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岳岗
“如果你热爱战斗,你就会赢”...
2000多年前,中国汉朝派遣船队远航南海、印度洋,打开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海上交流的大门,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始。此后,满载着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精美物品和与世界文明对话的美好意愿,一路南下西进,激活了沿线国家的经济,传播了中华文明,带回了沿线国家的香料、药材、玻璃以及思想文化等文明成果。
2008年的一天,积满灰尘的牛津大学鲍德岭图书馆发现了一幅让世人感到轰动的中国明代绘画地图。它被称为“塞尔登地图”,因为它是由著名律师谢顿收集的。这张地图突破了中国传统的测绘视角,前所未有地描绘了以“海洋”为中心的明代南海海图。当时,中国在地图上把这个海域称为东西。今天,人们把这张地图视为重新打开对全球化认知的钥匙之一。令人惊讶的是,海图上很多曲折的航线都指向福建沿海的一个海域,汇聚在一个起点,那就是漳州月港。明朝政府推行海禁政策期间,一大批越港海商抓住历史机遇,出海漫游,以世界为市场,以海洋为舞台,走遍台湾省、下南洋、东亚、西大洋,覆盖了东西亚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称霸东南亚民间海上贸易,推动漳州越港, 其中更是“隔海相望,俗如洋人”自此,闽南商人纷纷聚集在越港的舞台上,引领中国参与世界第一次全球化浪潮。
当月港帆船与东西方的波涛搏斗时,也是中国海洋意识从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时期。延续了两个半世纪的漳州月港,在世界大航海时代,主动参与“马尼拉航海贸易”。从岳岗出发,一批海商塑造了今天东南亚的华人世界,创造了“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不朽传奇。这是中国历史上遗失已久的现代人,也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史上的壮观景象。人类开始连接成一个命运共同体。
爱打架才会赢!岳岗故里漳州,秉承着祖上“开放包容,敢为天下先”的闽南人的海洋性格,正大步迈入新时代的历史洪流。
再次回忆张协
睁开眼睛看世界文学越来越珍贵
明末著名学者张协,生于漳州龙溪县石马县。张燮着手编纂《西学东渐》,收集了东南沿海尤其是港口山川的第一手档案,详细记录了海商、船主的实际经历和心得。
张燮的东西方研究
时至今日,“西学东渐”对我们仍有重要意义。1980年1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的文章,文章运用了大量国内外史料和文献,表明中国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其中引用了《东西方研究》。1983年4月24日,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南海部分岛屿标准地名》,大部分以明代张协《东西方研究》记载的岛屿名称为依据。
东西部考试
明代,漳州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岳岗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贸口岸。当时,张协受海城县令陶蓉、漳州府总管萧骥、襄垣总督王启宗之托,撰写《西学东考》,作为漳州与东西方通商的指南。东西方考据学共12卷。第一册到第四册是“西方国家考试”;第五卷是《东方国家考》,记载了东西方40多个国家的沿革、事迹、形式、产品、交易等方面;第六卷是《外国学科考试》,主要记录日本和红魔藩的国情;第七册《税务检查》,描述了粤钢的关税制度、税收征收项目和货物税额;第八卷《税务考》,记述宦官苛捐杂税的罪行和港、港商人的反税务监督斗争;第九册《船长考试》,记录了每月香港商船的规模和人员构成,特别是每月香港商船前往东西方国家的航程、针状航线、山形水势和气象潮汐;后三卷为“艺文考”和“史燚考”,保存了一些与东西方一些国家有关的文献和中国史籍中的一些记载。
