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是一种以人的嘴唇和喉舌为媒介,以大脑为管理中心,通过气流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有很多含义的声音。我们能回忆起,我们还能记得年轻时从牙牙学语到回答问题的岁月吗?恐怕几乎所有人都不记得了。
3岁之前,我们的记忆属于机械记忆,只能在大脑中短暂保存,几年后就会被遗忘。所以很多家长不太重视孩子的说话学习。他们总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用太担心。
但是,他们哪里知道,即使克隆一个孩子,两个宝宝的语言发育过程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在生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环境和教育的差异也会导致儿童语言习得的速度和质量有很大的差异。
孩子说话晚,值得担心吗?
婴儿说话早晚,这是生理、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差异造成的。有的孩子10个月就能叫爸爸妈妈,有的孩子15个月就能说出第一句有意义的话。十几年前,很少有人关心孩子的语言发展,只关注衣食住行等硬性需求。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各种科学的育儿方法得到了家长的学习和认可。然而,仍然有许多人对语言的关注度很低。据美国统计,儿童在2岁时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迹象的概率约为10%-15%,5%的儿童在3岁时被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
发病率看似很低,但孩子不能容忍我们去赌博,因为我们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就是那个幸运的孩子。而且,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与运气无关,而是取决于被抚养人采用的养育方式。
虽然说话时间的差异一直存在,但这种差异是有红线的。只要孩子的语言发育比健康的同龄人落后6个月,就可以被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只要越过这条红线,就不是家长该担心的问题,而是治疗和后续语言矫正的工作。
如何判断孩子早期是否迟到?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标准是相似的,两者的差异不是很大,基本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遗憾的是,目前全世界仍然没有权威的语言发展评价标准,但家长不必担心,任何通过正规渠道公布的标准都可以作为判断孩子说话是否晚的标准。
因为不同家庭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评价标准太多,边肖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边肖可以教家长一种测试方法,可以判断孩子不同时期的语言发展过程。
要知道造成语言发育迟缓的因素非常复杂,容易发现的生理性疾病也没有提及,比如听力障碍、语言环境差、语言刺激不足等,这些都是隐藏的问题,甚至是家长认为自己能胜任工作的问题也远远谈不上合格。
从出生到6个月大:观察孩子对声音是否有反应,叫他的名字是否会看着你
6个月到9个月:孩子会尖叫喜欢发出声音吗
从10个月大到12个月大:会叫爸爸妈妈吗
18个月到24个月:除了爸爸妈妈,你还会说简单的常用物品吗,比如“苹果”“手”“再见”
24个月到36个月:词汇量在200到400之间,能说三个字组成的短句吗
如果宝宝在规定的年龄做不到这一点,落后半年以上,那么语言发育迟缓很可能就没有了。家长要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然后再开始语言矫正工作。
诊断延误后怎么办?
首先,家长不要心慌。第一,带孩子去医院排除可能的生理疾病,尤其是比较细微的轻中度听力障碍;第二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感官训练或参加语言矫正课程;第三步,在正畸医生或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科学的家庭训练。
只要能做到这三步,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就会很快得到解决。当然,这是最乐观的想法。但事实是,有些家长把孩子留在语言矫正机构,认为一切都好,不会在家进行基于亲子关系的家庭培训。
网上有很多关于家庭训练的教程和关于语言延迟的小游戏,在以后的文章中会详细介绍。今天我们只告诉家长几个原则:多和孩子说话,引导孩子多说话,远离电子产品,肢体动作和语言相结合,坚持每天看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