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怎么读 元稹:人生只是一场误读

栏目:国内 2021-10-04 11:36:20
分享到:

人生只是一场误会——元稹

文同·夏昆

元元五年,朝廷官员纷纷议论一件事:不久前,一位御史回到北京,住在富水县驿站的路上。半夜,太监周世良路过,要求御史让出驿站的好房间,但御史拒绝了,太监打了他一顿血。

说监国御史是朝廷命官是有道理的,太监只是皇帝的奴才,所以官员没有理由要让房给奴才。但中唐以后,宦官的专制权力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而这次遇到的宦官周世良更是超乎常人。他当时烟雾缭绕。因此,大臣们猜测年轻而精力充沛的御史不仅被打得一败涂地,还可能带来灾难。

这件事的结果没有出乎部长们的预料。谏议回来后,丞相认为他“年少轻敌,失宪之臣”——贬江陵郡,曹参军。御史是当时刚满31岁的元稹。

尴尬的友谊

元稹出生于河南洛阳。如果追根溯源,元稹其实是北魏皇室的后裔。471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之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措施之一是将鲜卑人的部分姓氏改为汉族姓氏,将拓跋氏改为元氏县。因此,元稹实际上是拓跋氏的后裔。

但上一代的辉煌早已成为过去。元稹小的时候,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八岁就失去了父亲。然而,他的家庭有丰富的藏书,所以元稹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十四岁时,元稹获得了“明代两大名著”的称号。唐代的明经科虽然不如进士漂亮,但至少获得了名气。二十一岁时,元稹在中学被评为优秀。

这一年,一位28岁的学者也被命名为白居易。按照当时的习俗,他们被称为“同年”。元稹和白居易两位文人,一见如故,成了挚友。他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到生命的尽头,成为唐诗史上的一段佳话。

“文人相轻”似乎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情况跟钱钟书先生说的很像:三十多岁的女人不惜夸十七八岁的女孩子,却对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女人极其刻薄。学者相交,秦始皇“交洋交友,近攻”的策略也是常用手段。那些没有利益冲突的人可以相处得很好,而那些可能分享其中一部分的人则被强烈拒绝。所以,元稹和白居易之间的这段友谊,第一个让人惊讶的是,这两位年龄相仿、境遇相似的文人,能够走出文人相轻的怪圈,成为文人相亲。

白居易在《赠元稹》中说:“我从官到官,在长安待了七年。唯一的收入来源是袁俊,这意味着很难支付。“白居易把元稹当作他在长安七年来唯一的朋友,可见他十分珍惜这段友谊。

据史书记载,袁震被留下收拾遗物监督御史时,敢于直言,不避权贵。因此,白居易把元稹比作一株肃然起敬的竹子,“元稹是御史的御史,以竖立其身”,“用来使秋竹比你更孤直”。白居易并没有掩饰对元稹的爱:“此外,凡爱之者,唯魏源。”

白居易曾在《豫园旧书》中提到他们诗词歌赋的快乐:

比如今年春天去城南旅游,马上就玩了第一步。因为每个人都背诵一个新的丰富多彩的小法律,我不混合他的文章。既然狠毒王子是赵国的,他就反复唱,反复唱,二十多里从不停歇。攀,李在旁,不知所措。

在诗歌史上,像袁、白这样唱和的作品并不多见。当时人们称他们的诗为互唱和声体,这也引领了当时的潮流。

在元稹的诗歌中,也有很多怀念白居易的作品。比如离开白居易后,他写道:“离开恨空,穷年思不透。”

冬天下大雪的时候,知道朋友们都在思念自己,元稹写道:“知王夜听风,望林亭雪半糊。”

白居易送了元稹冬衣,元稹回答说:“瘦骨嶙峋的骨头你拿不到,但你要把衣服还给君主。”

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时,在诗中对白居易说:“只有宝叔还应该可怜我,保护自己不杀人。”他把白居易比作管仲的心腹鲍,说白居易像孔子的弟子曾参那样保证了自己的人品。是一种怎样的信任和默契!

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诗中,最著名的是《文乐天赠江州司马》。

元稹刚被贬通州,卧病在床。当他听到朋友被贬的消息时,诗人坐了起来,写了28个让后人感到尴尬的字:

残灯里没有火焰的影子,今天晚上,我听说了九江陷落的事。

病危中惊魂未定地坐起来,黑暗的风将雨水吹进冰冷的窗户。

元稹不仅因为得罪了用火熏天的宦官而被打得头破血流,还被掌权者打得鼻青脸肿,被贬到江陵曹福参军,后来又改姓通州司马,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黑暗的时期。

白居易因在吴事变中的豪言壮语而被权贵陷害,并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两个朋友此刻命运相同,反映了中唐以后王朝的腐败和政治黑暗。事实上,这首诗的第一句“残灯”暗示了他们命运背后相同的政治背景。

