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变脸”,宝盛国际可能是港股中的“老师傅”。
那些资本运作和业绩的“罗生门”
作为宝盛国际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公司于2018年1月21日被母公司宝盛实业私有化。现在回头看,私有化事件已经成为宝盛国际近三年股价和业绩“变脸”的开始。
智通财经APP显示,宝成当时提供的私有化条件相当优厚,注销股份的对价为每股2.03港元,较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每股1.54港元高出约31.82%。
公司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是体育用品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挑战。变化在于线上线下运营商的融合协作,以及消费者对通过线上线下互补渠道创造良好购物体验的期待发生变化。挑战来自激烈的市场竞争,如运动服装品牌客户的促销活动更加积极和频繁,市场参与者积极尝试新的商店形式。
为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公司需要拓展全渠道能力;策划促销活动;加强门店产品供应;以及提供体育相关的内容和服务。为规避上述措施实施带来的股价波动风险,董事宝成、宝生认为,宝生私有化是最好的措施。
从业绩的角度来看,宝圣体私有化是有道理的。2017年公司营收188.33亿元,同比增长15.99%,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下降29.42%至3.99亿元。
有趣的是,即使宝圣体私有化有明确的理由,即使公司业绩增长但利润不增,法院仍然否决了其私有化提案。
更有意思的是,宝胜的业绩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大幅提升。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226.77亿元,同比增长20.41%,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5.44亿元,同比增长36.27%。2019年公司营收进一步增长19.9%至271.9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增长53.02%至8.33亿元。该公司股价也在2019年11月创下2.97港元的历史新高。
在这里,“剧情”还没有结束。2020年,宝盛的收入和利润将因公共卫生事件而“翻倍”。其中,营收减少5.81%至256.11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减少63.34%至3.05亿元。2021年一季度,宝盛业绩迎来报复性反弹,实现营收73.07亿元,同比增长47.7%;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57亿元,同比扭亏。此外,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
但在宝盛5月13日公布季报后,市场对公司股价的热情有限。原因是5月10日,公司还发布了2021年前四个月的经营业绩。公告显示,公司截至2021年4月30日止四个月的综合累计营业收入净额为92.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5%,但4月综合营业收入净额为19.5亿元,同比减少11.4%。4月份销售额较2019年同期下降21%。宝盛管理层表示,4月业绩下滑主要受新疆棉花事件影响。
基本面有所改善,业绩有望重回增长轨道
作为一家体育用品经销公司,宝盛要想打破长期“变脸”的业绩,除了希望品牌方不会有任何损害其品牌力的事件发生之外,为其长期经营创造有利的经营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智通财经APP显示,2020年以来,宝盛国际经营状况明显改善。以存货为起点,2020年公司存货进一步优化,截至年末存货周转天数减少7.4天至143天。2021年一季度,公司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115天,同比减少27天。
宝胜库存周转数据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在2019年推出产品共享平台,提高渠道库存的可见性,从而提高库存周转效率。
在线端,公司产品共享平台鼓励各地区在线共享库存,促进电商B2C销售。2020年2月,宝胜正式推出宝胜微店。与传统网购平台相比,微店转化率更高,退货率更低,平均售价更高。全年宝胜线上收入同比增长27.6%,其中B2C业务占线上销售额的73%。
2021年一季度,宝胜在线营收达12.42亿元,同比增长55.1%,占比17%。其中,线上B2C业务收入达10.3亿元,同比增长78.8%。其中,包括微店、Tik Tok、直播和购物中心平台在内的泛微店贡献了4.6%的销售额,覆盖了70%以上的库存。
放眼线下,产品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跨区域线下库存调配,加速渠道库存周转效率。目前公司60%以上的直营实体店参与产品共享平台计划。根据宝胜的计划,未来参与产品共享平台计划的门店比例将提升至7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宝胜线下门店在2021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优化。该公司通过关闭效率低下的门店,将68家门店精简至9007家,但同店销售额增长了32.3%。
以上数据显示,支撑宝盛正常运营的“硬件”尚可,接下来的重点是利润空事件对公司的影响何时能够消退。
智通财经APP显示,5月前两周,宝盛的经营状况基本恢复到过去的正常水平。五一黄金周期间,宝胜与2019年持平,第二周恢复到2019年的95%。根据宝盛管理层的指导,如果5月份经营情况恢复正常,公司将保持此前的指导,下半年再开300家门店。2021年实现销售额同比高两位数增长,营业利润率有望达到7%的高水平。
如果宝盛2021年业绩指引得以实现,公司打破持续近四年业绩的“变脸魔咒”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