《东西方考辨》是研究明代中外关系和东南亚国家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也是总结漳州与东西方贸易的指南。这是中国第一个完整的地方港口记录,为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繁荣,也为漳州带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它对研究中外关系史、经济史、航海史和华侨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被称为“海洋中的独生子”的周启源为“东西考”作序,被称为“开面试局,垂书”“补前人未备”,说明了这本书的价值。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西学东渐》是了解海外国家情况的百科全书。
除了《西学东渐》之外,张协一生写了很多故事,包括《云菲居记》54卷、《续编》66卷、《北海稿》1卷、《藏宝集》4卷、《玉楼集》84卷、《民中记》几卷。他还与刘廷辉等人编修《漳州方志》,与蔡国桢等人编修《海城县志》。张协经常与黄道周、徐霞客有交往。黄宗羲称其为“万里间作手”,黄道周赞其为“高,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足为谋士,则臣不及华亭布衣陈继儒,陇西张协。”
宰品樊华
商人聚集在一起带路
漳州月港是大航海时代世界海洋贸易的重要枢纽。岳岗出口漳州窑瓷器等中国商品,换取白银等外国商品,占当时世界的50%以上。当时,海上商人“在海上川流不息”。每年,在大风和汛期,他们乘着满载中国特产的海浪航行,驶向外国,风又转回来,节省了生产和灌船。在商品交流中,一些相关的中国工艺和文化也与海外国家交流密切,优势互补。
岳岗老码头
荣川码头
中谷码头
西圩码头
路头围码头
杜翔大厅
电宰圩码头
阿戈贝码头
月港繁荣时,不到一公里远的海岸上有七个码头,周围形成了七个商业市场。
交通便利,贸易繁荣
月港位于流经漳州平原的九龙江下游的河海交汇处。其港口道路起于海城港,沿沿海港口向东流向海门岛。港内大泥险多,西有贵屿岛以西的紫泥群岛,西有五角、须茂群岛,西北数里有刘颖河与竹溪交汇处的三岔河。河口叫鳌头,即抚河北岸的航道,东至省会,是海船最容易登泊的地方。
16世纪以来,大量外国银币不断流入漳州。
岳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当地政府的开海禁令,使岳岗的对外贸易更加繁荣,并在明朝万历年间达到顶峰。越港的商船抵达东南亚4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半岛、新加坡、爪哇、苏门答腊、菲律宾群岛、马鲁古群岛、加里曼丹等。,并经常到达日本和印度。通过中继站马尼拉和南洋群岛的其他地方,越港的海商直接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欧洲商人进行了广泛的交易,从而与美国建立了贸易关系。
海外交通的繁荣也给漳州带来了繁荣,漳州的特点是“百工秤,一鹤一锤”。
货物进出影响世界
据史料记载,当年越港出口的货物极其丰富,明朝万历年间就有百余种。纺织品包括纱线、丝绸、丝绸、缎子、羊绒、再续前缘、丝布、苎麻布、罗布、香蕉布、亚麻布、棉布、格布、吉贝布和陶制丝绸;水果包括柑橘和荔枝;手工艺品有蔗糖、纱灯、竹枕、铁鼎、铁针、铜鼎、铁、纸、瓷、竹器、药材、茶、酒、漆器、钱、铜炉、铜佛、铜仙、金银首饰、丝绒、银床、麝香、铜汞、脂粉、自鸣钟、小技、女工针除此之外,还有家养的水牛、傻鹅、马和骡马驴,甚至还有会说话会唱歌的笼中鸟…
岳岗遗址抢救出的瓷器
其中最大的出口商品是丝绸和瓷器,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当时漳州的纺织业相当发达,张莎、张士亭、张荣都是漳州的名产。根据当地的记载,这些产品“极其美丽和昂贵”,不仅在国内受到高度尊重,而且在海外也很受欢迎。岳岗出口的瓷器不仅来自中国南方著名的瓷器产区,如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也有漳州本地生产的。明代漳州的瓷业非常发达,在平和南升、五寨都有窑址,主要是为了满足出口的需要而生产的。
关于进口货物,明朝隆庆六年,明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商业关税条例》,对55种进口货物征税。这些进口商品有:象牙、花椒、苏木、檀香、燕窝、犀牛角、鹤顶、玳瑁、攀西、黄蜡、水牛皮、藤条、孔雀尾、铅、铜、杉木等。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增加到115种。除了少量的手工制品如米被、竹布、文佳席,以及大米、虾、绿豆等日常食品外,这些产品大多是香料或奢侈品,如胡椒、苏木、象牙、檀香、犀牛角等。
文化技能相互融合,相互受益
