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光 瑞光楼说戏|甬剧的“两驾马车”

栏目:民生 2021-10-13 00:29:11
分享到:

勇排军有话要说

宁波是戏曲大镇。宋元明清以来,历代戏曲事件都有缺席。传世名作《琵琶记》诞生于我市离社瑞光楼,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戏曲历史遗迹和著名女演员的轶事传说。1988年,本文作者孙扬芳被省文化厅聘为《中国戏曲浙江卷》编辑,历经五个冬春,与宁波戏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他写了一系列文章来养活读者。

1959年“半剪刀”使用说明

1938年秋,宁波一个檀黄戏剧团准备在上海故宫剧院演出,却被告知国民政府以檀黄戏淫秽下流为由,禁止演出。但到了晚上,改编自国外名剧的时尚剧《富奶奶的扇子》就不是“七十二变”的探黄剧了。艺人是义愤填膺,但又无可奈何!这时,一个卖票的人走过来说:既然沙滩春晚不允许上,那就改名字吧。所有人立刻敞开了心扉,对,对!那我该改变什么?有人建议阿拉从宁波天头唱到上海,宁波简称宁波,阿拉不妨称之为“甬剧”。最后,当晚的海报上写满了“改良永剧”的字样。

早期,甬剧被称为“传科班”,后来又被称为“宁波弹黄”。在上海演出后,又被称为“司戏”和“改良永戏”。从此,直到1950年才正式定名为“甬剧”。

事实上,早在清光绪十六年,奉化滩泉艺人吴石就带着黄阿原和李阿士做老乡,收拾起简单的行囊,离开了故土。应上海茶馆老板和王的邀请,他们在“凤凰台”茶馆日夜变换表演,从而拉开了甬剧史上沪甬沙滩春艺人“两驾马车”一起驰骋的序幕。

自开放以来,上海成为阿兰宁博人的聚集地,两地都属于吴语区。因此,对于上海人来说,宁波弹黄戏不仅容易听、听得懂,而且更亲切于充满生活情趣的清脆明快的演唱风格,很快就融入了上海这个大戏曲码头。辛亥革命后,一批批女艺人相继走上戏曲舞台,宁波的谭黄也进行了男女表演。其中,萧姣姣、孙翠娥、金、金被当时的报纸称为“四女丹”。结果,在表演、演唱和伴奏方面都有所改进,并上演了大量新的时装表演。1939年,金邀请文明戏导演叶若乔担任编剧,在中南大酒店的舞台上表演京剧《清风阁》改编的田集宝。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观众爆满。此后,编舞体系取代了幕剧,分裂剧取代了檀煌剧。演出包括大量的新咏剧,如《红菱泪》、空顾兰、《笑的原因》、《看她如何努力忍住眼泪》、《快乐的妻子》。他们还编排演出了《白兰抗敌》《茶花女救国》等爱国剧,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

甬剧著名演员何贤明和徐凤仙

1942年,当时在电台演唱《四玄冥卷》的艺术家何贤民也来到中南宾馆观看改良后的甬剧。演出结束后,他做出了转折,全身心投入到咏剧的演唱中。他与徐凤仙等艺术家一起,探索了甬剧的音乐改革,强化了甬剧唱腔的旋律,使之更具抒情性。此外,何贤敏还执导并演出了新剧《华姐》,由担任主角,他饰演浪漫小生,成为当时很受观众欢迎的一对“黄金搭档”。然而,真正在戏曲大码头上海兴起的甬剧,也应该是最早宣传田放作家编著的《半把剪刀》的。

著名甬剧剧作家张

庄青剧《半把剪刀》讲述的是女奴陈锦蛾被纨绔子弟曹金堂强奸,然后“被冤枉十八年”的悲惨命运。最后,她在法庭上用手里的半把剪刀上吊自杀了。这部剧有几个“巧合”。第一,曹金堂娶了著名女子梁惠妹。梁惠妹娘家有情人,怀孕了,但陈锦蛾的弟弟根福知道这件事,纯属巧合。陈金娥生了一个儿子,他的弟弟根福偷偷把这个婴儿从姐姐那里送到许庆道这个大家庭,并给它取名为徐天赐。十八年后,曹金堂看到才华出众,就把女儿曹亚男许配给了许家。这是第三个巧合。新婚之夜,徐天赐不小心杀死了曹亚男,慌乱中留下了半把剪刀,这就更巧了。终于,在徐天赐被处决的那天,陈进的蛀虫冲到了法庭上,揭露了曹金堂的虚伪。整部剧构思巧妙,场景丰富,引人入胜。通过一系列的“别出心裁”,戏剧中的矛盾和冲突被推向了高潮。

