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刚刚采集完造血干细胞。
7月19日,吉林省第11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关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顺利完成捐献。《长春晚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捐献创造了吉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发展历史上的“三个第一”,即第一个应急响应机制启动;第一次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捐赠流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首次开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入院-体检-采集”绿色通道。
16日14时40分
中国骨髓银行吉林分行接到中国骨髓银行的紧急电话。原定于16日募捐的志愿者,因特殊原因无法在募捐当天捐款。经过总银行的筛选,黑龙江志愿者关匹配了患者的匹配。目前,关在吉林省松原市工作。中国骨髓银行希望吉林分行联系志愿者,尽快推进后续捐赠工作。长春晚报记者了解到,接到中国骨髓银行通知后,吉林分行积极响应,启动应急预案,全体员工进入一级战斗状态。他们第一时间联系了关,在充分咨询确认愿意捐献后,决定让他们直接过来,协调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做好应急准备。
16日19时20分
关与中国骨髓库吉林分理处工作人员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见面,第一时间采集高分辨率血样,直接送往深圳进行高分辨率血样分型匹配。与此同时,医院启动绿色通道,为关进行了紧急体检,并注射了第一针惠尔血液动员剂。
17日13点40分
体检结果全部公布,采集医院判定关身体指标完全符合捐献条件。18日12时32分,符合高分辨结果显示,关与患者均在10时符合。
19日9时30分,征集活动正式开始。
19日13时30分,收藏完成。
在不到72小时的时间里,关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回顾每一分钟的计数和集中注意力的全过程,中国骨髓银行吉林省分行的工作人员也充满了感激和感动。他们感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的快速反应和通力合作。他们被爱心人士、特殊工作人员和所有为这件事付出的人所感动。他们也感谢关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选择捐款救人。谈到为何毫不犹豫地选择捐款,关说:“救人是最重要的。形势如此危急,我不能容忍我的想法。我是他唯一的希望。只有我能救他,所以我必须这么做。”
据了解,2021年恰逢中国骨髓库重启20周年。中国骨髓银行吉林省分行受命成功实施此次捐赠,既锻炼了团队、检验了工作、积累了经验、坚定了信念,也彰显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长春晚报记者王娜
图片由省红十字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