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古诗,如果用典太多,一般不会被读者喜欢。
但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更有诗意,可读性更强。
让我们读一读李白的《秋日下的荆门》,看看他的典故之美。
荆门河上霜落树空,
风帆冲浪是安全的。
这次旅行不是为了鲈鱼。
自爱名山,陷入喧嚣。
这首诗是李白刚去蜀国长途旅行时写的。
让我们一句一句地读。
1.荆门河上霜落树空
霜降,意味着秋天。
荆门是指位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部长江南岸的荆门山。
荆门山秋霜落,沿河树木凋零,格外空荒芜。
秋天萧瑟,树木凋零。一般来说,诗人应该是忧郁的。
但是“空”这个词拓宽了诗人的视野,我们看不到悲伤的痕迹。
除了指出季节、地点和环境,这句话还有什么含义?
注意“江”这个词。
为什么诗人写河边的树,而不是山的其他地方的树?
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铺垫。
我们来看下一句。
2.航行是安全的,悬挂在秋风中
这里有个“布帆”,你是不是突然觉得?
绝对不是。
因为前一句已经指出了“江”这个字,所以帆自然要出现。
结合诗名和写作背景,可以判断诗人是乘帆船顺长江顺流而下。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的典故。
航行是安全的。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乘船东去,途中遇到大风。顾恺之写信给尹仲堪说:“行人安全,行船安全。”
可以看出,这四个字意味着旅途顺利。
如你所见,诗人现在挂布帆,乘船去东方。
因此,“安然无恙地航行”是很自然的。
因为条件相同,结果可以相似。
这就是典故的巧妙运用。如果将现有条件与典故中的条件进行比较,典故中的结果可以等同于现有条件。
使用典故有什么好处?
显然,这增加了诗的含蓄性和可读性。如果只说一帆风顺,这首诗就没有任何味道了。
那诗人为什么要写《秋风》呢?
很明显,秋风把帆船吹走了,但据说船上的帆被秋风夹住了,这就像一件珍贵的东西。
所以,诗人的心情应该是很愉悦的,因为他的旅程是平稳的,伴随着秋风。
秋风不仅是为了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更妙的是,它还引发了下一个典故。
让我们看看最后两句话。
3.这次旅行不是鱿鱼
花鲈。相传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看到秋风起,他想起了家乡的糯米汤和鲈鱼。他说:“人生贵,怎能嫁千里,好得贵人!”于是我回到了家乡。
为什么这里还有一个典故?
因为秋风。
当汉斯·张看到秋风时,他想到了家乡的鲢鱼,于是他辞职回家了。
秋风一直伴随着诗人。相反,诗人正在离家的路上。
这是一个反典故。
它们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共同点是秋风,这是使用典故的基本条件;
不同的是一个是回到家乡,一个是远离家乡,这是典故的反/用条件。
条件相反,所以他们的结果也是相反的。
张翰是为鲢鱼,但诗人自然不是为鲢鱼。
所以,“不为鲈鱼鲢鱼”显得很自然。
然后,张翰为了鲢鱼辞职回了老家,那么诗人为什么不走鲢鱼而离开家乡呢?
我们逆向推断诗人应该追求名声。
真的是这样吗?
让我们看看最后一句话。
4.自爱名山成喧嚣
浙江省嵊州市沙中。
我喜欢名山,所以我想上中学。
诗人真的想上中学吗?
我们来查查李白的背景。离开蜀地后,他没有直接去,而是在江汉呆了很多年,然后去了长安,然后流浪到江浙一带。
显然,他不想去中学。
那他为什么说要上中学?
因为“名山”二字。
唐朝的人主要是通过参加科学研究来成名的。
但是李白自命不凡,想通过另一种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那就是和名人交朋友,而隐居名山的人更容易受到名人的尊重。
所以李白想隐居名山,求长生学道,等待人们的推荐。
传说中有许多名山,所以诗人通过传说表达了他的成名之路。
这首诗的美,含蓄而可读,在于用了两次,一次在用,一次在反。
这两个典故的使用非常自然,没有流露出任何痕迹,因为诗人找到了借用典故的相同条件,并巧妙地将其设置为伏笔,如《江》、《秋风》。
你认为这首诗用典故巧妙吗?
欢迎留言讨论。
我沉浸在古诗词中,为你解读古诗词的情感脉络,让你知道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如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