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医生谷玮的孙子,不小心被传染了,高烧了好几天。
作为一名医生,她坚持带孩子去验血,以确定是细菌性感冒还是病毒性感冒。顾迟是一名外科医生的儿子,他觉得如果孩子好好休息一下,他就能自己痊愈,对此他很粗心。一位91岁高龄的父亲,著名影像专家顾文藻教授笑而不语。他决定在这个家庭MDT中“退居二线”。类似的场景经常发生在这个医生家庭。
一家四代人的合影
谷玮一家三代都是浙江大学第二医院的医生。她是原内分泌科主任,父亲顾文藻是原放射科主任,儿子是神经外科的后起之秀冉冉。浙江一家三代两人见证了医院不同时期的发展。不变的是一个真诚的医生的真诚。
第一代浙江二人
给放射科配备武器
浙江省第一台全身CT机介绍
如果把医院比作军队,装备最精良的“重单位”一定是放射科。现在,浙江大学第二医院配备了最先进、最精准的影像检查机,但曾经只有“小米加步枪”的简单设备。
1954年,顾文藻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广济医院。当时,医院门前的解放路还是一条狭窄的石子路,有两层的门诊和三层的病房。这个房间又小又简陋。
他仍然记得他第一次来到放射科时的场景。“这个部门非常简单,可以用‘破’来形容。还有一台旧机器被原来的高压线暴露了,缺乏保护。这台机器是1911年买的。”
1994年退休后,顾文藻带着妻子去诸暨参观百里无邪
设备是放射科最重要的武器,放射科医生离开设备就像外科医生离开手术刀一样。上世纪70年代,浙江大学第二医院购买了第一台大型x光机,但顾文藻“得寸进尺”,希望再拿下一台全身CT机。
当时只有北京首都医院有全身CT机,上海华山医院只有头部CT。在医院的支持下,放射科向省卫生厅、省政府和卫生部申请资金,解决经费问题。
从欧美国家购买机器需要外汇。拿着来之不易的外汇,顾文藻四处逛了逛,找了美国、日本、德国五家公司不断对比,最终从德国西门子手中买下了CT机。机器引进后,他花了大量时间学习CT诊断技术,使用新武器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顾文藻退休后,浙江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增加了磁共振设备,CT机一代一代升级。影像学检查日益成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环节。
浙江第二代与浙江
见证“富贵病”越来越多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与父亲平稳的学医之路不同,谷玮申请医学院的经历颇为曲折。1977年,她从杭州二中毕业,只能进厂当工人。直到国家宣布恢复高考,她才在家学习了几个月,终于实现了大学梦。
高考前,她独自来到浙江医科大学散步,走过每一间教室。她对教室的解剖模型和实验设备很好奇,决定申请医学院。
1983年,谷玮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在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工作。“当时,浙江二院也是浙江省最有名的医院,但其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比不上今天。当时,医生已经不在状态了。高考后第一个毕业生进医院之前,这位50多岁的老医生还在急诊科一线工作。可想而知当时情况有多严重。”
她和同学一进医院,就被推到了医疗一线。晚上听到解放路救护车轰鸣的声音,年轻的医生们紧张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我们每个人的白大褂口袋里都有一本手册,可以随时学习和做。我们经常在各科的急诊科讨论如何抢救。看着一个病人转向安全,我第一次享受到了当医生的甜蜜。”
工作两年后,谷玮被送到上海华山医院内分泌科深造。内分泌学和代谢组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一门年轻而神秘的学科。人的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都是由内分泌激素调节的。当时国内著名内分泌学家钟雪丽先生对他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案例分析印象深刻,这让她选择内分泌学作为自己毕生的研究方向。
她清楚地记得,1986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只有0.86%,但到1997年,患病率已经达到9.3%。“这十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人民的蔬菜很丰富,他们开始出去吃。中国人开始体重增加,因此患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的人数迅速增加。”
作为内分泌科医生,谷玮带领科室同事逐步开展慢性病管理,培养更多基层医生,教会更多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最享受的是,高血糖患者在我们的指导下改变了不良的生活行为后,血糖神奇地下降了。为此,我还建立了个人微信官方账号‘快乐奶奶’,希望通过倡导健康行为,让更多患者受益。”
浙江第三代与浙江
冉冉冉冉升起的医学新星
继承医生的奉献精神
年轻医生唱浙江大学第二医院的歌
在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建院150周年揭牌仪式上,神经外科医生顾迟和同事们唱起了医院歌曲,为医院庆生。舞台上的年轻医生都不超过35岁,但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是医院里最有朝气的明日之星。
年轻医生在开幕式上合唱。
与其他同事相比,顾迟无疑是与浙大二院关系最深的年轻医生。小时候感冒发烧,就在妈妈的值班室挂盐水;从小学开始,他就在办公室翻起了人体解剖学的医学书籍...医院的布局和结构,树和草,他就像几件珍宝。
事实上,他在填报高考时,第一选择是IT专业,第二选择是医学。提交志愿的前一天晚上,他给妈妈看了他的志愿表,被一句话忽悠,把第一个和第二个志愿的顺序给改了。
谷玮告诉儿子,从事IT最终是所有行业的工具,但当医生是终身学习,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探索人生的过程更有意义。
就神经外科而言,颅内动脉瘤被称为“定时炸弹”,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疾病,治愈率低。顾迟刚毕业时,浙江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开颅夹闭动脉瘤和介入栓塞术的数量很少,医生对一些复杂的动脉瘤无能为力。
但随着科室的不断发展壮大,浙江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手术的脑血管疾病数量已达到近4000台/年,在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排名第七。医院还引进了混合手术室。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手术可以在同一张手术台上同时进行,这让复杂动脉瘤患者看到了曙光。
顾迟在工作
祖父当了42年医生,母亲当了30多年医生。与他们相比,当了8年医生的顾迟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医生。后两代浙江人用自己严谨、专业的精神指引他探索浩瀚的医学海洋,在浙江大学第二医院继续传承“患者和客户至上”的核心价值。
一家三代医生开始了他们的心路历程
矮小藻类
我一生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在浙江第二大学放射科度过。我觉得我的选择没有错,收获很多,对得起自己。我看到并经历了医院和科室的巨大变化。当了42年医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为医生,道德和技术必须两手抓,尤其是医德,这是必须的。医生业务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患者,所以他们必须对患者好。正如一位医学前辈所说“我这一生都在尽力为病人服务”,我也有同感。
谷玮
虽然当了30多年医生,辛苦了,但也有喜怒哀乐。我的所有成就都与医院的发展息息相关。医院发展壮大了,才有个人展示的平台。在浙江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建院150周年之际,我要感谢几代医院领导和医学前辈对我们医务人员的关心和培养。
顾迟
作为年轻一代的医生,随着临床工作的不断深入,感觉离医疗的路越来越长,需要在忙着飞行的同时,脚踏实地的提升自己。我很庆幸自己处在浙江二院这样的国际医学精英的摇篮里。医院和科室在临床实践、科研和国际交流方面的大力支持,是我实现医学理想的动力。同时,医院的服务理念和人文视野也不断启发和提醒我不要忘记你的主动心态。
医院成立150周年
正文|钱江晚报张冰清
编辑制作人|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宣传中心
戳和看,赞美一家三代医生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