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已经半个多月了,区块链“吹”了半个多月。
很多从业者开始慢慢感受到变化。企业家是第一个察觉到行业变化的人。在谈及与客户和资本的合作时,他们“隐藏”了过去区块链的标签,并感到被认可。区块链的春天来了吗?在过去的2018年,资本对区块链来说可谓“夏热冬冷”,但现在投资机构试图更多地了解区块链科技。然而,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专家普遍认为,国家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将为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带来巨大机遇。很多从业者表示,行业的爆发要以大规模落地为基础,一些区块链项目的大规模落地需要3-5年的时间。
“春风来了”
一周内对接5家投资者和13家上市公司
10月24日,区块链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利好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研究。
很多区块链交流群立刻被这个消息“筛选”了,“激动”“祝贺”“机会”成了群里的高频词。
“中央政治局18日集中学习前,在给客户讲解技术时,除非他问得特别详细,否则我绝对不会主动提到我们用的是区块链。”易宝泉创始人兼CEO刘刚告诉新京报记者。
“只要之前提到区块链,对方就觉得是骗子,不靠谱。”刘刚说,谈及与客户的合作,他会下意识地“隐藏”区块链的标签,因为当时区块链的技术无法用来提价。
易宝泉从事数据去中心化和证书保存,通过与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等机构建立联盟链,解决了电子数据容易被替换和篡改的问题。从业务角度看,易宝泉不涉及此前被禁止的ICO。2018年,公司通过国家网信办国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
10月24日之后,一切都变了。“我觉得区块链技术本身已经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区块链安防公司派盾科技创始人蒋向新京报记者分享了他的感受。
“客户过去常常讨论区块链是否可行,但现在每个人都在讨论如何去做。”刘刚告诉记者,最明显的变化是,顾客不再戴有色眼镜看他。
专注于投资的联兴资本创始人张表示,“每年投资机构颁奖,我都会受伤,好几家颁奖机构都拒绝在投资”。“而就在今年演讲结束后,有几个人主动联系我给我颁奖。感觉这么多年都被认可了。”
张觉得“那个来了”。
“我过去常常一点钟睡觉,但现在我可能要到三点钟才睡觉。我觉得休息是浪费时间。”张说她最近“很忙”。午休时间与记者通完电话后,下午她将继续召开投资会议。“在过去的三天里,我会见了13家上市公司,我想和我们一起了解区块链未来布局和收购的投资机会。”
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后,广受关注的陈春院士讲解《区块链》,还为其股东安排了参观交流活动,了解区块链业务。
市场回春更直接的体现是,传统股权投资机构开始考虑接触区块链项目。
刘刚说,短短一周,就有5家投资机构与他对接。派盾科技创始人蒋也表示,近期已有多家投资机构与其接触。
“上市公司,包括国企央企基金和部分人民币基金,一批对政策最敏感的投资者准备入场。”张对说道。
亮点和低谷
受货币圈混乱的影响,区块链已经进入低谷
在区块链球场,爬上顶峰和死亡的速度特别快。2018年,资本对区块链的态度可谓夏热冬冷。
早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传统投资机构一度青睐区块链,如IDG、丹化资本、红杉中国等知名风投进入市场,许小平甚至在正格基金投资公司CEO群中宣称“全在区块链”。公开资料显示,正格基金当时投资了几个区块链项目。
这也成为区块链进入大众视野的助推器,也掀起了投资浪潮。根据IT Orange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的投资项目中,有41%是区块链项目。
因为疯狂的炒作和投机,出现了一系列的币圈乱象。ICO在2017年被取缔后,迎来了第二次严格监管。2018年8月24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文章中提到,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它涉及在互联网和聊天工具上交易,并使用在线支付工具来接收和支付资金;通过海外服务器建网站;聪明的名字如ICO、IFO、IEO等。
随后,BAT响应号召,因涉嫌发布ICO等炒币信息,多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微信群以及“币圈”“链圈”内的百度论坛被封杀,100多家相关媒体消失,腾讯、阿里巴巴也关闭了数字货币的场外支付渠道。
新天创投合伙人蒋玉杰在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中发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一些领先的投资机构合伙人强烈抵制区块链项目。
在蒋玉杰看来,总行的每一笔投资都会引起行业的关注,而投资区块链项目则会给已经具备一定社会地位的合作伙伴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区块链在行业内的投资价值得不到认可,那么在这涉及到投资项目之后,还会有其他投资者继续投资项目吗?”蒋分析,“整个行业已经进入低谷,也随着行业技术发展。落地远不如预期。一开始,大家的希望都太高了。”
此前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重视区块链,与区块链相关的资本市场将持续向好,科技企业将迎来投资高峰期,重量级数字交易平台和数字资产管理公司将出现。此外,监管将继续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鼓励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并不意味着鼓励虚拟货币的无序发展。
