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性是复杂的,很难简单的用三言两语来评价一个人,尤其是对于古代帝王来说。他们站在历史的最前沿,他们掌握着时代的权威,他们的功过是非会影响历史进程,他们的所作所为会被放大和曲解。随着时间的变化,几千年后,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扭曲的。
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优点是,与其他文明不同,我们的文明自诞生以来几乎从未被打破,也没有空白色时期,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史官制度。
从遥远的奴隶制夏朝开始,历史学家就出现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经过三千年的完善和发展,史官制度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最长寿的制度之一。人们尊重历史,愿意总结历史。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研究历史都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
正是因为历代史学家留下了无数的著作,今天我们才能通过那些文字看到几千年前的先人,看到他们的言行,看到他们的善恶。看到王朝的覆灭和诞生,看到朝廷的阴谋诡计。
当然,如前所述,对于站在时代顶端的人来说,他们的记录永远不会那么真实。
皇帝的记录一直是史书中最重要也最容易出错的。
起初史官的记录没有细分,但后来开始分为居留地笔记史家和负责记录皇帝言行的史官。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史官是皇帝的贴身秘书,记录皇帝的言行,但是皇帝却看不到。历史博物馆的史官专门编纂历代的历史。
这个起始音符特别重要,但后人很少能看到。毕竟它有皇帝最私密的一面,很难传播。而且作为原稿,在编纂史书时作为参考,后人的子孙后代可以删除和剔除那些负面记录,这是不可能的。
建立一个系统很容易,但很难观察到。天下皇帝真的很难不去读这些记录他们所有言行的文字。比如明太宗李世民就读过。
唐太宗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他知道是自己的心脏病,所以一直想看看历史学家是怎么记载自己的。经过再三请求,老李终于看到了。
据说在他读之前,谏议大夫朱子社说过这样一段话:“陛下之德,是作揖,没有错。正如官方所说,仁义做得好。陛下光看《每日生活》并无大碍。如果你用这种方法对你的后代说教,你会受到惩罚,如果你偷偷害怕曾,宣,或者不明智。这样就不可能希望有一个顺利的目的,全身都远离伤害,而且持续了几千年。你相信什么?所以上一代没看,也是被覆盖了。”
但是老李不听,反正读了。不过,老李毕竟是一代明君。他读了记录,让历史学家记录下来。否则,如果他干涉,这一集看着记录就不会被我们知道。
唐力的确是中国古代的盛世,是中国古代的一座高峰。但是我们可以说,唐力是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这个巨人就是隋朝。
隋朝是第二年灭亡的王朝,延续了38年。是杨迪皇帝杨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有一种言论非常流行。他们把杨迪皇帝描述成一个能和秦始皇并肩而立的皇帝,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清圣祖,根本比不上他。他的功劳远大于过失,他的所作所为将影响下一个千年。
杨光很有争议,所以不能简单地把他分为君主、坏君主和暴君。他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是一个矛盾。
那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呢?
