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 大运河 延续泱泱中华流淌的文脉……

栏目:生活 2021-10-13 12:05:38
分享到: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5203条排水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河日夜奔流。

其中,京杭大运河跨度最广、河道最长、声誉最好、工程规模最大、穿越城市最多、两岸最富、对中国影响最深远。它纵贯南北,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比中学课本上著名的伊利运河、法国南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总和还要长得多。

它南起余杭,北至卓君,横跨京津冀、浙、苏、鲁、冀六省市,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南船南北畅行成为可能。造就了一批沿江繁荣城市:天津、江北水城、聊城、南北枢纽、淮安、运河之都、扬州、苏杭,被誉为“天堂”...

大运河南北长3000英里,见证了中华文明2000年的发展。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它代表了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01

从胜利到胜利

碰撞出世界上第一条运河

大运河不是一天建成的。事实上,它被不同时期修建的河流逐渐打通,似乎将一段段历史拼接在一起,构成了一条“岁月长河”。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击败老对手越国后,兴高采烈地开了一条扬州至淮安的运河,这是大运河的“开渠之作”。

韩沟串联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少泊湖,连接长江、淮河。对于夫差来说,挖汉沟只有一个目的:出兵北伐,进入中原。

▼扬州高邮湖

果然,当韩构经过的时候,吴的水军北上夷陵,消灭了十万齐军。此外,吴人还在更北的宋鲁之间开凿了皇沟运河,进一步与齐国、晋国争夺汜水、济水的霸主地位。

然而,北方的竞争欲望让吴王夫差一心扑在中原,却忽略了榻边的越人。公元前473年,尽力打败武都的勾践打败了吴,然后勾践效仿了夫差。上了汉沟后,他在北方渡过淮水,与齐鲁诸侯结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的霸主。

运河的出现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战略意义。从那时起,就有政权四处挖掘运河来运输干草、武器和士兵,并在南方和北方作战。

战国时期,魏惠王挖了一个缺口,将黄河系统与渭河系统连接起来。楚汉争霸时,刘邦和项羽分天下。缺口就是今天棋盘上著名的“楚河汉界”。

东汉末年,曹操以河北平原为核心,先后开凿了白沟、平陆运河、泉州运河、新河、草渠等运河。一方面,他向北击败了五环骑兵。另一方面打算出兵南下,而南方的东吴政权则以建康为中心,连接太湖水系,巩固政权。

▼空俯瞰南京

这些以南北方作战为目的而诞生的“运河碎片”,遍布全国,要么在战火肆虐后被荒废或封锁,要么默默无闻,始终只在某一区域发挥余热。然而,当它们串联在一起时,它们在连接南北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公元605年,杨迪皇帝下令基于古代缺口挖掘通济渠。这条运河从刚刚成为都城的洛阳一直延伸到皇帝过目不忘的扬州。通过后,杨迪皇帝迫不及待地登上了龙舟,带着他的后妃、贵族、官员、僧尼和道士乘坐龙舟和各种船只。江都5200多艘南航号称“世界和世界的枢纽”因此,通济渠成为隋朝的“御河”。

此后,隋朝在众多天然河流和古老河流的基础上,相继开通了山阳渡,山阳渡建在古汉沟之上,通往河北卓君县的永济运河和余杭的江南运河。通济渠、山阳渡渠、永济渠、江南河相连,全长约2700公里,纵贯东西南北。这条史无前例的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前身——隋唐大运河。

2

南船北马

实现了江南财富密码

对杨迪皇帝来说,大运河意味着无数的事务。它是在波浪上划船千里的浩瀚。“退舟千里,谈纺古镇,下扬州”是独占两个截然不同月份的浪漫。“明月之夜二十四桥,玉人教吹笛”是桥边盛开的五彩花。“在桥边读红药,知道每年生谁吗?”然而,这也是一场浪费金钱和劳动力的灾难。“一条长河一旦打开,就要花九天的时间死去。”。

▼扬州二十四桥

国力耗尽后,隋朝随即灭亡。但大运河却波澜壮阔,迎来了另一个象征着“繁华”“繁华”“浪漫”的时代,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

到了唐代,大运河的繁荣开始兴盛。特别是在南方,这里盛产粮食、丝绸、茶叶、盐等物资。在运河交通的加持下,如今仍象征着“富贵”的江南地区,成为了唐朝的经济命脉。

▼江南水乡

唐代韩愈曾说“江南居第十九”,江南的财富十有八九来自运河水网。一方面,江南是长江之子,太湖之子。运河连接了长江、钱塘江、太湖和几个“大动脉”水系,将江南分散的城镇结合起来,形成大大小小的贸易中心。

因此,江南产品很快畅销全国。如《新唐书》所言:“广陵若为织锦、青铜器、官绣;会稽罗泽、武陵、绛纱、南海玳瑁、象牙、珍珠椽和沉香;张羽离石瓷饮、壶、釜;宣城空绿地、石青、石安角阁、电丹、崔玉...“都被运河送到了世界的四个角落。江南地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形成了以运河沿岸的扬州为首的“都市圈”,被称为“扬一益二”,就连天府之国成都也只能屈居其下。

▼大运河畔的扬州东莞街

另一方面,北方的长安、洛阳通过运河从江南接收粮食、布匹、瓷器,甚至赋税和人才不断兴旺,延续了“两税”的传说。在华北平原上,卓君这座背山面水的沃土之城悄然崛起。无论是之前的隋唐大运河,还是之后的京杭大运河,都被视为水运的终点。所以,虽然地处偏远的北方,却有成为中心城市的潜力。

说话带有混合口音

千年文化基因流动

大运河在战火中诞生,在商贾往来中繁荣,在政权更迭中改变了它的走向。它是军事、经济和政治事务的命脉。同样,运河沿岸也流淌着无穷无尽的南北文化。

▼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

隋唐时期,天真浪漫的诗歌漂浮在运河上。尤其是江南,被无数文人墨客反复称赞,北方人纷纷南下赏景。是春天的扬州,“故人西出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深秋的杭州,“月中山寺寻桂冠,县亭枕上望潮头”,是初冬的苏州,“霜夜江风钓火愁眠”。

▼扬州瘦西湖美景

明清时期,运河承载着通俗小说:淮安人吴承恩晚年在家乡写《西游记》,苏州人施耐庵把水泊凉山108位英雄聚集的地方放在运河旁边。

▼江宁织造博物馆

《红楼梦》中,林黛玉从运河渡口上嘉福,曹雪芹出生的江宁织造府,是康、甘南巡时的居所,也是江南繁荣昌盛的象征。正是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融合了京杭大运河的特产、衣食住行、风俗民情、政府和百姓的礼仪,才催生了这个著名地方的生动描绘。

这不是南北交融的唯一原因。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八十大寿,由高郎亭领衔的扬州三清班在北京演出。至嘉庆,扬州的泗溪、合春、春台徽州班也先后沿运河北上。“四大徽记”为“国粹”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苏州的建筑风格也是由著名的香山帮带入北京的,从姑苏市的沧浪亭、狮子林到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故宫,都是香山帮的匠人所写。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

在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中,淮安水利枢纽是东线一期工程的核心,上通道穿越作为京杭大运河调水的通道,下涵洞作为淮河入海通道。这两个项目都是亚洲最大的水交换项目。从2200年前开始,这条“大动脉”就川流不息,南船北归马,南米北归,南拳北归,南腔北调...不断与运河的波浪从南到北碰撞、相遇、融合、升华,形成了一个大国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