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川
注:本文是马云创业简史的第一部分
1963年的一天,杭州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导演”。在龙翔桥农贸市场,安排了从上海带来的蔬菜和家禽,并挑选了一位29岁的“模特”摆出一组“红火”的图片,向美国人展示经历了三年灾难的中国依然红火。
次年9月10日,马云出生在“繁华”的杭州。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长得又帅又漂亮,但是马云的长相有点不尽人意,好像只遗传了隐形基因,或者是伙食有点差,营养缺乏。
我因为自己的长相困惑了一阵子,因为无论是把自己的创业项目卖给别人,还是介绍给别人,都被认为是骗子。
上世纪90年代,杭州搭上了改革开放的顺风车。虽然它的商业发展比上海和深圳差得多,但它也在内陆城市留下了几条街道。此外,它还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重要城市,成为外国友人来华旅游的打卡地之一。
性格活泼好动,加上善于与人交流,主动为外国朋友做免费导游,不仅结交了不少朋友,而且马云的英语水平也突飞猛进,为日后创业打下了基础。
1982年,18岁的马云参加高考,满怀信心地报考了北京大学。没想到数学只考了一分,更别说北大了,连专科都考不上。
不能上学,只能出去打工,让人哭笑不得,因为长得丑,和表姐申请保安,表姐通过了面试,但他不愿意。
最后,我忍不住了。我的父亲,当时担任浙江省曲艺协会主席的马法来,让他找一份工作——搬家书,不需要看长相,只需要看实力。我每天盯着三轮车,累死累活,只挣1块钱。
按理说,一个月二三十块钱在当时不是一笔小收入,但是马云,大家都知道,他太骄傲了,想做大事,根本受不了这种工作。搬书的时候看了路遥的《人生》,重新燃起了我的激情,想把工作做好。于是我准备第二年的高考,数学成绩提高了18分。
这不得不被普通人搁置,他们早就放弃了。马云天生对数学不敏感,这样下去是考不上大学的。然而,有时候真的是一个骗局。马云想找工作,但是没人要,只能三战再去高考。
也许找工作真的刺激了当时的马云。他第三次高考“出类拔萃”,数学成绩达到79分。最终凭借“补录”和过硬的英语水平考入杭州师范大学英语专业。
1994年,30岁的马云在经历了高考失利、复读、重录、当老师、打工等一系列普通人的生活后,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事业。
他引进了一些退休的师生,成立了杭州海博翻译社。然而,由于当时的环境限制和供需失衡,他并没有取得任何成就。然而,这次创业为后来阿里巴巴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95年,现快递之都桐庐县与一家美国公司合作一个项目,但对方没有按合同付款。杭州的英国巨头马云以“商务代表”的头衔去美国和这家公司谈判。
到了美国才发现这家公司是皮包公司,根本没想过要付钱。我从一开始就是骗钱的,也想跟马云骗钱。后来,据做了马云多年助手的陈伟说,马云在逃出魔爪之前经历了一些惊心动魄的事情。他穿着毯子,蜷缩在沙发上,重复着:“这些人太坏了。”。
从“魔窟”逃出来的马云,凭借西湖免费导游的人脉,结识了在西雅图VBN公司工作的斯图尔特。在这里,马云第一次真正看到了互联网。
在《梦想家之阿里》纪录片《造梦人》中,马云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马云,用互联网搜索你想要的任何东西。
我说我怎么搜,什么是搜?
他说你会打字。
我说我不敢碰电脑。电脑在中国很贵。我可能把它弄坏了。
他什么也没说。这不是炸弹。打开试试。
马云在雅虎的搜索框里输入了“BEER”。进入后,网速极其缓慢。出现了许多啤酒,包括美国啤酒、德国啤酒和日本啤酒,但没有中国啤酒。随后马云进入“中国”,却弹出了“无数据”的网页。
1987年9月20日,中德学者在北京向德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跨越长城,走向世界”。7年后的1994年4月20日,中关村接入互联网64K国际专线,真正成为全球互联网的毛细血管。
所以当时中国的互联网是空白色的,不仅没有中国啤酒,也没有关于中国的信息。这时,马云采取了试一试的态度,让斯图尔特做一个简单的网页。在空白色网页上,写了海博翻译机构的简介和电子邮件地址。
没想到,两个小时后,马云收到了一封邮件,其中一封写道: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第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你在哪里?我想和你做生意。
这时,马云发现了新大陆,欣喜若狂。我能想到马云象征性的微笑。
从美国回来的时候,马云的行李里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486电脑。
待续
参考文献:
何颜佳:马云和他的阿里帝国
阿里巴巴纪录片《造梦人》
纪录片《学者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