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如唐宋,也没有李白、杜甫、苏东坡这样划时代的文学大师。然而,明代的小说创作却大放异彩。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有三部是明代创作的,《金瓶梅》也是明代出现的。可以说,明代小说创作开启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施耐庵
罗贯中也是元末明初人,比施耐庵小三十岁。他出生于山西太原,喜欢阅读小说和戏剧,也喜欢写作。当时,长江以南是小说和戏剧的天堂。罗贯中渡江南下,到杭州创作小说和戏剧。张士诚起义后,罗贯中担任参谋长。因为不喜欢张,罗贯中愤然离开,回到山西太原,不久又回到杭州,开始写《三国演义》。
罗贯中
完成《三国演义》的创作后,罗贯中决定对其老师为纪念故去的老师施耐庵而创作的《水浒传》进行加工补充,一般成书于洪武四至十年。罗贯中因为追随张士诚而失去了在明朝当官的机会。他把全部的热情都倾注在文学创作上,先后创作了《隋唐两朝传》、《残唐五代历史演义》、《三隋传》等一系列历史小说,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他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之王。
那么施耐庵和罗贯中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呢?作者查了一些材料,但没有找到确切的记录。然而,根据他们的经历和年龄差异,笔者认为可能是施耐庵在杭州设立图书馆任教的时候。施耐庵生为文人,不仅能写小说,而且精通四书五经和诗词歌赋。年轻的罗贯中应该很佩服他,所以就拜在他门下。作者认为施耐庵主要是教罗贯中学习,而不是怎么写小说。毕竟小说创作是不容易教的。
罗贯中雕像
有几份材料支持施耐庵是罗贯中老师的说法。明代王道生《施耐庵墓志铭》中说:“凡书稿,须与师校,鱼须正名,尤能助罗贯中者。”明代学者胡应麟曾在《少师·方善·潘聪》一书中谈及《水浒传》的创作来源。他说:“施耐庵得到了宋国大臣张叔夜的告白录,知道了这108个人的叛逆经历,打磨他们的经历,才写了这本书。他的学生罗本也模仿这本书,创作了《三国演义》。”
《水浒传》剧照
由于元代统治者对文人的轻视和对小说、戏曲作者的漠视,施耐庵、罗贯中的生平资料相对有限。现在发现的一些数据缺失,不够详细,矛盾很多,让人很难得出确切的结论。目前,不少学者对施耐庵与罗贯中的师徒关系持有异议,也有学者提出“施耐庵不存在,罗贯中掌握姓名”的说法。
《三国演义》剧照
这些学者认为《水浒传》是明初禁书,不可能实名出版。罗贯中的生平资料相对较多,但施耐庵的资料很难找到,罗贯中很可能会以此为名发表。明代早期的《水浒传》很多版本都是罗贯中单独署名,后来的版本则出现了施耐庵和罗贯中的联名。“施耐庵”在读山东口音时是“我是”,而“我是”在倒着读时,所以“施耐庵罗贯中”的潜台词大概是“我是罗贯中”或者“我是罗贯中”。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以上说法听起来颇有道理,毕竟只是联想和猜测,缺乏相关史料的佐证。但是,无论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徒、陌生人还是同一个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伟大艺术成就都不会受到损害。如果有诺贝尔文学奖,它会让中国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