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0年中国最幸福城市揭晓,宁波位列榜单第三。这是宁波第11次获此殊荣。
同时,宁波还获得“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城市”第一名。镇海、鄞州、余姚、慈溪入选“中国最幸福城市”。
一座城市的幸福,与其宜居、专业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也是城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原因。
宁波的幸福从何而来?近日,百度地图眼发布了《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和《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从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该报告对中国100个主要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产业创新活力和交通拥堵进行了排名。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宁波人口吸引力排名全国第17位,与去年同期持平,显示出与经济实力相近的人气。同时,在第三季度全国100个城市交通拥堵排名中,宁波位列中国第72位,是中国万亿俱乐部成员中唯一拥堵指数在第50位之外的城市。
宁波的人口比天津和南京更有吸引力
如果说前两个季度城市人口的吸引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疫情恢复防疫的“双重性”,那么第三季度的表现则能更好地体现出各个城市凭借其产业基础和生活经验对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吸粉”“固粉”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宁波城市人口吸引力排名与去年同期持平。虽然不及“北广深”和成都、武汉、郑州、重庆、Xi安等国家中心城市,但仍超过了位于长三角的津、宁、锡,以及计划单列的青岛、厦门。
值得注意的是,从人口吸引力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占据了中国TOP30城市的半壁江山。这是因为包括宁波、苏州、东莞、佛山、惠州在内的城市一直以制造业和开放型经济见长,就业需求巨大。今年三季度,内需的反弹和外需的回归,让很多企业成为了“忠实的妻子”,自然需要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来助力传统的生产旺季。
在这些沿海城市中,宁波的情况颇具代表性:前期被疫情耽误的海外“订单雨”在第三季度到来,使得9月份出口增幅高达20%,不少日用消费品厂招马;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新材料、绿色石化等一些优势新兴产业也受益于国内领先实力,吸引相关人才安居乐业。
此外,长春是榜单中最引人注目的黑马,跃居全国第28位至第12位,不仅让东北三省“笑傲”,也让不少“新一线”城市汗流浃背。
据介绍,今年长春在实施人才补贴、人才公寓等优惠政策的同时,采取多项措施加大线上线下招聘力度,成功吸引7.9万名大学生创业就业。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流入长春的常住人口中,多达三分之二来自邻近的四平市。这一方面是因为制约人员跨省流动的疫情影响还没有消除,导致一些原本计划外出就业的人才,优先暂时留在省会或临近大城市。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区域中心城市“强者守强”的马太效应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的萎缩。
可见,在新一轮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都要“喊硬”,否则不进则退的压力。过去一年,宁波人才净流入率和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一,我们期待继续巩固这一成绩。
产业升级带来“吸粉”空
要判断宁波“吸粉”对全国的空,首先要分析第三季度宁波的人口分布。
目前,百度地图迁移平台已于今年9月22日起重新开放迁移大数据。记者选取了“十一”假期前夕9月30日的数据——当日进出宁波人口的地理比例,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在宁波探亲的人从哪里来,在宁波工作生活的人从哪里回去。
数据显示,9月30日,宁波最大的迁入地和迁出地是唱着“双城记”的杭州,而绍兴、台州、舟山、金华等“隔壁邻居”则是TOP6的好伙伴,可见宁波与这些省份双向互动良好。
但在当天迁入宁波的源中,上海占比近10%,远高于宁波迁入上海的规模;在宁波的移民目的地中,安徽、江西、河南等劳务输出省份合计占25%。国庆中秋前夕,这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足以反映出有不少游子回到宁波探亲访友,选择在上海寻求发展;一些平时漂泊在宁波打工的朋友,现在还在从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同时不难看出,宁波“吸粉”的势力范围集中在江浙沪皖,在长三角之外仍有“出圈”的潜力。要保持宁波的吸引力,就要在硬实力上下功夫:如果宁波的产业创新活力在全国排名中不断提升,高层次人才自然会纷至沓来。
报告指出,今年三季度,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都、武汉等省会城市,其中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100个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5.89%,居全国城市群首位。
但在长三角地区产业创新的沃土中,宁波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占4.52%,是上海的5倍,仅次于杭州、苏州、南京、无锡。位于珠三角制造业城市佛山和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在宁波之上。
根据第一财联社开心宝的数据,宁波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工业互联网领域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5。但从高新技术企业的大框架来看,宁波仍存在“偏科学”的一些不足——热门大数据、软件信息、生物医药等发展相对薄弱,甚至缺乏顶尖高校推动“产学研结合”。即使相关人才去长三角求职,也可能更倾向于上海和苏杭。
近年来,宁波认识到痛点,在引进大庭院、厚植大树项目的同时,不断以政策给人才最高礼遇。未来,宁波需要扬长补短,将“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工业互联网之城”“香港联通世界”的响亮名片,提交给长三角以外的广大世界。
生活幸福成了“固体粉末”武器
事实上,宁波的用户体验在长三角类似城市中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固体武器”。11月18日,宁波连续11年入选“中国最幸福城市”,让市民感到实至名归。
在百度第三季度发布的中国100个城市交通拥堵排名中,宁波位列全国第72位,通勤高峰实际速度为34.09 km/h,宁波是国内GDP 1万亿元俱乐部会员中唯一的“刘清”。
相比之下,以“3D魔幻城市”著称的重庆市拥堵指数位居全国第一,而同样是沿海副省级城市的青岛市拥堵指数环比增长超过11.79%,杭、宁、武、成、Xi安等“新一线”城市拥堵位居全国前20。如果你住在宁波,可以少省一些堵车带来的焦虑,省一些上下班耽误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宁波汽车保有量达到277万辆,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十五。但同期宁波的交通健康指数仍能保持在66.5%,在同类城市中排名第二。这与交警部门深化“最多跑一次”,利用科技保障道路畅通不无关系——
漳州“协同智能停车”系统有效解决了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泊位日均周转率提升3倍;众多宁波车主使用的“Ala Police APP”率先在全国试点机动车电子检验标志,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城市智能交通大数据平台能够精准判断道路潮汐特征并优化信号灯,让道路的交通组织“更智能”。
另一个有趣的数据是,今年第三季度,宁波的茶店数量在中国排名第19位。在东南沿海城市的都市白领的办公环境中,每天一杯奶茶“延续生命”的笑说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作为“吃货天堂”,广州的茶店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而宁波的表现却并不落伍——“线上名人”茶饮料如Xi茶、奈雪茶等争相落户,是广大城市中产阶级消费场景的缩影。
与此同时,一些行业分析师将星巴克指数视为衡量城市活力的工具。目前,仅宁波市鄞州区就有52家星巴克门店,在全国主要城区排名第12位,平均每天销售咖啡1.6万杯以上。这个小咖啡的背后,有一个大的“热带雨林”创新生态。
在这个“酒香巷子深”的时代,宁波需要向更多的人讲述“人生幸福”的故事,让这片具有巨大城市活力的沃土在全国范围内更具吸引力。
记者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