,使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有了更精细的分期,从而获得精准治疗的可能。据报道,相关技术对转移灶的检出率为78%,远高于传统影像的40%。
在叶定伟教授看来,前列腺癌的治疗不仅是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命,也是为了让患者能够有尊严地生活。通过一系列改进的精准手术方法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平台的加持,前列腺癌患者在肿瘤医院的5年生存率在国内位居前列。
2018年,叶定伟教授上线“中国泌尿肿瘤MDT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纳入国内400余家医疗中心,已有21家国际顶级泌尿外科中心入驻咨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