《半把剪刀》由上海金凤永剧团首演,一登台就持续了半年,之后被改编移植到北方的西剧、沪剧、黄梅戏、评剧中。1962年3月,青莲宁波剧团以《半把剪刀》《天要下雨了》《双玉蟾》三部戏在金京演出,受到首都文艺界的广泛好评。演出期间,中宣部、文化部、全国戏剧协会领导周扬、、马、刘厚生等先后观看了演出。这三部剧被誉为永剧史上的“三大悲剧”。

宁波宁波戏班表演半剪刀

这是永剧在上海的最高时刻,依然值得骄傲!与此同时,甬剧在宁波的“马车”也开始疾驰,发展势头显著。

1950年5月,、何贤民两位“黄金搭档”应邀到宁波,与、黄、沈桂春一起组建“奉贤宁波剧团”。虽然徐凤仙和何贤敏很快就回到了上海,但宁波戏的马车并没有停下来。1953年7月,“奉贤宁波剧团”更名为宁波宁波宁波剧团,由任团长,黄任艺术室主任。主演有和王丽萍,,老盛沈桂春,黄再生,陈月琴和王莉。

1954年的话剧《两兄弟》

1954年8月,宁波宁波剧团上演了胡小海创作的话剧《两兄弟》,并参加了华东地区第一次戏剧表演观摩大会。胡小海获编剧一等奖,陆晟获导演一等奖,金玉兰获演员一等奖,陈月琴、黄再生、沈桂春获演员二等奖。《两兄弟》演出的成功,使其影响遍及华东地区,标志着宁波新咏剧的成熟,形成了其第一个发展高峰。

1961年,胡小海创作了话剧《亮眼哥哥》,另一位编剧是谢芳。《亮眼哥哥》的原型来自民间盲艺人叶,他不畏坏人威胁,歌颂共产党的先进事迹,有着非常真实的生活基础。这部戏剧充满了文采和优美的歌词。它以扎实可信的情节,讴歌了共产党员万的高尚品格,他“舍身救人,不流泪而歌”。它也生动地描绘了丁朗转变为浪子的过程,具有鲜明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宁波新咏剧的又一高峰。1963年,《亮眼哥》赴上海演出,在上海剧院引起轰动。上海京剧院的周、上海越剧院的徐玉兰、王、导演等著名京剧演员都现场观看了该剧。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著名电影演员孙道林看了这部剧,准备改拍故事片。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都发表了评论和剧照,上海电台录制了直播,中国唱片厂在剧中的主要唱段倾注了四张唱片。前后十几年,宁波宁波剧团先后推出了《少女心不安》《二嫂》《王琨》《江希希》《少年一代》等一系列现代剧,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文化大革命”期间,何贤民被迫害致死,徐凤仙被剥夺了登台表演的权利。上海金凤勇剧团于1972年1月正式解散。著名编剧田放1977年回到宁波,在宁波宁波剧团担任编剧。之后,甬剧在上海的马车告一段落,宁波甬剧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下第一剧团”。

个人名片

孙扬芳,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宁波市艺术研究院院长,宁波市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秘书长。宁波首批“六个一”优秀人才。

有《溪口之恋》《一个人和他的梦》《青铜娃娃》等20多部戏剧和戏曲剧本。电影院上映了六部电影,包括《我的丈夫是卧底》、《亲吻海豚》和广播剧《包玉刚的婚床》、《中国妈妈》和《宝岛红枫》。曾获田汉戏剧奖一等奖、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戏剧奖。著有《孙扬芳戏剧选》和《孙扬芳新剧选》。

一审:谷玮二审:龚洪亚三审:唐终审:王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