在这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当我的朋友被降职的消息传来时,这位自觉“奄奄一息”的诗人突然惊魂未定地坐了起来。不言而喻,这个消息给诗人带来了极大的刺激和震撼。

白居易后来对元稹说:“连不相干的人都感动得读不出‘病危’这句话,何况是我?每次看到现在,我的心还是忍不住。”

元稹的仕途比白居易顺利。元和十四年,任饮食部员。次年被宦官崔引用,擢太庙郎中,知制。后来,他转战中书舍人,做了三个月的宰相,担任同州刺史和浙东观察员。

袁震被任命为浙东观察使时,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袁震成了他最好的朋友的上司。

白居易得知这一消息后,在天说:“官位比君小,衙门在我旁边。郡楼月面起千峰,河界平分两岸泉。挂岳风光诗酒主,看谁更合适。”

白居易说,他在朝鲜的时候,就和元稹订了协议。时机成熟时,两人都放弃了官职,退隐农村。“他们经常生活在辉煌的日子里,已经预约了临泉时期”,希望“在你女儿结婚后,当我的官员满了。有点累了有血有肉,粗钓柴火。在青山路的年纪,白寿同时归来。

可惜白居易的梦想没能实现。大和五年,袁震在吴昌俊赴任时去世,享年52岁。白居易为朋友写了墓志铭。这个世界上两个人的友谊已经走到了尽头。从那以后,这段令人惊叹和羡慕的友谊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和神话。

被指控的爱情

元稹被公认为是最好的诗歌,包括他的爱情诗,尤其是三首《寄悲》和一些悼亡诗。然而,元稹的爱情生活受到了批评。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经典剧目之一,讲述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书生张生进京赶考,在普救寺遇到前宰相之女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并在莺莺的丫鬟红娘的帮助下私下订下了终身。郭襄夫人发现后非常生气,想阻止这场婚姻。她被迫答应张生高中毕业后结婚。张生告别了莺莺,去了北京。不出所料,他在高中获得了一等奖。他赢得了荣誉,娶了莺莺。

明天,西厢记的套印就要打开了

这个故事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至今仍是很多歌剧的保留剧目。但很多人不知道,王实甫的《西厢记》其实改编自一个叫做《莺莺传》的唐传奇,《莺莺传》的作者是元稹。

元稹《莺莺传》的情节与《西厢记》大致相同,但一些关键情节却大相径庭。在《莺莺传》中,张生确实在离开莺莺后上了高中,但后来他抛弃了莺莺,整个故事变成了一个从头到尾都被抛弃的婚外情故事。甚至在抛弃莺莺之后,张生还很有尊严地发表了一些言论,说崔莺莺是一个洒脱的尤物,他被她诱惑是因为他没有站稳,但现在抛弃她其实是在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段话被很多人鄙视。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曾评价说“文末,太好玩了”。

很多人在《莺莺传》中批判了张生的薄情,很多学者开始寻找张生的原型。对比元稹的经历,大家认为的原型是元稹本人,也有一个真人,即元稹母亲的女儿崔,崔的远房亲戚。鲁迅说:“莺莺传...元稹住在张生,描述了他的个人经历。”

元稹告别崔后,到北京参加考试,受到当时北京人魏的赏识。有人认为,此时元稹觉得崔家没有势力,便巴结魏,娶了女儿魏琮。据说后来袁震两次想再见崔,但都被拒绝了。

元稹的行为不仅善变,而且势利,这让后人比一开始弃乱更加愤恨。因此,陈寅恪先生在《白元诗品鉴稿》中大骂元稹:“自私。在他的一生中,乔就不用说了,和乔的婚姻尤其可恶。深情吗?骗局很多。”

魏聪嫁给元稹时才二十岁,二十七岁就去世了。魏聪死后,元稹写了许多诗来怀念她。据陈寅恪先生考证,元稹怀念韦琮的诗歌有33首,在唐代诗人中实属罕见,其中以“寄悲”和“留思”最为著名。

向上滑动阅读

送愁惜三首歌

你就像巩俐最宠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可怜的男人并不顺利。

你看到我没穿衣服在箱子里。你摘下金针为我买酒。

你用野菜吃你的食物,但你的食物是甜的,你用带叶子的枯枝做饭。

现在我是高官,你却远离人间,还派了一些僧人和祭司来听信和尚的摆布。

过去曾经拿我们背后的安排开玩笑,现在按照你说的就摆在我们面前。

你穿过的衣服已经分发出去了,我不忍心打开你的针线盒。

因为我想你,我爱和女生也特别爱,很多关于你的梦我都会为你烧纸烧。

没有人知道夫妻会难过,很多过去的回忆都是极其难过的。

我一个人坐在这里,为我们俩哀悼,我的六十岁还缺多少年?!

