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一起被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崇拜天象,在秋收时节的月圆之夜举行盛大的“祭月”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特殊的节日。
古人对“祭月“十分重视 古人非常重视“祭月”
在《礼记·月令》一书中,有关于中秋节最早的记载:
"中秋赏月养衰老,吃粥."
这里的“中秋节”是指秋天的第二个月,也就是农历的第八个月。
早在汉代,人们就将中秋当成了一个特殊的时间 早在汉代,人们就把中秋节视为一个特殊的时间
可见,早在汉代,古人就已经将中秋节视为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喝粥养生。
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关于中秋节也有很多神话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故事。
“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 嫦娥奔月与吴刚伐桂
众所周知,嫦娥是后羿的妻子,为了保护长生不老药,她不得不在飞上月球前将其吞下;吴刚因为杀了孙伯苓,砍了一棵不死之树,被炎帝送上了月球。
至于吴刚和嫦娥的关系,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
据说两人是一对恩爱夫妻;也有人说吴刚只是广寒宫外一个不起眼的伐木工人;甚至一些影视作品也把吴刚塑造成了一个贪图嫦娥美色的反派。
有传说,嫦娥和吴刚是一对恩爱的情侣 据说嫦娥和吴刚是一对恩爱夫妻
但无论哪种说法,都只是带有主观意识的传说和改编,并没有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
其实,“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商代古书《归藏·归美》:
“老人坚持要我偷西王母的‘死亡之药’,带到月球上去。”
《归藏》与《连山》、《周易》统称为《三易》 归藏、连山、周易合称三义
这里的“恒我”也叫姮娥,也就是后世的嫦娥。
书中,嫦娥不再是飞上月宫守护仙丹的忠女,而是偷仙丹的贼。
同样,汉代古籍《淮南子·子兰明训》中也有类似记载:
“易把长生不老药请到西王母那里,偷了去奔月,怅然若失,不能续”。高度诱导注射;“姮娥,你的妻子;请将仙丹交给西王母,若拿不到,姮娥会偷去,得到仙丹,冲进月中取月精。
刘安,为《淮南子》的主编者,也是豆腐的发明者 《淮南子》主编刘安也是豆腐的发明者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故事的主角嫦娥是偷仙丹的贼,说明后世流传的保护仙丹版本其实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他的《嫦娥》一诗中就写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嫦娥》一诗中写道:嫦娥应悔偷仙丹,夜不能寐。
而“吴刚伐桂”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
唐代著名的怪小说家段在其短篇小说集《酉阳杂》中写道:
“古语有云,月有桂,月有蟾。所以不同的书上说:月桂树高500尺,树下有个人经常养,树也是用它创造的。姓吴名岗,是西河人,学过神仙,奉命砍树。”
酉阳泽
根据古老的传说,月亮上有桂树和蟾蜍。因此,一本奇书说,月亮上的月桂树很高,树下有一个人每天砍树,但树被砍倒后立即愈合。这个人的名字叫吴刚,是西河人,因为学习仙道的错误而被罚砍树。
而这也是“吴港伐桂”最早的记载。
可见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这两个故事,一个出现在商朝,一个出现在相隔近两千年的唐朝,这两个人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关系和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