“冬天”
项目融资难,存续企业靠“接单”
在这个行业,很多创业公司不是死了,就是在持续一年多的寒冬中“冬眠”。
曾投资多个区块链项目的新天创投合伙人蒋玉杰表示,去年8月以来,愿意投资区块链项目的风投比较少,项目融资和募资也不容易,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零壹的财务数据显示,从融资额来看,2018年6月创造1185亿元的月度融资额后,区块链板块融资额陡然下滑,此后未能突破400亿元。
没有资本流入,一批公司自然消亡。蒋说,“很多公司在2018年上半年出现,下半年就消失了。”
刘刚的易宝泉是幸运的。虽然PRE-A融资后没有新的投资记录,但公司已经实现了数千万的利润,并“挺过”了去年的寒冬。但他也承认“公司目前的规模仍然不理想”。
初期规模和营收徘徊在2000万到3000万元之间,很难增长,这也是现有大部分区块链项目的生存现状。“除非是拥有顶尖科学家的非常强大的团队,并且能够以非常高的估值筹集到大量资金,否则大多数项目都是依靠‘接单’,也就是做项目开发工作来维持整个团队的运营。”姜玉洁观察到。
据悉,目前单个区块链产品的设计成本不高,一般在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这是根据所需时间决定的。例如,帮助企业制作代币积分钱包,或者在现有应用中加入区块链技术,都是相对标准化的,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费用较低。然而,如果你想设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游戏,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且费用很高。然而,公司团队经常同时操作多个订单,以获得更多利润。
“很多大公司其实并没有想过用区块链科技做什么,也不知道结合自己的业务后能产生什么价值,所以都是试探性的投资,不愿意投入太多资金。”姜玉洁说。
在与上市公司接触的过程中,张也发现了这一点。“一些上市公司会利用区块链做一些软件生态系统或企业服务,但都是由一个小部门做孵化和研发。同时,适用范围非常有限。”
蒋玉杰称这种公司状态为“冬眠”。在他看来,如果公司不能做大,就无法获得外部融资,很难通过拓展业务来增加对创新业务的投入,形成循环,导致公司规模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
作为一名企业家,刘刚也感受到了融资的困难。“一些投资界的朋友声称也在看区块链的项目,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在这方面投入任何资金。”
零壹金融数据显示,根据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公开披露的投融资信息,投资次数最多的30家机构大多成立于2015年或之后,以区块链投资为主。获得最活跃的资本,出手28次;丹化资本出手27次,排名第二。其他活跃机构包括节点资本、创世资本、JRR密码等。
投机和混乱
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投机者砸热点卖牌照
机遇将吸引创新者和投机者,尤其是在区块链行业。
经政治局集体研究,100多只区块链概念股,开盘涨停,获得数百亿入场资金。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在问答平台上问:“请各位大神问一下,这家公司想去区块链找个借口?”然而,通过点击这篇文章,细节已经被删除。
这种情况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目前,很多公司都收到了监管机构的问询函。然而,在风险投资领域,“抓出热点”的现象更为普遍。
“一个星期后,很多人开始在身上贴标签,我发现很多项目的场景根本不需要区块链。这不是废话吗?”刘刚表示无奈。他举了一个可笑的例子。制造OA系统的公司声称应用了区块链技术,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目的之一是解决不信任的问题。OA系统是一个企业应用的系统,完全不存在不信任的问题,所以完全不需要应用区块链技术。
作为投资者,姜玉洁也提醒“睁大眼睛”。作为投资者,任何新技术、新概念都要判断区块链技术基于什么样的场景,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火热的风险资本市场,此前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区块链牌照”有了活跃的趋势。
记者在淘宝平台上发现,很多商家提供区块链牌照代理服务,价格从70-9999元不等,可以申请美国MSB牌照、澳洲牌照、开曼牌照、马尔他牌照等。其中,价值9999元的一站式服务提供的帮助包括“代币制作-白皮书撰写-主体注册-法律合规-媒体公告-货币服务”。一些闲鱼上的卖家甚至转让了名为“区块链,电子竞技许可证”的产品。根据营业执照,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万元,转让价格为人民币20万元。
几年前,一些非政府组织,如世界区块链组织和全球资产数字加密委员会声称发放区块链许可证。事实上,目前还没有可以称之为“区块链许可证”的认证发放给企业。
据国家网信办公告,自2019年2月15日《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依规组织备案审核工作。网信办公布了国内两批区块链信息服务的名称和备案编号,第一批备案项目197个,第二批进入备案名单的区块链信息服务309个。
在公告中,网信办表示,备案只是对与主区块链相关的信息服务的登记,并不代表对其机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将其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着陆前景
电子存管、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有望快速落地
很多从业者表示,目前区块链技术落地的场景很少。除了央行推动的DC/EP,哪些新项目已经落地,哪些有望快速落地,哪些短期内无法落地?