宋元时期,漳州人迁居南洋诸国。明清时期,随着粤港澳海外贸易的繁荣,大量漳州人来到海外。漳州人在当地生活中自然会传播一些闽南文化技能。在语言上,茶在今天的欧美被称为“茶”,是根据当时漳州方言的读音演变而来;菲律宾他加禄语中有数百个单词来自闽南方言。如碧痕、鹤壁、磐石等。农业方面,漳州海商不仅运送贸易货物,还将水牛运到菲律宾传播水牛耕田技术。
延海大厦全景
粤钢引进、推广、推广的农作物新品种有红薯、烟草、花生、西红柿、菠萝,还有玉米、土豆、番石榴。这些农作物的引进不仅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也改变了农作物的结构。岳岗打开了漳州的世界之门。漳州的农业种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特点是商业化。蔗糖、柑橘和荔枝已成为主要的外贸商品。与其他农产品相比,种植和加工这些经济作物可以赚取数倍的利润。据《漳州府志》记载,当时人们认为“种蔗煮糖利大于田”,于是“多取粮地种”。
万历时期,漳州海城地区可以模仿自鸣钟。明朝万历年间的《吕简》记载:“利玛窦在西域做了一个自鸣钟,比较露骨。今天,海城人做节能工作。有人说外国人在中国很聪明。不知道宋的张思训是怎么想的。木偶作为七个直人,他们可以敲钟和打鼓。”
闽南日报记者整理
海斯先锋
严思齐,“台湾开放之王”
颜思齐,字震泉,漳州海城人。思齐等人不满德川幕府在日本的统治,密谋造反,参加了日本人民的反抗斗争。颜思齐与二十八人拜盟为兄弟,被众人推为盟主。可惜幕府派兵寻找,司棋率领众人分乘十三船逃窜。思奇率领船队来到海湾,停靠在笨港。严思齐率部聚众砍树挡土,建寮村,开启了台湾省最早的大规模垦荒活动。颜思齐利用海上交通优势与大陆开展海上贸易;同时,组织海上捕捞和海岛狩猎,发展山海经济,满足移民生产生活的物质需求。
颜思齐英年早逝,年仅37岁。但是,他带领人民跨过台湾省海峡,吸引张泉移民,在台湾省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垦殖。因此,他被尊为“台湾王”、“台湾省第一拓荒者”。他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在台湾省的历史上写下了灿烂而美丽的一页。
“澳门之王”严启胜
严启生,陇西县巴度人。据《象山县志》记载,海盗严启胜将于第二年七月的明天发动攻击。起初,严启成被囚禁在漳州。后来他越狱,下海行窃,杀了忠臣。到了广东,它吸引了东南亚的商船前来贸易,并航行到了外洋。
可见,漳州的严启胜最早是在象山海域进行海外贸易的。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严启胜是一个“海盗”,但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虽然他“杀死了忠诚者”,但他的主要业务是从事海上贸易。严格来说,他应该是一个海上商人,而不是海盗。只是因为明朝政府荒唐的海禁政策,他才成为了一个不服从海禁的“海盗”。就现有资料来看,福建漳州的严启胜应该是第一个开发澳门的。
“海洋红子”周启源
周启元,字仲贤,金镇号,福建海城人。可以说,他成长在粤港贸易的鼎盛时期。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在建议和任命上,商声讨和诽谤的理由,并被革职为桂参。天启三年,他指责织造太监李实贪婪违法,并为苏州同治江洋辩护。他被魏忠贤恨之入骨,被诬告没有10.2万元唐金。他被捕入狱,被铐死。
武士敏和他的老乡都是哭泣的人,后者称周启源和高攀龙为“最后的七君子”。
后岳岗时代的“世界首富”潘振成
潘振城,字勋贤,号燕文。出生于漳州市龙海角美镇白蕉村潘厝社。
潘振城三次南下吕宋,向西班牙、英国、葡萄牙等国商人贩卖茶叶、丝绸、瓷器等货物。他赚了很多利润,积累了人生奋斗的第一桶金。
潘振城在清乾隆三年后从福建进入广东,离开家乡独自在广州生活。几年后,积累了足够资金的潘振成,在乾隆七年左右,向清政府申请开办文同银行,开始成为独立的商人老板。他做事正直,是个大器晚成的人。
潘家有多少钱?据一位当时与潘振城做过生意的法国商人说,《法国杂志》报道,潘氏家族一年消费高达300万法郎,财产超过西欧一个国王。因此,潘振城在18世纪被法国杂志评为“世界首富”。
“中国邮政先锋”郭有品
郭有品的字鸿翔。清咸丰出生于陇西县十八渡刘川村三年,是天一总局的创始人。十七岁时,郭有品漂洋过海到菲律宾马尼拉谋生,并担任往返闽南和菲律宾岛的水上旅客。清光绪六年,郭有品的“天一信用局”正式挂牌,经营南洋华侨和闽南侨乡的银行和信用汇兑业务。
天翼新闻局鼎盛时期,在菲律宾8个国家设立了24个分支机构,在中国厦门、安海等地设立了9个分支机构。
“天一新闻局”的成立,对闽南地区与外界的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比“大庆邮政”的成立早了16年。
闽南日报记者整理