个人认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尤其是皇帝,应该从两大方面入手。
首先是他的使命,以及他完成使命的程度。
第二,他的行为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结果,对后来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个接一个,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备受争议的杨迪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不用说,门阳自出生以来,在北朝的威望一直处于权力的中心。他从小就很有价值,也很聪明。13岁时成为太子,父亲隋文帝禅位称帝,大哥成为太子,成为晋王。
从公元581年到公元600年,杨光在13岁时成为晋王。这段时间,他是隋文帝的好儿子,也是太子杨勇的好兄弟。他参与了摧毁南陈王朝的行动。无论高赫若比和其他著名球员获得了多少荣誉,杨光都在总司令面前,这应该算在杨光头上。
在这一点上,杨光做得非常好。他是一个好儿子,可以为父亲分担。这与李世民等人同甘共苦,走遍全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相似。他是一位优秀的总司令。而杨光有一个好名字,他此时的所作所为也无愧于他的好名字。
但是要记住,优秀的统帅和治国是两个概念。
公元600年,杨光被授予太子称号,他的大哥杨勇被废除。公元604年,杨光成为皇帝。
很多人批评杨光,说他杀了他的父亲,杀了他的兄弟,猥亵了他父亲的妃子,说他通过假装陷害他的兄弟来赢得他王子的地位。
这真的不重要。
在讨论一个皇帝是不是君主的时候,通常不需要看他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多少君主登上皇位都伴随着勾心斗角,血流成河。没必要用放大镜看。我们不必细想他们是如何登上王位的,而是他是如何做到的,又是如何没有的。
杨光仍然是个大才子,杨光写的诗还有四五十首。但是我们知道曹操、曹丕也是大才,南唐后主宋徽宗、李煜也是大才。他们在诗歌、绘画和书法方面的天赋无法判断他们作为皇帝是否明智。
这取决于他们做什么,如何对待国家和人民。
既然杨光是皇帝,我们就一个一个来比较一下,看看这个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是怎么做事的。
第一,杨光的使命和他完成使命的程度。
首先我们要清楚,杨光是第二个皇帝,他的父亲给他留下了一个好国家,一个统一的国家和一个稳定的人民,所以杨光的使命很简单。
1.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保住自己的王朝,这也是历史上每一位皇帝的使命。
2、发展,简而言之,就是让国家更强大,人民更富裕。
生存和发展是每个时代的主旋律。
杨光义拿到这手的时候,大概是笑了,两个国王,四个二,两个直男。这是一张中奖号码闭着眼睛也能中奖的牌。
打开整个!
杨光于604年登基,618年被杀,做了14年皇帝。他为他的任务做了什么?
主要事件如下。
“完善科举制度,增设进士科”。
“挖”大运河。大运河是杨光给无数人的最大荣誉。
“投降”的吐谷浑
三次征服高句丽
到处修建东都和宫殿
环游世界,西部游览张掖,第三次游览江都,北部游览卓君
杨光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建都洛阳。说实话,这是必须的。首都重心东移对经济和军事都有好处。一个人享受也不过分。杨光不是傻瓜,他有头脑。
但似乎没有人说杨光是个傻瓜。
"邓吉初建洛邑,每月就业200万人."盛世的人很多。
而且,杨光喜欢到处巡游,每次都气势汹汹,极其奢华,到处去皇宫。不过,这些对皇帝来说都不算什么。乾隆皇帝和他一样,只是浪费金钱和劳动力,但牌好,不伤动骨。
不用说,科举制度的重要性是改变中国历史的一大创新。然而,谁创造了科举制度,什么时候开始的,还没有确定。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有三种说法:汉代、隋朝和唐朝。
很多人认为科举制度是进士,这是错误的。宋代以后,进士成为科举考试的唯一科目,但在宋代以前,进士作为一门常规科目与明静、法明的许多科目并列。
很多上过高中的人都认为进士科出现在隋朝。他们认为是杨迪皇帝创造的吗?
事实上,经过考证,隋朝的科举考试并不符合科举制度的条件。我们看隋朝的诏令,“科举有五品以上,分别是主官、科举制刺史、以志修晋、清官为济”,官员考察推荐,显然还是一种检察制度。
科举制之所以是科举制,是因为它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考生可以自由报名,“他要自己投票”,不需要任何官方推荐;二是每年那个时候定期举行,这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国考。只是皇帝偶尔的恩宠,或者一时的心血来潮,你不定期的抱着。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科举制度起源于南北朝,最终定型于唐代。
然而,在隋朝,以科举制度为基础的科举制不是科举制度,本质上是科举制度。这是两个基本概念。
至于那些仍然认为创立了进士分会的人,我们来看看一个人,方。他是初唐时期的名臣。看旧唐书对他的介绍:“方桥,字凌轩,周琦临淄人。年轻,聪明,博览群书,精通文学。这一年的第十八年,国家举进士,赐羽骑。”
方十八成了进士,这是一个有力的杠杆。方生于579年。他十八岁。应该是596。