目前,很多从业者的共识是,区块链非常适合应用在电子证据司法存证领域,并且已经初步实施。首先,电子合同本身是高度信息化的,最重要的是保证合同的可信度。线下签合同之前,大家可能会对合同的真实性,是否是自己签的有疑问。合同数据上传后,通过对接公证处等权威机构建立联盟链,确保证书数据的权威性和不可篡改性。
目前,除了易宝泉之外,尚上千等多家公司已经将区块链融入到存款和认证领域。电子合同的线上链条,加上互联网法院的判决,已经贯穿了整个线上链条。事实上,广州、北京、上海的很多互联网法院都与电子存管公司对接,完成了很多案件的审理。
“最难做的不是本质上的技术,而是司法机关达成共识的意愿。公司从2013年开始做连锁公证,用了6年时间,与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等建立了十几个节点。一旦国家采取行动,它可能很快就能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建立联系。那么电子存款的威力会非常大。”刘刚说。
另一个共识是,在金融和分布式商务领域,联盟链有望实现快速落地。由于公共链需要在全球范围、分布式和完全不可信的环境中进行大规模合作,效率瓶颈往往存在。有限合作的联盟链是目前的重点发展方向。
张认为,在金融领域,能够解决多方信任问题,目前在供应链金融和跨境支付方面具备落地条件;在游戏领域,由于游戏的强互联网特性,纯数字信号,纯比特尺度,与区块链结合会更快。
“在分布式业务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在共享经济场景中的应用,智能合约可以用于可信的会计核算;下一代交易系统主要结合数字资产。由于数字资产交易时间为7×24小时,对交易系统的要求将非常高,交易所未来很有可能会利用区块链推出新一代交易系统,”张表示。
“基于符合监管要求的联盟链,仍有很多配套业务,如安全保障、用户数据隐私、智能合同审核、运维管理等。”姜对说道。
蒋认为,之前,基于技术的食品和奢侈品溯源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行业本身信息化程度相对较弱,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
资本涌入?
大规模落地需要3-5年,投资者表示“还需要等待”
虽然有业内人士觉得区块链的“春风”要来了,但说资本即将涌入还为时过早。目前投资者普遍处于理解和观望状态。
“虽然大家对你的项目很好奇,但还是很谨慎。毕竟,投资机构仍然不信任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刘刚说,主要是因为区块链领域的应用很少。
“同行们还是需要一些可以大规模推广的应用,同时也能看到与实体经济结合所产生的真正价值。有了龙头效应,更多的投资机构可以慢慢加入投资团队。VC追求的是财务回报,关键在于行业的未来市场,所以我不是说我特别看好目前的投资机会。毕竟技术还为时过早,”姜宇杰坦言。
张强调了技术投资的门槛。他认为,区块链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全面的行业。之前没有积累知识的投资者很难理解共识机制算法和分布式数据库。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区块链项目并做出决策,这也是一些主流投资机构迟迟未能启动的原因。
蒋说,由于此前的寒冬,大量人才流失,项目数量减少。不过,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我相信政策会有一些倾向。例如,一些区块链企业可以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政策。
张直言不讳地表示,一些过于前沿、政策不确定性大的项目往往不会投资。“毕竟,投资应该利用趋势。”。
然而,最近金融科技行业的一些上市公司关注区块链创业公司,这也给金融投资者带来了好处。并购可能成为未来主流的退出方式之一。张关注到,近期券商也在积极帮助客户寻找目标,不少券商如、等纷纷召开电话会议。
姜宇杰还分享了最近的一个案例,“比如,港交所最近计划收购华空清算交易所的股份,华空清算交易所的创始人是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这家公司本质上是做多方安全计算的,港交所投资的原因是李小嘉主席认为数据可以成为未来可以交易的资产,具有未来的交易价值。多方安全计算是数据交易最需要的底层技术”。
因此,他认为,头部金融机构必须需要更多创新的公司和更好的技术来完善自己的平台,并将区块链能力与自己的业务深度绑定和结合。
刘刚推测,一些区块链项目大规模落地需要3-5年时间。
新京报记者编辑李校对薛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