赫斯,大家都说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席宋新潮:
岳岗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从越港引进许多农作物新品种,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问题,这是其他申请世界遗产的城市无法比拟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研究室主任安家耀:
越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帆船港,其海上贸易承上启下,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空历史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必要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加强海斯遗址的保护和修缮。
福建省文物局原局长郑国震:
在全球海上贸易中,越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岳岗的历史文化不仅要好好挖掘,更要好好保护,让岳岗通过申请世界遗产顺利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馆。
林仁川,原厦门CPPCC副董事长、厦门大学教授;
月港是大航海时代国际海上贸易的新型国际贸易港,也是美国大型船舶贸易的重要始发港。以越港为始发港的大型船舶贸易,对中国社会经济和世界社会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在16、17世纪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全球化中,越港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港口,更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商埠。岳岗是大规模华商、海外华人遨游世界的出发地。明朝末年,从漳州月港出航的商人和华侨,已经遍布东亚和南亚各国。岳岗是中国封建习俗的发源地。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李教授;
17世纪初,当全球贸易在东南亚形成和发展时,真正发挥巨大作用的是漳州岳岗。它开辟了“马尼拉帆船”贸易路线,向拉丁美洲和欧洲出售中国丝绸和瓷器。
新加坡著名学者杨松年:
16世纪中后期,越港与东南亚的贸易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越港走出的漳州海商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西班牙华西国际交流促进会首席顾问余晓平:
明末,港人勇敢地抨击海禁政策,导致隆庆开海,使中国社会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走向海洋经济和全球化。
西班牙前驻华大使布雷·戈拉特:
1565年至1815年期间,马尼拉帆船每年往返两次,经菲律宾马尼拉将大量中国丝绸和瓷器转运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由于中国商品质优价廉,在南美国家很受欢迎。部分产品还运往西班牙塞维利亚销售,出口欧洲。大航海时期“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是中西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西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
卡洛斯·马丁内斯·肖,西班牙皇家历史研究所院士和教授;
跨洋丝绸之路连接中国、菲律宾、墨西哥、西班牙和世界。最重要的港口是中国的漳州和马尼拉,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和韦拉克鲁斯以及匈奴的塞维利亚。
西班牙学者兼记者艾菲·加斯帕尔·鲁伊斯·卡内拉:
2018年10月8日,卡内拉教授在曼谷出席大航海节庆典暨学术研讨会时表示,马尼拉大航海覆盖了亚洲与拉丁美洲的跨太平洋贸易路线,开启了真正的全球化。中国是珍贵香料、丝绸和白银的交流中心。马尼拉大帆船创造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