596年,哦,是隋文帝在位的第16年。杨光,我们永远的皇帝,在604年才成为皇帝。
这样,进士就与他无关了。
大运河是杨光绕不开的话题,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高中历史老师一定说过,在中国古代,运河总是在修。说杨光挖了大运河不准确,应该说是他挖穿了大运河。
首先,大运河不仅仅是杨光为了江南美景和扬州琼花而推出的项目。否则,他只需要向南挖,而不是向北挖。北方女人如此粗野和疯狂,不符合杨光的口味。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国人就开始为了军事需要、经济需要而开凿运河并进行挖掘。隋朝统一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被运河覆盖,这也为杨光打通大运河提供了客观条件。
要知道杨光在他短暂的14年皇帝生涯中怎么也挖不出一条横跨中国东部的数千英里长的大河,他所做的只是疏通它。然而饶是如此,这份贯通的工作工作量太大,以至于“第一次服务是为第一个女人”。
自隋朝以来,大运河的挖掘和疏浚一直在进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京杭大运河与隋代的大运河并不相同。今天的京杭大运河是元朝开凿的,规模更大。从北京到杭州,贯穿南北。
现代人熟悉杨迪皇帝开凿运河。第一,他最积极,充分发挥全国;其次,他为小说的浪漫增添了燃料。
西巡张掖,投降吐谷浑。
张掖西游,也就是所谓的世博会,本质上是杨光国力的展示,极其奢华浪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所谓的世博会并没有带来什么巨大的经济效应,也没有促进中外大规模的交流。
没别的原因,都怪本泽马,哦呸,都怪吐谷浑。
这个吐谷浑跨越了西隋朝,切断了隋朝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使中原王朝长期郁郁寡欢。现在国力强大,他能容忍在沙发边打呼噜打架!
公元609年,杨光亲征。隋朝的两个将军,张定和和刘,追击吐谷浑。张定和低估了敌人,做出了咄咄逼人的举动,被击毙。刘率领人民奋起反击,打破了吐谷浑,十多万吐谷浑王公投降了,但是首领慕容福云逃跑了。后续追击的梁默、李琼等将领被杀,士卒大多冻死,隋军只能撤退。
然而,由于领土被占领,杨光认为吐谷浑被摧毁了,在此期间,世博会成功举行。
隋朝也趁机在这些地方设置了西海、河源两郡,隋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
“当时世界上有一百九十个县,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县和八百九十万个奇数户。东西长9300英里,南北长14815英里。隋的繁荣是极其尴尬的。”
但这是一个虚假的全盛时期。杨光对吐谷浑的所谓斩草除根只是短暂的占领,更像是来此一游。
“汉武帝以为主,送出玉门,使制余都,辅之以其尼禄周。至西平,部下杀了罗舟,不归。”
杨光的军队回来后,傅云带着他的军队已经杀了他。
几年之内,慕容福云不仅恢复了国家,还占领了隋朝的土地,整个西域都是人家的地盘。隋朝此时能做什么?
大业终,天下大乱,傅云复归故里。他多次砸河,县城无法控制。”
那么这次世博会有什么用呢?
高句丽的三个标志。就像故事里那个恼羞成怒的富二代恶霸被别人打了一顿,被别人拒绝还钱,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出丑。
稍微。
三次征高句丽是杨光事业的失败和污点,这里不展开,留一点面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杨光在位期间做了那么多事情,他是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的?结果很明显,国家完了,他自己死在江都。
显然,作为守成皇帝,他的使命并没有完成。
如果你死了,你就会死。人终有一死,轻于鸿毛,重于泰山。只要你留下宝贵的财产,造福所有的人,这个皇帝也是一个好皇帝。
那么我们再来看皇帝评价标准的第二项:他的行为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对后世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别碰杨迪皇帝这个人物。男女和个人兴趣无关紧要。他是皇帝,这是可以理解的。
杨迪皇帝在位14年,在都城长安呆了1年左右,在东都洛阳呆了4年多,然后在江都呆了3年多。剩下的时间要么在游行现场,要么在去游行的路上。
一个无法平静的人。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治国的,大概是视频指挥和网络遥控。
建杜东,建建安宫,修长城,三次收藏高句丽,西游张掖,北游卓君,纵贯大运河,都是大工程。据统计,杨迪皇帝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使用了22次百万人力,总人力为3000万。隋朝的人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喜出望外的人。他想和汉武帝在规模和武功上比一比先帝。
隋朝鼎盛时期,人口约890万,一家6口,约5000万人,但唐初武德元年,人口只有200万左右,约1200万人。这个人口减少了3800万。
除了农民起义,死于自然灾害,以及无法统计的避灾之外,其余的人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间发生了什么?