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哀悼亡妻只是徒劳。

即使能被埋葬也说不出一种激情,来世的纽带是多么虚幻的希望。

只有眼睛会在夜晚睁开,那是你额头的终身烦恼。

Lisi

曾经一尝大海的辽阔,就觉得其他地方的水是苍白的;一旦你经历了巫山的云,你会觉得其他地方的云都黯然失色。

匆匆走过花丛中漫步,慵懒的回头;这个原因,一半是因为苦行僧的苦行,一半是因为你曾经的你。

但也有人说,元稹对魏聪的感情其实是自诩的道具,因为他绝不是“从花中偷懒回眸”,而是充满了艳遇和闲言碎语。据说魏聪去世时,与比他大11岁的四川才女薛涛有过一段恋情。魏琮死后两年,纳妾与裴叔结婚,另有后事。

因此,元稹不仅成了薄情寡义的典型,也成了势利小人的“楷模”。

谁在背后说是非?街上到处都是关于蔡仲郎的争论

如果把元稹的绯闻和风流韵事放到现在,肯定会被人诟病。这也是很多人至今还在批判元稹的原因之一。仔细想想,元稹好像是受了委屈。

《莺莺传》中张生的原型是元稹,其实只是一些学者的考证。我大胆假设,我认为验证不一定完美。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所以我不能怀疑。

唐代诗人保留词作是时兴的,元稹的朋友白居易就相当擅长。在白居易晚年,能考艺伎名字的有十多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小满和苏凡。白居易也写过赞美“樱桃苏凡口,柳腰”的诗,但没有人说白居易的人品低下。

魏琮死后,元稹写诗怀念,后来嫁给裴叔;在他的第一任妻子王符死后,苏轼写了《江城子·毛毅正月二十夜梦》来表达他的怀旧之情,这似乎与他对红颜知己的爱并不矛盾。

至于元稹和薛涛的关系,有一些冤假错案。作为一名艺伎,薛涛与许多达官贵人交往,他的诗中不乏与魏高等官员的酬谢之作。如果在青楼闲逛,晚唐杜牧吹嘘自己“十年梦扬州,得青楼之名”,出去逛青楼,以至于老板暗中派人保护,并没有看到他遭受元稹如此大的非议。

可见,元稹受到了情感上的批判,原因似乎不在情感上,那么在哪里呢?

《唐才子传》中有一句对元稹颇有深意的评价:

傅满是风霜,然后赢得的任命...名声越早越尖,越尖越嚣张,越嚣张越招人恨。

据此,元稹似乎被批评成名太早,得罪人太多。

但后人学者认为,真正的原因是元稹后来与宦官勾结,以宦官崔为由升官。人们认为元稹“叛变”了,唾弃了他。现在有学者质疑这种观点,说元稹和宦官只是普通关系,并没有在这样的时候投诚。

事实上,叛逃仍然是一种仪式。1000多年前的这些党争,与我们无关。不过,似乎我们也能看到中国人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政治上恨一个人,私生活上先臭一个人。不知道元稹是不是这样的受害者之一。

《周的历史反思:元稹传播接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东汉有个著名的学者叫蔡邕,是才女蔡文姬的父亲。历史上,蔡邕的人品非常高尚。当时人称“文同三闾,小琪沈倩”——才华堪比三闾大夫屈原,孝顺程度堪比古代大儿子曾参、闵子谦。

然而,自宋代以来,有说书人说蔡邕年轻时与妻子赵武娘关系密切。结果高中状元后,娶了牛太师的女儿,赵武娘千辛万苦去北京找丈夫。蔡邕不仅没有认出对方,还踏足了赵武娘。结果,上帝大发雷霆,用闪电击杀了蔡邕。

元朝时,高则成把这个故事改编成《琵琶记》。王力可师傅对《莺莺传》的改动,高则成也对结局做了一个愉快的修改:蔡邕被权力逼嫁,赵武娘来了,真相大白,于是两个女人一起合作,玩得很开心。

内阁图书馆藏《鸡寨刻本重读琵琶图说》

无论故事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蔡邕都是后人安排的,这是毋庸置疑的。故陆游曾作诗曰:“斜阳为赵古柳寨,负鼓盲翁在大闹。死后,由谁掌管,满村听说了蔡仲郎。”

蔡邕的经历从那以后别人也经历过,元稹就是其中之一。

当我们想通过黄色史料了解前人的人生历程时,往往会发现人生只是一场误会。

本文来自“第一岸文学”,仅供分享交流

作者简介

夏昆,出生于1970年,是一位著名的中学语文老师。2015中国诗歌大会第五届冠军。曾在《人民教育》《师道》《中国教师报》《读书写作月报:新教育》等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出版有《唐诗中的独行》《轻轻走进宋词的清凉之夜》《中国最美的语言》《给孩子读唐诗》《给孩子读宋词》等畅销书。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