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沈复和他的《浮生六记》不应该被认为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虽然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著名古典文学出名,但喜欢的人还是不少,甚至说他们是“浮生迷”。之所以提到这些,是因为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这是一个奇迹。
《红簇雁报》浮生六记
说奇迹,主要有两层意思:
首先,从作者沈复的角度来看,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他一无所知,比如他自己的书《浮生六记》。虽然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其他相关的记录,甚至他自己的画,但大多数都是模糊的,提供的信息也相当有限。
可以说,沈复给后人的印象恰好是他自己的自画像,这似乎是他想留给世人的印象,虽然有点模糊。当时像他这样的学者,不知道有多少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虽然他们读过书,但没有成名。自然,他们不可能是官员。他们只能游来游去,有时做点小生意,一辈子都以跑步为生。
200多年过去了,成千上万和作者有着同样经历的千千下层文人早已湮没在历史的过去。有多少人甚至能记得生前显赫的显贵?
但是,我们牢牢记住了沈复这个名字,把他放在文学史上,让他和曾经令他崇拜的历代作家一样,相信作者生前是在做梦,而未必敢梦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浮生六记》。
沈画《墨蕉》
有了这本书,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平凡,就像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作品一样。后人更应该对这种不经意间被插上阴影的作家多一份敬意,因为他们不依靠权力、金钱、家庭,甚至更少依靠炒作和包装,而实际上是依靠个人的真情和人格,依靠个人的才华和写作走下文学史。
他们在去世前都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更谈不上有成就感。似乎所有古代人谈论的美德、功勋和言论都与他们遥不可及,他们注定要在挫折中度过一生。对于文学史来说,他们是纯粹的奉献者。
其次,从《浮生六记》一书中。能流传到现在,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印象深刻,真是奇迹。
作者写作时主要是为自己写的,并没有藏名山的野心。结合生活中的困难,似乎没有打算打印。因此,在作者之后的几十年里,知道这本书存在的人并不多。如果不是有心的人杨银川,在冷摊上偶然得到这本书并打印出来,我们很可能连今天的世界上有这样一本书都不知道。
霜枫社,1929年版,浮生六记
事实上,当这本书被发现时,它已经不完整了。本来只有六卷几万字,最后两卷,三分之一都丢了。然而,这些小书只出版了三分之二,却非常受欢迎。它们至今仍在出版,拥有庞大的读者群。据一位学者统计,至少有160多个版本,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这让我们想起了《红楼梦》,这也是一部残缺的书,刚丢了三分之一,只有80回,却依然成为文学经典。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和魅力。它向我们表明,一部作品的传播和流行有很多偶然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作品本身。说得极端一点,似乎一本书的篇幅和完整性并不是最重要的。
沈复和《浮生六记》的流传,不知道是代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规律,还是一个例外,但确实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身份极其普通的作者只写日常琐事,既没有金马,也没有江湖争斗,不会有降妖。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凡,我们生活中能见到的人都会遇到事情。
沈复画朱梅双清
那么,为什么《浮生六记》在100多年前被发现后,人们还如此喜爱阅读呢?在笔者看来,人之所以爱读书,只是因为他们平凡。只有普通的时候,才不需要装腔作势。他们写个人经历和难忘的感受。
对于那些厌倦了说教和训斥,读着高头讲座的读者来说,让人觉得亲切自然,当他们在书中看到自己时,自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看看文学史,哪个作家是靠不断无意义的说教成功的。真情实感,平实自然,这是本书最大的特色,也是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地方。
200多年过去了,由于历史文化的积淀,《浮生六记》的价值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长期以来,人们以此为样本解读古代家庭生活的弊端。比如俞平伯、林语堂、赵业匡等人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解读的。这种解读有其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能给人很多启发。
达达书局出版的《浮生六记》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特别关注书中的女主人公,主要是同情和遗憾。一方面这个人物特别生动感人,另一方面这种类型的女性人物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确实不多见,这也是沈复对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贡献。由于这方面的讨论很多,这里不再重复。
除此之外,作者本人在书中展现的形象也值得关注。毕竟少女主要写在第一卷和第三卷,而作者活跃在整本书里,他才是真正的主角。虽然后两卷已经失传,但根据它们的书名和相关资料来看,主要是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就连读者最关心的人润娘,也因为个人的天性而如此可爱迷人,但不能说她与作者无关。
正是作者可贵的开放、包容和爱,给她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并记录了下来。虽然舞台太小,时间太短。
沈的《万教园十记》
可以想象,如果换成一个不懂风情、俗不可耐的男人,比如《红楼梦》里的贾赦、贾珍,还能有这些奇闻异事吗?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妻子的命运几乎完全掌握在丈夫手中。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丈夫就会有什么样的妻子。是沈父培养和塑造了一个可爱迷人的妻子。当然,这种培育和塑造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位女士的悲剧不能归咎于封建礼教,她自身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缺陷也给她的丈夫带来了很多麻烦。
除了感情生活,作者的其他方面也值得注意。他是一个有个性的下层文人,这可以从他对各地景点的赞美和批评中看出。虽然他的社会地位不高,生活艰难,但他仍然保持着难得的自尊。他仍然享受生活,享受生活。即使在回家借钱的路上,他也想顺道去玉山看看。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值得称道,对每一个有类似不幸经历的读者都是一种鼓舞和启发。
上海华西书店出版的《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虽然写了很多生活中的辛酸和无奈,但字里行间却没有无节制的宣泄和悲哀,作者的享受也不是那种放纵。他不仅热爱生活,而且知道如何生活。虽然他生活贫困,但他充实而有趣。
看他关于盆景和家居的文字,就知道他不是全才,而是真正的专家。从那些关于山川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的欣赏眼光。他不喜欢苏州的狮子林,不喜欢扬州的吴婷桥,不喜欢南昌的王腾馆,但他不是故意唱反调,而是能说真话,能鼓舞人心。
活在当下,就能有他的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就不会落到没饭吃的地步。他可能是大学教授、园艺专家或成功的商人。这并不是说现在一定比那时好,但至少实现人生的机会和判断成败的标准要相对多元化,人生阶段要相对大一些。
沈抚柏菲书
对于一部广为传诵的文学作品,仅有真情实感是不够的,还要有高超的写作技巧,虽然这种技巧对读者来说可能并不明显。
《浮生六记》在这方面值得称道。这本书冷静、简洁、生动,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其实作者也是反对这样做的,其效果正如他所说的“人工但自然”。
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写作功底。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记景,都很独特,这背后显然有作者的心血。随意不是随便,也是一种文学技巧和境界,没有多年的实践是无法达到的。
上海西风社英文版《浮生六记》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作者本人是画家,开了一家书画店。这种艺术修养和知识背景,可以从他对山川的细腻优美的描绘中看出来,达到了诗意的境界。真情实感,加上妙笔生花,成就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作者背后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短短的200多年里,虽然苏州、扬州、杭州、广州、荆州等地名。沈父写的还是原来的名字,我们已经在另一个时间空。
整本书篇幅不长,但内涵丰富,尤其是对山川、街道、人民小巷、节日民俗的描写,生动传神,犹如清新明亮的江南风光画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浮生六记》是中国名著的著名全文和全注译本
它让我们看到了200多年前苏州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状况,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古今对比的感觉。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它为研究江南文化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为感谢读者对古代小说网站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喜爱,凡在本文后留言并排名第10、20、30位的,均可获得苗怀明签名赠送的中国名著《浮生六记》全译本,由译者本人免费寄送。截止时间为2019年8月29日24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