“千古一帝”杨光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发起了这个拥有100万人口的22次项目,他不应该被欺骗。
很多人说所谓贞观之治不发达,远不如隋朝。当然,人口死于隋末。谁来创造财富?
在国家,祖业被破坏,在人民,超过一半的人在国家死亡。当时,这是一个奢侈的国家,一个糟糕的国王。
“篡夺皇位,荒淫乱伦,疏于政事,修建宫殿,苛捐杂税,目中无人,拒绝效忠,出卖官员和荣誉,背弃信仰。”
毕竟1400年过去了,现在人们对杨光更加理性了。这时,让我们看看杨光做了什么。按照现在的标准,是成功还是失败?
南北朝时期,虽然国家四分五裂,但重大军事灾难并不多,整个社会都在向前发展,积累财富和人口。所以隋朝统一全国后,他们才能够达到五千万人口的盛世。随着杨迪皇帝的一系列操作,大规模的人口消耗和巨大的财富损失,后唐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赶上了开元盛世隋朝的鼎盛时期。
这已经拖延了100多年。皇帝杨迪是主要负责人之一。
杨迪皇帝所做的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忽必烈做的。他急功近利,喜出望外。在任期间,他到处动手,打仗,进行庞大的工程,做了其他朝代几十年甚至近百年都做过的事情,导致了一个超级盛世的胎死腹中。这是他对历史的错误。
大运河在后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运河的挖掘是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会做的事情。分了就分开挖,统一了就打开。他所开凿的大运河在几十年后被阻断和切断,再次被唐人打通和开凿。所以现在人们说隋唐大运河不是隋朝大运河。
至于现在的京杭大运河,跟他关系不大。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们放松了对他的批评,认为杨迪皇帝不是一个坏国王,而是一个有功勋和超越功勋的皇帝。但他绝不是一个好皇帝。
杨迪皇帝大喜过望,挥霍无度,视人命如草芥。他不会审时度势,反省自己。农民起义在大业七年后爆发,他已经在提醒他了,但他视而不见,一意孤行。
很多人说杨迪皇帝得罪了其他贵族,这是借口。他得罪了全世界的人。他执政的第七年发生了一次农民起义,直到他生命的尽头才被彻底镇压。为什么普通人打得这么狠?
因为世界上将近一半的人都死了,如果你不跟他一起努力,你就会被他奴役致死。
李远确实利用了这一点,成为了豪门的新经纪人,这也是他自己的错。
13岁的杨光应该清楚地知道隋文帝是如何登基的,他在北朝已经统治了几代人。只是他掌握了天下之后,没有稳定和安抚百姓,没有防备和削弱巨人。他打了一手好牌,真是莫名其妙又可笑。
杨光想向汉武帝学习,因为他武功高强。要知道汉武帝是汉朝第四代君主。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他有了统治山水的繁荣基础。只有在国家强盛的时候,他才有信心与匈奴作战。
杨光不仅使用外军的频率远超汉武帝,而且花费大量的金钱进行内部游览,修建宫殿,打通运河,使得一个国家总是超负荷运转,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这些都说明他虽然聪明,却没有政治智慧,他不懂的成就不需要我的大智慧。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吹嘘杨迪皇帝是千古一帝了。这种矫枉过正简直溜进了人间。
他们说杨迪皇帝只是迈出了一大步,拉了鸡蛋。
只是?超过一半的人口死亡,所有的祖先都消失了。就这样吗?
他们说历史是一个打扮的小女孩,杨迪皇帝被唐人涂黑。
拜托,唐人把他们所有的龌龊都写在历史书上了。你需要怎么黑杨迪皇帝?
他们说杨迪皇帝的缺点在当时,但他的优点在未来。
所谓利益是他的主观思想吗?所谓造福子孙后代的功德,没有他还会做吗?
他们说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阅读历史。。。。
拜托,真的。历史不是这样解释的。历史解释需要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和最低限度的价值观。
如果我们不受控制地解读历史,如果我们按照现在某种可怕的思潮为古人的某种行为正名。。。。
那就好好想想。历史上发生的一切都可以找到它所谓的积极的一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我们讨论历史时最大的悲哀。